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戰(zhàn)役科普:巴格拉季昂行動

2023-05-29 01:20 作者:親愛的白狐啊  | 我要投稿


巴格拉季昂行動(俄語:Oперация Багратион;德語:Operation Bagration,取自于俄羅斯格魯吉亞人將軍彼得·巴格拉季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蘇聯(lián)于1944年對德占白俄羅斯發(fā)動大規(guī)模攻勢的代號,于6月22日開始實行(與3年前德國入侵蘇聯(lián)的巴巴羅薩行動同一天),蘇軍自4個方向進攻,擊潰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與收復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并到8月渡過維斯瓦河、一直推進到東普魯士邊界的里加暫做重整。蘇軍這次的攻勢使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及其屬下3個集團軍包括第4集團軍、第3裝甲集團軍及第9集團軍崩潰,損失了28個陸軍師,被認為可能是德軍在二戰(zhàn)中最大的單一敗戰(zhàn)。德軍在這次行動中的損失無法彌補,軍事歷史學家赫爾曼·卡根霍茲說:“自從1944年夏季中央集團軍群的崩潰后,德軍將要在東方進行一場極為痛苦的戰(zhàn)爭”。在這場行動結束后,蘇軍收復了大部分西部領土,也在羅馬尼亞與波蘭邊境取得立足地。

日期 1944年6月22日-1944年8月31日

地點? 蘇聯(lián)白俄羅斯

結果 蘇軍決定性勝利,中央集團軍群遭受毀滅性損失

參戰(zhàn)方? 納粹德國,蘇聯(lián)

指揮官與領導者

納粹德國 恩斯特·布施

納粹德國 瓦爾特·莫德爾

納粹德國 漢斯·約旦

納粹德國 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

納粹德國 庫爾特·馮·蒂普爾斯克瑞奇

納粹德國 瓦爾特·魏斯 蘇聯(lián) 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

蘇聯(lián) 格奧爾吉·朱可夫

蘇聯(lián) 霍夫漢內斯·巴格拉米揚

蘇聯(lián) 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蘇聯(lián) 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

蘇聯(lián) 馬特維·扎哈羅夫

兵力

德國方面來源:1,031,760人,800輛坦克,530門自行火炮,10,090門火炮與迫擊炮,1,000—1,300架飛機

薩羅卡方面來源:,800,000人(其中400,000為支援部隊)

格蘭茨與豪斯方面來源:850,000人

福萊瑟方面來源:486,493人,118輛坦克,377門自行火炮,2,589門火炮,602架飛機

蘇聯(lián)方面來源:240萬人,36,000門火炮,5,000輛坦克,5,000架飛機

薩羅卡方面來源:,170萬人,2,715輛坦克,1,355門自行火炮,10,563門火炮,11,514門迫擊炮,306門火箭炮,5,327架飛機

格蘭茨與豪斯方面來源:1,670,300人,5,818輛坦克,32,968門火炮,7,790架飛機

福萊瑟方面來源:2,331,700名蘇軍士兵,79,900名波軍士兵,2,715輛坦克,1,355門自行火炮,24,363門火炮

傷亡與損失

德國:損失約450,000人(200,000人陣亡、被俘250,000人受傷),2,000輛坦克,57,000輛運輸車

蘇聯(lián):損失770,888人(180,040陣亡和失蹤590,848傷?。?,2,957輛坦克,2,447門火炮822架飛機

背景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先前已被證明其實力強大,難以對付,這在蘇軍在火星行動中戰(zhàn)敗已可證明,但在1944年6月雖然戰(zhàn)線已被縮短,但中央集團軍群因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1943年夏末、秋及冬季分別于庫爾斯克會戰(zhàn)、下第聶伯河攻勢及解放克里米亞中崩潰而被暴露,稱為偉大解放戰(zhàn)爭第3階段,蘇沃洛夫行動于1943年秋季令德軍從斯摩棱斯克向西后撤。

