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跑者,隨著跑步年數(shù)增加,配速反而變慢了?
有跑友問老王:自己跑步將近五六年了,剛開始很慢七八分鐘的配速,跑步1年以后提高到了5-6分配速,后來去參加馬拉松配速一度可以到4-5分鐘。但這幾年發(fā)現(xiàn)自己的配速基本就在6分鐘左右。好像自己內(nèi)心也沒有什么動力再去練速度了,跑步越久反而越跑越慢了?不知道有沒有和自己一樣的跑友?
碰到這個問題,老王會心一笑。我不知道別人怎么樣,老王自己也是越跑越慢了。我想這也是正常的,大多數(shù)跑者都會經(jīng)歷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這么一個過程。
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生理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機能會逐漸下降,跑步的配速也會隨之下降。這是自然規(guī)律,無法避免。
新中國馬拉松第一人張亮友老先生,他的跑步歷程,不僅見證了中國馬拉松的發(fā)展,也展示了跑步的魅力和價值。
年輕時全馬2個多小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張亮友老先生的身體機能開始下降,但他沒有因此放棄跑步。
相反,他更加注重跑步對身體健康的維護和保養(yǎng)。他逐漸放慢了自己的配速,選擇跑步健身和社交的方式,87歲時和82歲老伴一起參加馬拉松比賽用時近8個小時完賽。
年齡是任何人抵抗不了的,年齡增長后,跑步的重點應(yīng)該從速度轉(zhuǎn)移到保持身體健康和預(yù)防受傷上來。
適當(dāng)?shù)挠?xùn)練量和運動方式,結(jié)合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讓跑步成為一種長期的健康生活方式。
客觀上速度必然下降,主觀上速度已不再重要。
對跑步看法的改變
剛開始跑步時,通常會全身心地投入,追求極致的結(jié)果。很多人會不斷追求跑量和配速,以證明自己。這種熱情和榮耀感會推動他們不斷提升配速,進而獲得更好的PB成績。
隨著跑步時間的增加,慢慢地會對跑步的看法發(fā)生變化。有一部分跑者會逐漸認(rèn)識到跑步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簡單的競技運動。
因此,他們開始放慢配速,更加注重跑步的健康和舒適感受,而不是追求數(shù)字上的成果。
大部分跑者都是業(yè)余的愛好者,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健身。隨著跑步年數(shù)增加,越來越多的跑者會意識到,業(yè)余愛好者通常沒有專業(yè)的后勤保障和恢復(fù)措施,長期過快、過量的跑步會對身體帶來損害。
過多的快速的無氧跑對身體壓力大,科學(xué)的健康跑應(yīng)該是有氧慢跑為主,偶爾快速跑。
只要熱愛跑步,配速的下降,并不影響他們享受跑步帶來的樂趣和健康收益。
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慢跑比快跑更適合健康和減肥,而跑步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健康。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明白跑步的真諦,開始追求舒適和健康,而不是為了配速和PB成績而努力。
剛開始跑步時,往往會比較注重別人的看法和評價,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會不斷提升配速。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明白跑步的真正意義,在跑步的過程中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健康,因此會更注重跑步的舒適度和健康效益,而不再那么在意配速和別人的評價。
在經(jīng)歷過提升配速、積累跑量、追求成績的階段以后,最終還是回歸到了剛開始跑步時的初心——為了健康而跑。
跑步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心態(tài)和目標(biāo)。
快慢之道
跑步的快和慢沒有可比性,同樣的5分配速,對于普通跑者來說可能是快速跑,對于高手來說可能就是有氧慢跑。
跑步并不需要與他人比較,而是要與自己的過去相比較,來檢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慢跑則是一種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的跑步方式,它能夠讓人身心合一,與自然相近,吸收宇宙精華,養(yǎng)先天之炁,從而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
跑步的意義不僅在于速度有多快,更在于提高心靈境界和心態(tài)的平和。
最后老王想說:
所以,不要把跑步當(dāng)成一種速度比賽,而是把它當(dāng)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