論重在參與
時評演講稿原文,現(xiàn)在有空了我就發(fā)出來吧
論重在參與
很多人都聽說過“重在參與”這句話,但是我不知道在聽的各位有多少聽說過?!爸卦趨⑴c”,出自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的演講。是廣為人知的名言,但這句話不時會被人誤用,成為強制別人參與某個活動,比如校運會,比如額外的所謂為集體服務的任務的威脅之詞。這個世界上,參加了也沒有意義的事情可是多得要命捏。如果說重在參與,那參與到“不參與陣營”的事情也應該是有意義的。如果任何事都需要體驗一下,那體驗一下“不去體驗”這件事也是有價值的。應該說,不去體驗其他人都體驗過的事情,才更為可貴。比如校運會,很多同學都會報名或者是被報名參加項目,也有的人在十分重視班級榮譽的記錄下珍貴瞬間,但是相對的,我敢斷定沒有人體驗過這件事。想象一下,有誰能夠坐在早上十點的承志樓后面的小廣場,依靠樹葉縫隙之間灑落的陽光,安靜地享受閱讀輕小說的喜悅?除了那些熱愛輕小說的人。但是如果這種人“重在參與”了,是否被剝奪了唯一的喜悅呢?因此啊,某些時候“不去體驗”也是有價值的。聽到這里,很多人就會開始思考,但是這“思考”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見罷了。
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互幫互助”這句話。人們都說“人”字代表著兩個人互相支撐,代表著“互幫互助”但分明是一個人靠在另一個人身上。我覺得,承認必須有人作出犧牲才是“人”這個概念的真正含義。因此實際上也是這樣,有的人一直在為另一些人付出,卻從未感受過“互助”是什么,在社會中、或者是某個集體中都是如此。而可悲的是,此時此刻絕對有很多人以“互幫互助”為借口去壓榨別人的價值,壓榨的一方?jīng)]有回饋別人的自覺,被壓榨的一方倘若想要掙脫這個陷阱,就會被壓榨的一方從道德制高點指責“沒有集體榮譽感”,這便是更大的可悲了。所以說相比曾經(jīng)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幫助過你的人會更愿意再幫你一次?!?/p>
綜上所述,人都是自私的,因此當人說出“重在參與”或“互幫互助”的時候,都是在為自己謀求一定的好處,亦或是為自己所在的集體謀求一定好處。但是可惜,有的被壓榨者卻發(fā)現(xiàn)了盡管在這個集體中還不如不在集體中,這個集體的榮譽之于他們也就成最大的諷刺。因此我奉勸各位請求別人為自己獲取好處的時候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這也是為什么日本人在請求別人幫忙時一般說“お願いします”,同時會對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的人感到生氣的原因,因為前者是平常地拜托別人做事,后者會隱含了默認別人答應幫忙的情況。我并不避諱我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一事實,因為人這種生物生來就是自私的,所以別人對我的想法我都無所謂。如果有人覺得被這篇演講冒犯到了,那就冒犯到了,僅此而已。最后我用蘇軾的一句詩來結(jié)束:“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