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文化:繭綢織造技藝


繭綢織造技藝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繭綢織造技藝是以柞蠶絲為生產原料,對其進行劈絲、頓絲、絡絲、上漿、繒機織綢、潤綢、平綢的傳統(tǒng)工藝和技術。繭綢使用無張力木機和天然助劑松式加工而成,成品絲線保持圓柱體,綢面呈現特有的紋路,身骨剛柔相濟,冬暖夏涼。
常用的柞蠶絲原料有灰絲(柞蠶土絲)、藥水絲、水繅絲、大條絲。經緯絲線制作完畢,即可繒機織綢。機匠挺坐在木機座板上,右手持梭,端平,用食指鉤住梭尖,右腳踩絞,左手前推綜框,貼綜;在最大口時貼軸投梭,左手接梭,再用右手后接綜框,壓下,前推,左腳踩絞,再壓下,如此循環(huán)操作。
投梭過程中,投梭形成的合力比較大,木機本身的質量比較輕,需要兩側加墜重的石塊穩(wěn)固木機??椌I之后還要練綢、潤綢、平綢。


聲明:本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此文僅用于分享傳播,如侵自刪!膠東五市協(xié)同發(fā)展,共筑美好家園——魅力膠東。
準官方平臺,稀有知識產權,全網絡媒體平臺,誠尋志向合作伙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