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直面分離與死亡,這些繪本不妨看一看
那些離去的人從未真正離開,只要有人記著,他們就永遠活在我們心里。在生命的長河里,死亡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存在,如何用委婉柔美的方式教孩子直面“死亡”的話題,讓孩子在閱讀中了解分離、接受死亡,今天給大家推薦這幾本書。

《爺爺變成了幽靈》,[丹麥]金·弗珀茲·艾克松 著,[瑞典]愛娃·艾瑞克松 繪,彭懿繪,海豚傳媒出品,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8年8月。
有一個小男孩名叫艾斯本。
艾斯本特別喜歡的人就是爺爺霍爾格了。
可是,他再也沒有爺爺了。
爺爺死了,他突然倒在了大街了,因為心臟病的發(fā)作。
艾斯本傷心極了,趴在桌上,哭個不停。
那天晚上,媽媽坐在艾斯本的床頭,輕聲說:“爺爺去天堂了。”
“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著天堂的樣子。
“是的,爺爺變成了天使?!?/p>
“天使?”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爺爺變成天使的樣子。
爺爺長著一對翅膀嗎?爺爺穿著白色的長袍嗎?
爺爺舍不得離開心愛的小艾斯本,他沒有變成天使,沒有變成泥土,他突然出現(xiàn)在艾斯本的房間,坐在他的衣柜上。艾斯本不想讓爺爺一直這樣到處游蕩、嘆氣。書上說,人如果在世上還有事情沒有完成,就會變成幽靈。艾斯本想爺爺可能是忘記了什么,于是奧幫爺爺找,一面找,爺爺一面回憶起他的一生……
“啊,對了,”爺爺說,“是這件事。”
“什么事?”
“我想起來了,我想起來我忘記什么事了。”爺爺說著,不再笑了,“我忘記對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
爺爺和艾斯本都哭了。
爺爺對艾斯本說,你要乖一點(但也不用太乖),他們還說好了要時不時地想著對方(不過,不用一直想著)。
當(dāng)艾斯本說要把爺爺?shù)恼掌瑨斓綁ι先r,爺爺開心極了,對著艾斯本的耳朵就吹了一口氣,吹得他的腳尖都癢了起來。
“也許,我又要見到你奶奶了,”他說,“我會代你向她為好。”

《我很想念你》,金曉婧 著,蒲公英童書館出品,貴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
女孩沒見過自己的外公,她拿著畫筆問外婆:“外公是什么樣子的人呢?”外婆說:“你小舅的臉型最像你外公。”
小舅說:“你外公的樣子在記憶里越來越遠,就像那月亮。但有時我還會夢見他。”
眼睛像外公的二舅說,外公會像鱷魚一樣安靜耐心地觀察世界,“他閉上眼睛時,想象會如繁星閃現(xiàn)?!?/p>
鼻子像外公的大舅說外公捧起土聞一聞就知道什么時候澆水、施肥、播種。
頭發(fā)像外公的媽媽說外公的卷發(fā)像鳥窩,有一年小鳥在他頭上過冬……
聽了所有人的描述,女孩還是畫不出來外公的模樣,但她好想念外公。外婆安慰她道:
“你可以在心里見到他,他還活在我們的愛里。
你,也有他那樣的頭發(fā)?!?/p>
《獾的禮物》, [英] 蘇珊·華萊 著,楊玲玲 / 彭懿 譯,信誼圖畫書出品,明天出版社,2008年8月。
《獾的禮物》中獾是一個讓人信賴的朋友,他總是樂于助人。他已經(jīng)很老了,老到幾乎無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這天晚上,他對月亮說了聲晚安,拉上窗簾。他慢慢地走進地下的洞穴,那里有爐火。吃完晚飯,他寫了一封信,然后就坐在搖椅上睡著了。他夢見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條長長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后覺得自己的腳離開了地面,覺得自由了,不再需要身體了。
第二天,狐貍給大家念了獾留下來的信:我到長長的隧道的另一頭去了,再見!
下雪了,雪蓋住了大地,但蓋不住大家的悲傷。
春天漸漸臨近,動物們開始串門,大家又聊起了獾還活著的日子。鼴鼠告訴大家獾是怎樣教他剪紙的,青蛙告訴大家他是怎樣跟獾學(xué)溜冰的,狐貍想起了獾教他系領(lǐng)帶,這些技藝,都是獾留給他們的禮物,這些禮物讓他們互相幫助。
最后的雪融化了,融化了他們的悲傷。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鼴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要謝謝獾給他們的禮物。他輕輕地說:“獾,謝謝你?!?/p>
在這個動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們學(xué)會了接受它的死亡。

這些書中形象的繪畫、娓娓道來的語句,讓死亡變得不再可怕,反而從中找到了渲瀉感情的出口。如果你也有好的繪本故事想要分享,歡迎聯(lián)系徐徐。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