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然有選擇最好的權利,但同時也希望你有離開的底氣!
大家好,這里是婉殤成長筆記,用有趣的話語講述個人成長和深度思考的內容。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所啟發(fā),可以關注我哦!
祝各位開篇有益:
一
有句話叫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
但當你真的成熟后,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過了某個時間節(jié)點,你更看重的是你舍棄了什么,而不是你獲得了什么。
隨著經歷的越來越多,我們往往會明白那些對于我們自己是最重要的。
然后,我們會舍棄掉那些相對來說不是那么重要的而去努力獲得真正重要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大概會經歷三個階段。
剛開始,我們很小時,我們做選擇,我們只看到了那些真正吸引我們的東西,然后便想獲得,但這種選擇,有時候是建立在你沒有看過更廣的世界,更好的其他東西下做的選擇。
后來,我們逐漸變得物質,變得貪心,變得啥都想要,變得不想做選擇,變得只要能獲得,無論那個獲得的東西是什么,我都想要。
到了最后,我們開始明白那不現(xiàn)實,我們開始抽絲剝繭,我們開始從我們看過的更大的世界中找尋我們真正想要的,然后,把其他不重要的舍棄,所謂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其實,這個人生的過程,就像那句話。
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又或者那句著名的偈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瓷讲皇巧剑此皇撬?。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二
我們在做選擇時,要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經濟學中的名詞。
大意是,你因為選擇了什么可能,而放棄了其他可能的選擇權。
因為我們的各種資源都是有限的。
比如這兩天不是要雙十一嘛。
那么,當你領了優(yōu)惠券以后,你買東西時候,你買了A,那就買不了B,因為優(yōu)惠券只有一張,當你把優(yōu)惠券用在A上了,B就不劃算買了。
這就是資源是有限的,當然,其實經濟學成立的前提就是基于資源有限,如果資源是無限的,那就不用合理分配了……
所以,生活中其實也是一樣,我們在獲得一件東西的時候,一定不要先急于沾沾自喜,我們要先想想,我是不是因為獲得了這個東西從而喪失了獲得其他東西的可能性!
好比,你工資到手后不要急于買買買,要好好想想,你其他的可能性是不是能讓你到手的工資更高……
你不僅僅要看到你實實在在到手的東西,也要看到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三
當然,關于機會成本我們一定要注意一點,那就是機會成本并不是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
事實上,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機會成本保持在一個中間態(tài),保持平衡。
因為如果機會成本太高,意味著你現(xiàn)在的選擇不是那么好,你明明還有更好的選擇。
就好比一個正常人,明明可以找份工作,但他偏要在家里種地,要是地多也就算了,關鍵可能就幾分一畝的地,這就是機會成本太高。
但機會成本太低也有問題,這代表著你現(xiàn)在的選擇已經成為你唯一的選擇。
唯一,有時候就代表著不穩(wěn)定。
一旦這個唯一選擇發(fā)生什么情況,可能你根本找不出合適的b計劃,c計劃,你找不到替代懂嘛?
比如,如果你把全部身家都壓在一個男人身上,那一旦這個男人以后拋棄你,你待如何?
當然,我這絕對不是教唆你要腳踩兩只船啊。
我的意思是,你當然有選擇最好的權利,但同時你也要具備離開的實力和底氣!
好比一個人初中畢業(yè)的人靠關系進入了一個招聘門檻就是專科起步的公司,那他有離開的底氣嘛?
這已經算他最好的選擇了,他沒有可以替代的,他要是換家公司,說不定待遇就得減少好多,他不愿意的明白嘛?
因此,機會成本不可太高,但也不宜太低!
全文完,如果覺得對你有啟發(fā),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感謝你這么忙還愿意花時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