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雪峰建議反著來,人生會變成什么樣?

爲什麼現(xiàn)代年輕人感覺迷茫
- 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
- 因爲上一個時代全球經濟發(fā)展都挺繁榮的,講求只要你足夠努力和優(yōu)秀就能夠取得成功。但現(xiàn)今時代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就算你拼命內捲也未必會得到同等的回報或者過上你想要的生活。今天你的分數(shù)多了他10分,是否代表你比他更加優(yōu)秀?你從名校畢業(yè),是否代表你比他更有機會成功?進了大公司然後很快被辭退,在同齡人當中可以算是出類拔萃嗎?而時代也無法確切地告訴你,你到底做得怎麼樣,是不是成功和優(yōu)秀的。大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往哪裏走。
- 價值體系的搖擺和波動
- 主流的人生規(guī)劃分爲兩派:卷派 VS 鬆弛派。前者是步步爲營,不肯浪費一分一秒,永遠都在尋求著最好的答案,怎麼做選擇性價比最高;後者是人生是曠野,沒有所謂標準答案,怎麼開心隨性怎麼來,追求自由和生命的體驗。前者的典型表現(xiàn)是年薪百萬,如何精緻利己,享受著咖啡和下午茶的優(yōu)雅;後者則是旅居世界,用各種浪漫的體驗來敘説“自我成長,心靈療愈”的故事。
- 從價值體系而言,老實説難分高下,因爲各自有各自的光鮮與痛苦。卷派的人生會被人視爲絕對的功利主義,工作與自身的成就感與生活的意義掛鈎、成爲撕不掉的標簽。在內捲的過程中,也時常感覺到爲了世俗成功而放棄自我的代價,販賣時間與生命所換來的體面與他人的艷羨;另一邊廂,鬆弛派如果不是富二代,也一定會面臨來自生活的壓力,種種的不穩(wěn)定的焦慮不會因爲旅行的快樂所抵消。要面對世俗的評價時,來自朋友家人的比較時,內心也未必能做到百分百的坦然自若。追求自我從來不是一件獨立於世界的課題,我們始終要與自己的社交圈子產生互動,你很難做到完全不在意他人眼光,又或者完全不追求來自任何人的認可。
博主的看法
- 不管你做什麼都改變不了生活的本質,無論你怎麼選擇都還是會痛苦和不滿意。也不能改變人生就是一片混沌這樣的事實,生活在一片亂序中艱難前行,不論做什麼都無法保證從此以後無憂無慮、暢通無阻。
- 處處是圍城。圍城內,進了投行的人抱怨裏面沒有work life balance,像只傀儡一樣被無限的Email和dirty work所淹沒;圍城外,多少人擠破頭,從選金融專業(yè)的那一刻開始,就準備著如何打造出完美的人設和完美的CV。過五關、斬六將地拿下offer,站在金子塔的頂端。圍城內外,皆是另外一面的欲望。
- 如果都是選來選去都是shit,不如想想自己的最低限度。在挑挑揀揀之後,不那麼差/ 能夠比較忍受的那個option是什麼?
- 每個人也會過上與他性格相對應的生活。有的人期待安穩(wěn)和保守,有的人喜歡折騰、精力十足,有的人喜歡完全躺平,有的人想法多變….
- 如何得知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你得撞上些什麼東西,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一步步,必須有行動才會有回響。在每個關卡中作出如實的反應,不論是卷還是鬆弛,都沒必要爲此賦予一些道德標榜或者強大的意義。例如鬆弛的鄙視卷,反之亦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