到1944年6月中在科湯坦半島的西方盟軍與在維捷布斯克門戶的蘇聯(lián)紅軍到柏林的距離分別是超過650英哩及低于750英哩,因此在戰(zhàn)略上對第三帝國的威脅基本一樣,希特勒低估了面對中央集團軍群前面的蘇軍威脅及將其33%的火炮、50%的自行火炮及88%的坦克調往南方前線,因為他估計蘇軍將在南方發(fā)起下一輪主要進攻。

巴格拉季昂聯(lián)同在數(shù)星期后于烏克蘭發(fā)起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勢,令蘇聯(lián)實際上重新占領其在1941年時邊界的所有領土、進入德國的東普魯士及控制了波蘭東部的維斯瓦河后到達華沙外圍。

該戰(zhàn)役被蘇聯(lián)方面描述為戰(zhàn)爭藝術上的勝利,因為各方面軍在行動上的完美配合及在進攻目標上如何玩弄敵軍,雖然有大量部隊參與,但蘇聯(lián)方面軍指揮官們卻避開了對手的偵察,完全混淆了主要進攻的方向,直到德軍發(fā)現(xiàn)時已為時已晚。

戰(zhàn)役序幕

馬斯基洛夫卡條例

俄文詞語馬斯基洛夫卡在英文原義的意思是掩飾,但在軍事上有更廣泛的意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該名詞被蘇聯(lián)指揮官用來描述更廣泛量度制造軍事偽裝,因而達成對德國國防軍的進攻的突然性。

德國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估計蘇軍將在1944年夏季在東線發(fā)起主要進攻,假設是包括在波羅的海對北方集團軍群發(fā)動進攻、經白俄羅斯攻擊中央集團軍群及向華沙推進、和攻擊德國北烏克蘭集團軍群以向喀爾巴阡山脈前進,他們認為前兩個假設可能性不大,因為在地形上較易防守。

其實蘇聯(lián)最高統(tǒng)帥部已決定對中央集團軍群發(fā)起主要進攻:一個兩翼縱深攻擊將突破德軍防線,在明斯克會師,收復3年前在巴巴羅薩行動由中央集團軍群實施的大型包圍戰(zhàn)而被德軍攻占的大片土地。為了增加成功的機會,蘇軍實施了大型的欺敵行動馬斯基洛夫卡來誤導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使其相信蘇軍在夏季的主要進攻方向是南方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為達成目的,蘇軍故意集中在錯誤方向、德軍的偵察機選擇性被放過可飛到蘇軍機場拍照及無線電靜默阻撓德軍東方國外軍情部收集情報。

雖然只是在軍級別上,一些德軍指揮官關注到面對中央集團軍群的蘇軍兵力不斷增加,但德軍于夏季已經將兵力轉往南面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以應付預計之進攻,因此中央集團軍群被嚴重的削弱了,這是蘇聯(lián)最高統(tǒng)帥部所希望的。

鐵路戰(zhàn)爭及行動演繹

巴格拉季昂行動的第一階段包含眾多在白俄羅斯組成的游擊隊參與,他們被命令在德軍戰(zhàn)線內破壞鐵路線及通訊設施,從6月19日起很多爆炸在鐵路線發(fā)生,雖然德軍已經清除很多,這帶來了很大的破壞性影響,行動開始后,游擊隊又幫助清除被包圍的德軍。

在行動開始階段,蘇軍參與行動的作戰(zhàn)及支援部隊共170萬人,配備了大約24,000門火炮及迫擊炮、4,080輛坦克及突擊炮和6,334架飛機;德軍則大約有80萬人、9,500門火炮、只有533輛坦克及突擊炮和839架飛機,但中央集團軍群嚴重缺乏機動力:重新摩托化的第14步兵師是唯一的后備力量,雖然被部署在接近在博布魯伊斯克附近的第20裝甲師及已被削弱的統(tǒng)帥堂裝甲擲彈兵師亦被列為后備部隊,在白俄羅斯固定的戰(zhàn)線令德軍可建立廣泛的碉堡防線,內里有眾多縱深達數(shù)公里的塹壕陣地及大量布雷區(qū)。

