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為何書上不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后續(xù)?
自古江山英雄才人輩出,尤其是在戰(zhàn)亂年代,為了能夠享受和平安穩(wěn)的日子,英雄豪杰紛紛登場。歷史中許多名人例如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等,他們的傳奇故事比比皆是,還被當作成語或是俗語一直流傳下來。完璧歸趙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這個故事的背后和后續(xù)很少會有人注意到,歷史老師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其中背后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完璧歸趙的故事講的是,秦王聽說趙王得到了一塊完美無瑕的玉璧,于是想要用15座城池換這塊玉璧。但是趙王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并不愿意相信秦王是真心想要用城池來交換,于是召集了手下的大臣和官員們來商議此事。藺相如知道此事后,主動請纓,告訴趙王,如果秦王愿意用15座城池交換給他,如果不愿意,定將玉璧完整地帶回趙國。
藺相如來到秦國后,將玉璧獻給了秦王。秦王叫來手下官員和宮女侍衛(wèi),競相來看這塊完美無瑕的玉,但是看起來卻絲毫沒有要交換15座城池的意思。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狡猾心思,于是想到一個辦法,以玉璧有瑕為由,拿回了在秦王手中的玉璧,然后以死相逼。秦王不愿看到玉碎人亡,于是同意交換15座城池。

藺相如知道秦王的狡詐,于是還勸其戒齋五日,五日后在典禮上親自獻玉。秦王答應了,隨后藺相如帶著玉璧回了住所,命人悄悄將玉璧拿回了趙國。秦王發(fā)現(xiàn)之后,惱羞成怒,但是卻不能將藺相如斬殺,這樣就不利于秦趙兩國之間的情誼,并且攻打趙國還時機未到,于是將藺相如完好無損地放回了趙國。
故事講到這里就結束了,從小到大,提及這個故事,老師都會贊揚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但是從來沒有告訴我們,這個故事之后,秦國和趙國的后續(xù)又是如何呢?藺相如回國之后,趙王以為秦王對他有所忌憚,于是更加得意妄為起來。趙國憑借著文武雙將廉頗和藺相如的合作之下,大肆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和版圖。

歷代秦王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一統(tǒng)天下。趙國的行為深深威脅到了秦國的發(fā)展和計劃,引發(fā)了秦王的不滿。能做到一國之君,一國之王的,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輩。秦王也是如此,他表面看上去昏庸無能,要用15座城池換一塊美玉,但實際上只是想借此事來探一探趙國的虛實。
完璧歸趙一事之后,藺相如全身而退。大家都在贊頌藺相如的有勇有謀,貶低秦王,但實際上也因此讓藺相如自滿,常常背地里說自己連秦王都不怕。然而,在之后的幾年中,秦王多次出兵攻打趙國,先后占了好幾座城池,趙國節(jié)節(jié)敗退,不得不割地求和。不僅在軍事上獲得了勝利,還用計謀讓廉頗和藺相如不和,使用反間計讓廉頗失去重用。從此趙國失去了文武雙將,自然是衰敗的下場。

趙國和楚國,一直都是秦國在一統(tǒng)天下的道路之上的攔路虎。完璧歸趙,可以說是趙國由盛至衰的一個關鍵點。因為完璧歸趙,讓趙國自信大增,放松警惕,征伐之心袒露無遺,但同時也是秦國收服趙國的開端。完璧歸趙一事,看起來是秦王吃了一個大虧,但實際上正是他深謀遠慮,長久計謀中的一部分而已。秦王愛惜人才,不像趙王一般可隨意受奸人挑撥,重用白起為武將之首,又善用范雎等人才,最終一統(tǒng)天下,平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