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 筆記的主題:去工作,去記錄生活中的隱喻
薩特總是第一個閱讀波伏娃著作的人,他的批評深得她的信任,而他也會督促她寫更多。要是逮到她稍有惰怠,他就會斥責她:“但是,河貍(the Beaver,雙關語。Beauvoir 總是像河貍一樣忙碌),你為什么要停止思考,你為什么不工作?我以為你是想寫作的呀?你不想變成一個家庭主婦吧,你想嗎?”
貝克韋爾?著,沈敏一?譯.?存在主義咖啡館:?自由、存在和杏子雞尾酒.?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17: 169.

薩特和波伏娃是誰無關緊要,思考和寫作也并非必須。但生活是必需的,吃飯、休息、娛樂,如果再有一點點進步就更好了。然而,生活中似乎太多說教與虛假,讓我們自己的意識攪成一團。所幸,有一種不是作為真理技術(shù)的哲學,它允許我們摒棄一切傳統(tǒng)習慣和專家知識,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直觀感受評判自己所處的世界。我們可以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老天爺,你下別的吧,累死我吧!(經(jīng)改動)”聽說這句話是余華寫的。我還沒看過余華的書,甚至他那本極有名的《活著》。但我覺得他這句話寫得真精彩、真妙:雨是從天上下的,老天爺是掌管命數(shù)的,“我”不論是男是女都難以逃避;天氣、文化、個人境遇三個部分像榫卯結(jié)構(gòu)(我也不了解)一樣契合,構(gòu)成了一種絕妙的隱喻。我也在 B 站上刷到他的采訪,我覺得這個人寫得出來這種話。
生活中有一些同樣的絕妙,它們既是隱喻,也告訴我們怎樣從攪成一團的“垃圾堆”里發(fā)現(xiàn)樂趣,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
那么,寫作吧,這些事兒值得一記。那么,工作吧,雖然我覺得家庭主婦也沒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