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居結(jié)構(gòu)、交通情況如何?
青海民居結(jié)構(gòu)、交通情況如何?
作者: 匿名(編輯致敬、感謝)2015.08.25
編輯:zrt2017,于2020.8.24
再輯:王豳,2021.5.22
參考:青海地圖,青海交通廳,新華網(wǎng)
關(guān)鍵詞:防災,青海民居,建筑結(jié)構(gòu),安全,交通,緊急避險;
一、民居結(jié)構(gòu),(此是2015年前的資料)
2.碉房,石、木結(jié)構(gòu)。
在青海南部玉樹、果洛、黃南州的一些地區(qū),
藏胞的居住建筑多為石砌二層或局部三層樓房,
大都建在背風向陽,能防御侵襲的山坡地段。
為石木作,外墻用塊石或片石砌筑,墻厚80-100公分,
外形堅實、穩(wěn)重、粗獷,其形似碉樓,一般稱為“碉房”。
碉房底層布置牛、羊圈和雜用房,樓上住人,
房內(nèi)把最好的一間作為佛堂,其旁是臥室和廚房,
有個別小的碉房是廚房和臥室同一間。門窗小排列不整齊,
室內(nèi)采光差。
屋頂為平頂,草泥面用石磙壓光,在屋面之上可作打麥場、晾曬柴草及作戶外活動之處。
碉房按其形式可分為碉樓式碉房,碉塔式碉房,獨立式和院式碉房。
1.
帳房,木、氈結(jié)構(gòu),
“帳房”是藏族牧民一種古老住宅…其質(zhì)量、規(guī)模、形式和裝飾都有新的改進。帳房的平面多為方形,
用木棍做支架,覆以用牦牛毛織成的氈毯。
中間開口,長約1米左右,寬20公分,用以采光和排氣,四角及腰部用牛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
房內(nèi)面積一般為12—20平方米不等,其下四周用草泥或土坯塊、個別帳房用石塊砌成高約50公分的矮墻,
沿矮墻堆放青稞、酥油袋及牛糞燃料等。
帳房陳設簡樸,地上鋪羊皮或毛氈,以供坐臥。
除了居住帳房之外,還有經(jīng)堂帳房、接待帳房、議事帳房、學校帳房等。
其狀有人字形、六角…其活動面積可容十余人至五六十人,
最大可容納近百人。
3.莊窠ke,板筑黃土,
莊窠是青海農(nóng)村農(nóng)民居住的基本形式。它以一戶獨立一個莊窠為基本單位,
平面為方形或長方形,
用4至5米高、50-80公分厚的板筑黃土墻或土坯砌筑的莊墻,包圍著內(nèi)部所有的房屋和庭院。
除了唯一的大門之外,
莊墻無其他開洞,莊墻內(nèi)二面、三面或四面布置各種用房,
一般以一堂兩室的三間為一基本單元,布置在正中,
四角暗房多為廚房、倉庫、牲畜棚、雜用房及廁所等。
院中設有花壇,種植果樹、花卉,環(huán)境幽雅、安靜。
藏民莊窠在室內(nèi)增加小佛堂,房頂?shù)乃慕呛烷T前布置各色布幡;
土族莊窠的莊墻高大,有套莊和聯(lián)莊的布局;
撒拉族莊窠,莊內(nèi)多為一面或兩面建房,平面以凹廊形式為多,
房子進深較大,檐口木作精細,木刻花紋,透雕…,外露木…。
4.各地有清真寺,古老莊嚴,結(jié)構(gòu)堅固。料,可供人民應急使用。
二、交通(新華網(wǎng),青海交通廳)
丹拉國道主干線,在青海境內(nèi),東起馬場垣,
西至格爾木、享堂至楊溝灣、環(huán)青海湖公路、
西寧至湟中、
西寧至大通、
西寧至互助、
西寧至共和公路,
總計1270公里。
三,地圖:
1.果洛瑪沁機場在果洛州東南9.4公里,車程16分鐘。
2.x762縱貫果洛之北。
3.G0615在果洛西南,成東南-西北走向。
4.G277在果洛東南兜一個圓弧,向南延展。
#青海##果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