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地鳴,韓派也有責”?關于巨人最終季帕島的三條路。
(本文不算更新,只是個小短文,少說點簡單的東西) 本文的主要內容:明確帕島求生的三條路,艾倫輕度分析,對耶派讀者一些誤讀的否定,明確原著一些劇情的邏輯關系。 第一條路:地鳴威懾。 吉克的偽計劃,同時也是帕島視角最稱得上“現實且人性化”的一條道路。通過始祖與王血的輪流繼承,維持地鳴威懾的持續(xù)。然后再通過外交手段、利益關系等來與島外建立正當關系。當經濟、軍事等與島外看齊或超過島外,再結束地鳴威懾。 (直接上原漫畫)
具體可以看看壯烈成仁老師的這期視頻,講的很詳細。BV1fx4y1T7nt 優(yōu)點:現實,雙方死人少,對帕島來說代價只有13年一個王血,13年一個普通人。且非常穩(wěn)定,幾乎不可能由外界條件破壞威懾,除非帕島內亂,人心不一。 缺點:人心還真就不一了。吉克自己提出這個偽計劃,實際惦記著自己的安樂死。艾倫由于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對這個計劃由很大的抵觸,再加上耶格爾派的內亂??梢哉f是好計劃遇到了兩個不想執(zhí)行的必要執(zhí)行者。(其實上面這段嚴格來講不叫缺點,應該說是未成功的原因,畢竟討論一個計劃的缺點應該看外因而不是內因)而且國際關系由于通過武力建立會有一定的不正?;?。同時會對帕島和世界造成五十年左右的長期影響。另一個問題是要犧牲女王,但從大局的角度這點代價不算什么。 第二條路:和平解決。 在短時間(四年內)內快速達到不需要地鳴威懾就能與世共處,比如通過冰暴石帶來的利益關系,或者跟敵國(馬萊)的敵國(如中東)交好,以及向島外尤彌爾子民求助等。 優(yōu)點:不用女王變巨人,可以壽終安寢,且能擁有比下面兩條道路更正常的國際關系。 和第一條道路的實質上的區(qū)別就在于時間,也就是在四年內找到解決帕島問題的其他途徑(畢竟不用地鳴威懾,光靠經濟等方面很難在四年內解決帕島問題),這樣就不用犧牲女王及其后代。總之第二條道路某種意義上其實就是“在四年內走完第一條道路” 缺點:過于理想化,且受外界因素干擾過大,準確來說起初客觀上就希望渺茫,調查兵團低估了外界對他們的仇恨,直到易裝出島,親眼看到島外的“尤彌爾子民”受到的歧視以及對帕島的甩鍋,才主觀意識到希望渺茫這個事實,而接下來的戴吧演講讓其基本破滅,艾倫應戰(zhàn)讓其徹底破滅。除此以外,還有日出國的利益壟斷讓帕島無法更好的與其他國家建立以利益為基礎的外交關系。
第三條路:不是路之路:地鳴滅世。 這條路準確來說算不上路了,畢竟其惡劣程度不是一般人想得到的。別看網上不少耶派讀者怎么修飾這條道路,我就不信實際上在艾倫真正宣布“滅世”前這幫人會想到這樣的劇情發(fā)展。換句話說這種解決方式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能想得到的,所以我才稱之為“不是路之路” 內容不需要我多說。 缺點:島外方面不用我多說。 島內:實際上就算滅世成功,帕島依舊要發(fā)生內亂,更別說萊納皮克等還活著,戰(zhàn)事又會再起。 (耶派讀者自己看原著吧)
所以總有人說什么“代入帕島視角,只有地鳴滅世是最穩(wěn)妥的”。先不說你片面代入一方已經喪失正確看待問題的能力了,實際上你就是代入帕島,地鳴滅世成功后的帕島都不一定能有對外地名威懾的帕島穩(wěn)定。 順便一提,如果不是耶派惦記著地鳴結束趕緊去島外搶地盤,救世小隊可拿不到飛機,(此時的耶派已經知道救世小隊中的帕島人有反叛嫌疑)可以說是耶派的貪婪讓自己失敗了。從中也可以看出耶派的侵略性,假如世界上剩了這么一幫人,去島外搶地盤估計都得打來打去。
