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優(yōu)秀到平庸,我只差一個兒子。

《資質(zhì)通鑒》周紀四中,講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被梁啟超稱為“中國第一雄主”的趙武靈王,被親生兒子活活餓死了。
01趙武靈王創(chuàng)業(yè)史
話說公元前326年趙肅侯死后,兒子趙武靈王繼位。當時其它國家皆陸續(xù)稱王,只有趙王不肯。
?
在之后的20年里,趙武靈王北到中山、西到黃河,登黃華山,學習胡服騎射。讓全國人民都穿胡人的服裝,練習騎馬射箭。
?
當時反對的人很多,公子成說:自古以來國家都是聽從圣賢的教化,文明禮樂都是胡人羨慕和模仿我們,怎么反過來要學習他們呢?
?
趙王說:“我國東有齊國、中山,北有燕國、東胡,西有樓煩、秦國、韓國邊境,如果沒有騎兵部隊,如何能保家衛(wèi)國?
?
當初中山仗著齊國在后面支持,屢次侵略我們的土地,凌虐我們的人民,決河水以灌我鄗城,如果不是祖宗神靈保佑,鄗城幾乎失守!先君深以為恥!
?
所以寡人要變胡服,習騎射,訓練騎兵部隊,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仇。而叔父您惦記著中國的風俗,而討厭胡服的名聲,忘記了鄗城的恥辱,這實在不是我所期望的??!”
?
公子成被說服,第二天就穿著胡服上朝了。
?

也是因此,趙武靈王被稱為中國騎兵的始祖。此后滅中山,收服林胡、樓煩二族,拓地千里 ,使趙國成為與齊、秦并列的強國。?
?
當時人們都笑話趙王,穿胡人的衣服,學胡人的東西,但是事實證明趙王的堅持是對的,國勢也因此大盛。
?
正應衛(wèi)鞅和秦孝公說的:“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一般人見識短淺,安于現(xiàn)狀,習于常態(tài),害怕改變。你要跟他們商量,他們千顧慮、萬問題,啥都不能改。但是,你只要逼著他們干了,他們得到了好處,自然高興。
02趙武靈王愛情史
靈王寵愛惠后,為了她,幾年不出門。也因此特別疼愛惠后的兒子趙何,于是廢太子章,改立趙何為太子。
?
想有生之年看到兒子繼位,于是退位給趙何,自封主父。

惠后死后,看到趙章給小兒子行禮,又覺得愧對長子趙章,于是給了他僅次于趙王的封地和地位。
公子章年輕力壯且志氣驕傲,黨羽眾多且欲望很大。于是在主父和趙惠文王(即趙何)出游到沙丘時,發(fā)動政變。
?
兵變失敗,因趙惠文王年少,趙國政權(quán)由公子成、李兌專政。公子章戰(zhàn)敗,投奔主父寢宮,主父開門收留保護他。
?
公子成、李兌包圍了主父寢宮。兩人商量說:”因為公子章,我們包圍了主父,現(xiàn)在即使收兵,咱倆也是滅族大罪!”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繼續(xù)包圍。
?
傳令說:“后出宮的一律格殺勿論!”宮中的人都出來了。主父無法出宮,又沒有食物,只能捕食初生的鳥雀。這樣也堅持了三個月,主父餓死在沙丘宮。
?
公子成、李兌一直等到確認主父死亡后,才向各國報喪。
?

不得不說每當看到這都會感到唏噓,主父一世英雄,卻犯了政治上最低級的錯誤。當初廢長立幼已經(jīng)犯了大忌,既然已經(jīng)這么做了,就千不該萬不該給趙章念想和地位。有了本錢,沒有野心也架不住周圍人的鼓動。
?
對比于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給子女東西,千萬不要輕易承諾。如果答應給,最后又不給,那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要提,不然只會引起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即便最后給了,也不會收獲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