戰(zhàn)役—第1階段:突破行動

巴格拉季昂行動開始于1944年6月22日,這與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lián)是同一天,蘇軍于這天對德軍戰(zhàn)線進行試探性進攻,主要之進攻開始于6月23日早上,由對防御工事展開大規(guī)模炮轟拉開序幕,數(shù)小時內,德軍防線部分地區(qū)已處于危險之中。

維捷布斯克-奧爾沙攻勢

該行動由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及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攻擊中央集團軍群北翼的第3裝甲集團軍及第4集團軍之北翼。

在北面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將第9軍推向德涅斯特河和于6月25日將第13軍包圍在維捷布斯克;在南面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包圍了第6軍及將其消滅,維捷布斯克于6月27日被攻占,整個第13軍共30,000人全部被消滅。

白俄羅斯第4方面軍之后對守衛(wèi)奧爾沙的第4集團軍第27軍及往莫斯科—明斯克展開攻擊,雖然面對德軍的堅強防御,奧爾沙仍然在6月26日被解放,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機械化部隊能夠滲透入德軍的側翼,于6月28日到達別列津納河。

莫吉廖夫進攻行動

由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實施的莫吉廖夫進攻行動的目的是牽制德國第4集團軍的主力以配合正在進行的維捷布斯克—奧爾沙及博布魯伊斯克行動以包圍第4集團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是于6月23日開始進攻,目標是在中央集團軍群最強的兩個軍,于第39裝甲軍及第12軍之間渡過第聶伯河。

蘇軍第49集團軍于6月27日渡過第聶伯河,6月28日莫吉廖夫被包圍及被攻占,第39裝甲軍及第12軍在蘇聯(lián)空軍的猛烈攻擊下被迫向別列津納河撤退,但同時跌入蘇軍的陷阱。

博布魯伊斯克攻勢

打擊中央集團軍群南翼德國第9集團軍的博布魯伊斯克進攻行動由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6月23日發(fā)起,但在嘗試攻入德軍防線時遇到很大傷亡,羅科索夫斯基命令進入附加的轟炸及炮火準備,和于翌日再度發(fā)起進攻。

蘇軍第3集團軍在北面突破,在別列津納河包圍了第35軍,蘇軍第65集團軍在南面擊破第41裝甲軍;6月27日兩支德軍于博布魯伊斯克以東在敵軍空軍轟炸下被包圍。

一部分第9集團軍的部隊在6月28日從博布魯伊斯克突圍,但大約70,000名士兵已經陣亡或被俘,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于6月29日經過一輪巷戰(zhàn)后解放了博布魯伊斯克。

第2階段:中央集團軍群的毀滅

巴格拉季昂行動的第2階段包括整個行動最重要的目標:收復白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首府明斯克同時完成在第1階段已建立好的基礎上包圍及消滅中央集團軍群。

明斯克攻勢

從6月28日起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主力(第5親衛(wèi)坦克集團軍及配屬的騎兵機械化集團)跟隨第11親衛(wèi)集團軍開始渡過別烈津納河,在南面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前鋒開始收縮裝載落入陷阱的第4集團軍的下鉗子。

德軍派出第5裝甲師進入白俄羅斯以保衛(wèi)明斯克,而第4集團軍其它部隊在蘇軍猛烈空襲下開始撤過別烈津納河。

當渡過別烈津納河后,蘇軍開始進入明斯克,第2親衛(wèi)坦克軍首先于7月3日凌晨時分開入城中;在市中心爆發(fā)戰(zhàn)斗,之后數(shù)天掃蕩留在城中的德軍,第5親衛(wèi)坦克集團軍及第65集團軍在明斯克以西會師完成包圍,包圍了整個德國第4集團軍及大部分第9集團軍的殘余。