總結一下
:第一條路是最靠譜的,第二條路是避免第一條路的缺點的理想化產物,但因此也有了理想化的缺點,第三條不用我多說,本身艾倫發(fā)動地鳴的真正原因就與“拯救帕島”無關,結果耶派在那吵“只有地鳴才能救帕島”。
(這里我看的動畫part3翻譯組的翻譯還更貼心的加了個“嘴上說”和“但其實”,我不懂日語,不知道動畫日語原臺詞是否就進行了進一步完善)
另外在這里反駁一些常見的誤讀。 比如“韓派沒給出解決辦法” “島內外的矛盾不可調和” 在此之前,先用本篇捋清的三條道路指清一些東西: 在不考慮現實性的情況下不同角色的“救國道路優(yōu)先級” 1.調查兵團眾人:2>1>3 2.艾倫:2(和平解決)>3(地鳴全滅)>1(地名威懾) 這里可能有一些朋友不太理解,艾倫不是一心想地鳴滅世的嗎,為什么up要把和平解決排在最前面呢? 實際上,這時候我們要考慮與艾倫的反抗、想要“奪回自由”的本性相抗衡的一件事:艾倫的負罪感。 艾倫的價值觀(自由觀)其實就是他第一季的話:我們每個人,從生下來起,就是自由的。同時在旁觀者中,艾倫也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存在主義信條,包括后來在宣戰(zhàn)時也是聽到了威利戴巴的“我不想死,因為我已經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了”而下定沿著未來記憶前行的決心。(這里艾倫很可能是受到戴巴提醒而想到“我也已經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了,所以我應追求自由”)
以及在第三季新的感悟:我也不是什么特別的人,只是一個特別的父親的兒子而已。 結合后面艾倫第一次去墓地看那些為了拯救作為“人類的希望”的自己而犧牲的士兵們,可以看到此時的艾倫已經徹底認識到人與人的生命是等價的。 以及后來那句“完善”后的:我們每個人從生下來起,就是特別且自由的。(這里可以聯系到存在主義,不過多外延。) 而讓這個成長后的,負罪感強的艾倫看到一個自己殺了無數的人,成為了曾經的自己厭惡的人的未來,其后在看海時說的話,在多刷后才能意識到很有可能并非是“艾倫在看到了矛盾之后,萌生了把海對面的敵人全部殺光的想法”,那句“把海對面的敵人全部殺光,我們就能自由了嗎?”更像是對未來做出那種事情的自己的質疑。一是“自由是否非要殺光”,而是“殺光又是否就能真正自由”。 縱使他在帕島期間也確實多次表現出強硬思想,但當真正踏上海的那邊的大陸時,他還是能意識到這些人都和自己一樣。
艾倫在拉姆齊面前下跪哭泣
因此艾倫的負罪感是不能忽視的一點,縱使滅世符合他“內心的原始愿望”,如果可以的話,他也更愿意選擇一條自己無需當劊子手的道路。 (這一段細節(jié)其實很多,從讓和科尼的話可以看出來,其實艾倫十分希望帕島能快速跟上島外的基礎設施等想要和平解決帕島問題必須完成的方面,甚至以“強身健體”為借口帶104這些調查兵團干部親自參與島上建設)
得知西茲里國想要獨自壟斷帕島冰暴石燃料導致和平解決道路更加艱難后,艾倫的神情實際上是104眾人中最慌張的。(這里很可能是由于自己看到的地鳴滅世未來又離實現更近了一步,由于自己的負罪感而對滅世未來感到恐懼)
也就是說艾倫在強烈的反壓迫內心和強烈的負罪感中,更傾向于和平解決,換句話說,我不認為他已經魔怔到在帕島問題能夠和平解決的情況下,依然會發(fā)動地鳴滅世。(不考慮未來記憶的閉環(huán)的情況下)。所以我把2(和平解決)排到3(地鳴滅世)前面。 那么為什么艾倫會把1放在3后面,這也是與其他人不一樣的一點。 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實際就是因為第一條道路需要女王及其后代“生下來就像家畜一樣等著被殺”,可以說是完美的違反了艾倫的自由觀。