在之后數(shù)天,在明斯克以東的包圍圈逐漸縮小,只有大約10萬人逃出包圍圈,明斯克已經被解放及整個中央集團軍群已被摧毀,這可能是德國國防軍在整個戰(zhàn)爭中的最大的一場敗仗。

波洛茨克攻勢行動

波洛茨克攻勢行動的主要目的是收復波洛茨克及掩護明斯克攻勢的北翼,防止由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可能發(fā)起的反攻。

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成功將德國第3裝甲集團軍推向波洛茨克,它們于7月1日到達,德軍嘗試利用側翼部隊及從北方集團軍群轉調來增援的數(shù)個師組織防御。

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的第4突擊集團軍及第6親衛(wèi)集團軍在數(shù)天后進入市內及在7月4日成功清除留在城中的德軍。

第3階段:追擊行動

由于德軍的防線已經完全崩潰,蘇軍被命令盡快推進以超越原本的目標明斯克,及蘇聯(lián)最高統(tǒng)帥部發(fā)出新的目標命令,導致行動的第3階段,可以看作是巴格拉季昂行動的延續(xù)。

6月28日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接掌中央集團軍群的指揮權,因為恩斯特·布施被開除,希望利用正通過利達的第3裝甲集團軍、第4及第9集團軍加上新增援的部隊可以重組防線。

希奧利艾攻勢

希奧利艾攻勢行動是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于7月5日至7月31日之間的行動以消滅德國第3裝甲集團軍的殘余,主要目標是立陶宛城市希奧利艾(俄語:Shyaulyai; 德語:Schaulen)。

蘇軍第43及51集團軍和第2親衛(wèi)集團軍聯(lián)同第3親衛(wèi)機械化軍在波羅的海沿岸進攻里加,7月31日它們到達里加灣沿海地區(qū),而第6親衛(wèi)集團軍攻占里加及從北面延伸其側翼。

一個德軍臨時組織的反攻意圖重新打通中央集團軍群的殘余與北方集團軍群的聯(lián)系,在8月德軍嘗試在團隊行動及凱撒行動中收復希奧利艾,但最終失敗。

維爾紐斯攻勢

維爾紐斯攻勢行動由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一些單位實施,它們剛剛完成了明斯克攻勢;與它們對陣是第3裝甲集團軍及第4集團軍的殘余。

第4集團軍的單位主要是第5裝甲師,力圖堅守鐵路交匯中心莫洛杰奇諾,但最終給蘇軍第11親衛(wèi)集團軍、第5親衛(wèi)坦克集團軍及第3親衛(wèi)騎兵軍在7月5日攻占,德軍繼續(xù)退卻,蘇軍在7月7日到達第3裝甲集團軍守衛(wèi)著的維爾紐斯。

7月8日該市被包圍,守軍被圍困,德軍被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蘇軍在市內與德軍進行巷戰(zhàn)(市內同時發(fā)生柯莫羅維斯基將軍起義,神秘園行動),7月12日德軍第6裝甲師發(fā)動反攻及臨時打通一條突圍通道給被圍守軍,但在該城于7月13日陷落時大部分被消滅(這一階段的行動一般被稱為維爾紐斯戰(zhàn)役)。

比亞韋斯托克攻勢

比亞韋斯托克攻勢是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在7月5日至7月27日之間的行動,目標是波蘭城市比亞韋斯托克。

經過兩天戰(zhàn)斗后,在戰(zhàn)線左翼的蘇軍第3集團軍之第40及第41步槍軍在7月27日攻占比亞韋斯托克。

盧布林—布列斯特攻勢

盧布林-布加勒斯特攻勢由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7月18日至8月2日之間實施,將巴格拉季昂行動的成果向波蘭東部及維斯瓦河擴展。

蘇軍第47集團軍及第8親衛(wèi)集團軍在7月21日到達西布格河及于7月25日到達維斯瓦河東岸,7月24日盧布林被攻占;第2坦克集團軍被命令轉向北面的華沙前進,以切斷在布列斯特地區(qū)的中央集團軍群的后路。

布列斯特在7月28日被攻占,方面軍的左翼在8月2日占領了在維斯瓦河上的橋頭堡,成功地完成了行動,在夏季的余下時間瓦解了德軍對橋頭堡的反攻。

考納斯攻勢

考納斯攻勢行動由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指揮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于7月28日至8月28日實施,目標是進攻立陶宛城市考納斯,以完成攻占維爾紐斯的行動。

奧索維茨攻勢

該行動由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在完成波洛茨克攻勢行動后從8月6日至8月14日實施,目的是攻占在位于納雷夫河附近奧索維茨的防御工事,這些大型而復雜的碉堡群鞏衛(wèi)著通過沼澤地進入東普魯士的道路。

德軍終于在納雷夫附近一帶將防線穩(wěn)定下來,直至1945年1月份的東普魯士攻勢。

總結

相比起其它戰(zhàn)役,在數(shù)字上這一次是蘇軍最大的勝利,蘇軍損失不到德軍兩倍并且收復了大片領土(雖然其大量人口在粗暴的納粹占領期間被處決;在兩個月內前進的蘇軍發(fā)現(xiàn)了被破壞的城市、荒廢的村莊及很多平民被占領者殺害或放逐),為了向全世界展示這個巨大的勝利,大約有50,000名從明斯克以東的包圍圈俘虜?shù)膽?zhàn)俘被安排行列經過莫斯科,雖然平均步伐快速及20人一組,但經過了3小時才全部通過,隨后蘇聯(lián)使用灑水車清理了戰(zhàn)俘經過的街道 —— 此即所謂的“翠堤春曉”行動。

德軍在這段時期在物資及兵力上的損失始終未能恢復過來,他們損失了在東線戰(zhàn)場的25%兵力,損失的百分比大約相同于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的損失(大約20個滿員師),這些損失包括很多有經驗的士兵、下士及軍官,而在戰(zhàn)爭的這段時期德國國防軍已經沒有補充,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德軍亦損失了數(shù)名將領:9名陣亡,包括2名軍級指揮官、22名被俘,包括4名軍級指揮官;第197步兵師師長哈恩少將于6月24日失蹤,而第18裝甲擲彈兵師師長塔弗恩中將及第134步兵師師長恩斯特·菲利普中將則兵敗自殺。

整個行動中央集團軍群損失了2,000輛坦克及57,000輛其它車輛,估計德軍共有200,000人陣亡、被俘,250,000人受傷,整體損失了450,000人。

蘇軍180,040遇難和失蹤、590,848傷病、損失了2,957輛坦克、2,447門火炮及822架飛機[8]。

進攻切斷了北方集團軍群及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與其它德軍的聯(lián)系,因資源被調往中央地區(qū)而削弱了它們,這些集團軍群在面對即將來臨的進攻中在蘇聯(lián)的領土上更快地撤退。

在明斯克被包圍消滅的中央集團軍群與同時發(fā)生在法萊茲包圍戰(zhàn)被消滅的均是德軍最精銳的部隊,無論在東線或西線,盟國的推進均開始放緩,原因是物資供應問題而不是德軍的抵抗,但是德軍卻能夠從意大利戰(zhàn)場抽調裝甲兵力,以對抗接近華沙的蘇聯(lián)紅軍。








結束了,福利

點個贊再走吧~


戰(zhàn)役科普:巴格拉季昂行動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垣曲县| 商河县| 遵义县| 康保县| 旬邑县| 沁水县| 新密市| 会泽县| 海淀区| 上蔡县| 安阳市| 牙克石市| 咸丰县| 隆尧县| 铁岭市| 武宣县| 青海省| 蒙山县| 卓资县| 三穗县| 浦北县| 两当县| 安康市| 正安县| 乌兰察布市| 屯留县| 朔州市| 营山县| 綦江县| 青田县| 阳高县| 会宁县| 文山县| 滦平县| 游戏| 城口县| 沭阳县| 昌吉市| 开平市| 潢川县| 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