(對于一些東西,艾倫雖然知道人都是一樣的,但還是會優(yōu)先考慮自己的同伴,畢竟“生下來就被殺”又完美契合了網友們稱之為“世界名畫”的134)
至于“艾倫為什么滅世”這個問題,以后有時間再詳細講,這個問題相當重要,弄明白了對于艾倫這個角色也基本上明白了,但畢竟本篇主要是講帕島的三條道路,所以我不打算接著講艾倫了。 總之,以上就是我說對于艾倫2>3>1的原因。 那么還有一件事是為什么對于韓吉等人來說2>1。
這個是要分人的,對于其他兵團等,一個重要原因是吉克不可信。
而韓吉的思想重點是想要將問題在自己這一輩人解決,而不留給子孫后代。 至于104其他人,主要也是“代價越小越好”,另外和平解決的結果也更符合調查兵團對美好世界的追求。 所以說韓吉所說的“我沒有給出的方法”實際上是指“沒找到第二條道路”,而不是“沒找到解決帕島問題的方法”,解決帕島問題的最好方法早就被吉克提出了。
同時也是韓吉出于高度責任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夸大過錯。
也就是說實際上是“第一條道路以外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拯救帕島的解決方案。 包括這里讓的邏輯也是“艾倫不想走第二條,我們浪費時間最終卻沒有找到第一條,所以艾倫才會選擇第三條”同樣是以自己信息量為出發(fā)點的自責。
更別說阿爾敏的發(fā)言等已經明確表明他們以帕島立場為最優(yōu)先,十分贊同帶有一定武力性質的解決方案了。
所以說某些人對韓派(這里先說一下我文章里的韓派是指救世小隊中的帕島人部分,畢竟這詞本來就是網友們造出來的)的辱罵完全就是尬黑。 至于另一個“島內外的矛盾不可調和”的說法,也站不住腳。 第一:經濟關系很容易讓國家之間的關系正?;?。(冰暴石經濟價值相當高)
第二:最終季已有很多能放下偏見的島外人出現了,在此不一一贅述。 第三:島外的仇恨有不少是源于如馬萊軍部等持續(xù)的思想控制,人家威利戴巴一個演講就能把那么多人忽悠過去,你帕島就不能把那些人忽悠回來?人的思想是很易改變的。 參考壯烈成仁老師兩個視頻,講的更具體的多BV1fx4y1T7nt BV1Do4y1b7bT 另外用這三條道路捋一下一些有些人沒太弄懂的邏輯關系。
比如這里。韓吉和艾倫雖原因上不同,但都對第一條道路有抵觸,而艾倫的擅自行動和應戰(zhàn)導致第二條道路的徹底破滅,導致在韓吉的概念里以為艾倫接受了第一條道路,因此問艾倫“你不管希斯特利亞了嗎?”,但艾倫實際上是選擇了第三條道路。 估計這個地方有人沒弄懂,所以說一下。 還有一件事,有人說“科技早晚超越地鳴”,所以地鳴威懾早晚沒用,來彰顯地鳴滅世的“正確性”。實際上由于地鳴的絕對威懾,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如果有人問的話有時間我在評論區(qū)說一下我的看法,畢竟這個問題原著沒有細說,所以我想的也不一定對,所以不在文章里說了。 另外我發(fā)現一些總是忽略自己與劇中人物的信息差,這是看番的一個壞毛病,容易導致對作品里的人物行為正確性判斷失常,比如原著里帕島方連地鳴威懾是否存在都不敢確定,我們大名鼎鼎的28的“完美解決帕島問題的計劃”都已經腦補出來“用始祖之力解除巨人之力,這樣女王就不用犧牲了”。只能說作為角色粉,你的純度確實高,連原作不同人物信息差和邏輯關系都能忽視。 本文大致就這些,主要是反駁一些耶派讀者的說法。重新明確一下原著的邏輯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