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最可靠的戰(zhàn)友——沃爾特PPK手槍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特工的安全屋,歡迎關(guān)注)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特工,能夠熟練地操縱各種武器應(yīng)該是一項基本素質(zhì)。但對于大名鼎鼎的007號特工詹姆斯·邦德來說,他身邊的一切都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商業(yè)與影視文化詳細(xì)解構(gòu),變得符號化、品牌化,連他使用的武器也不例外。今天筆者想要介紹的就是007 的標(biāo)志性武器——沃爾特 PPK手槍。


沃爾特PPK手槍的前身是由卡爾·沃爾特兵工廠在1929年推出的自動手槍沃爾特PP,這是一款警用手槍,PP即是德語Polizei Pistole(警用手槍)的縮寫。由于它的設(shè)計者成功地把轉(zhuǎn)輪手槍的雙動發(fā)射機(jī)構(gòu),與自動手槍有機(jī)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款手槍也成為了一項劃時代意義的產(chǎn)品。

1931年,卡爾·瓦爾特兵工廠推出了PP手槍的變型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PPK(Polizei Pistole Kriminal)手槍。與PP相比,PPK的體積卻更輕便小巧,隱蔽攜帶更為方便,同時,在使用安全性上的考慮也更為周到。雖然體積有所減小,但是PPK的威力并沒有隨之減弱,使用了7.65毫米子彈的它擁有堪稱恐怖的殺傷力,停止作用巨大。這也讓它更加受歡迎。以上種種優(yōu)點,讓PPK更加受到高級官員、秘密特工、刑事偵探人員以及手掌尺寸較小的女性用戶的歡迎。

二戰(zhàn)期間,許多德國納粹官員都裝備了沃爾特PPK手槍作為自衛(wèi)武器,臭名昭著的納粹頭領(lǐng)阿道夫·希特勒自然也不例外。而當(dāng)1945年柏林被攻陷時,地堡中希特勒正是用自己的PPK結(jié)束了自己的性命,并不是被偽裝成鬧鐘的變形金剛所殺。
不過如今沃爾特PPK并沒有因為曾經(jīng)與德國納粹關(guān)系密切而變得惡名昭彰。相反,如今PPK已經(jīng)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稱號:007的專用手槍。

沃爾特PPK與007的結(jié)緣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jì)五十年代,在此前介紹邦德座駕阿斯頓·馬丁DB5的文章中,我們提到007系列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有時候會聽從讀者來信中的建議,為詹姆斯·邦德這個角色添加或者修改更多更詳細(xì)的設(shè)定。而弗萊明將沃爾特PPK作為邦德的專屬武器,同樣與讀者來信有關(guān)。
在最初的007小說中,邦德使用的武器是伯萊塔418手槍,這是伊恩·弗萊明本人在二戰(zhàn)期間服役于英國海軍情報單位時親自使用過的武器。一位名叫杰弗里·布斯羅伊德(Geoffrey Boothroyd)的槍支專家兼小說讀者卻認(rèn)為這把槍威力太小,不足以應(yīng)付邦德所執(zhí)行的任務(wù)。于是布斯羅伊德致信弗萊明,建議他將小說中的邦德配槍改為威力更大的沃爾特PPK。

弗萊明欣然采納了布斯羅伊德的建議,于是在1957年出版的第五本007小說《來自俄羅斯的愛情》的結(jié)尾,邦德被鋤奸團(tuán)(S.M.E.R.S.H.)的女殺手克拉勃(Klebb)襲擊時由于伯萊塔手槍卡在了腰帶上,導(dǎo)致自己身陷險境,最終被對方藏在高跟鞋中的劇毒匕首刺中,險些喪命。一年后出版的007小說《諾博士》中,經(jīng)過搶救與休養(yǎng),撿回一條性命的邦德剛一回歸,他的上司M便要求他換一把更加順手的手槍,于是在軍需官的推薦下,邦德開始使用沃爾特PPK作為自己的武器。小說中為邦德推薦武器的軍需官名叫“布斯羅伊德少校”(Major Boothroyd),這顯然是弗萊明在向給自己寫信的杰弗里·布斯羅伊德致敬。小說中布斯羅伊德少校對于伯萊塔418以及沃爾特PPK這兩把手槍的評價也與杰弗里·布斯羅伊德的看法一致。此后的小說中邦德一直使用沃爾特PPK,在小說《金槍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中,邦德與本書反派斯卡拉曼加(Scaramanga)談到自己所使用的槍支時,斯卡拉曼加也認(rèn)為沃爾特PPK是一把難得的好槍。

1962年,《諾博士》被改編成為第一部007電影在全球上映,電影基本還原了小說的大部分內(nèi)容,包括M要求邦德更換手槍的情節(jié)。電影中扮演軍需官布斯羅伊德少校的是彼得·伯頓(Peter Burton)。

只不過由于《諾博士》是第一部007電影,關(guān)于邦德因為手槍卡住導(dǎo)致自己受傷的情節(jié)并沒有在電影中詳細(xì)展現(xiàn),只是被M隨口一提,熒幕上的邦德從一開始就使用沃爾特PPK,從來沒有使用過伯萊塔418。而在第二年上映的電影版《來自俄羅斯的愛情》的結(jié)尾,邦德在與克拉勃決斗時并沒有遭遇手槍卡住的情況,而是與邦女郎羅曼諾娃合力干掉了克拉勃。
同樣是在電影版《來自俄羅斯的愛情》中,僅僅在小說中出現(xiàn)過一次的軍需官布斯羅伊德少校再度出場。這次他的扮演者換成了戴斯蒙·李維林(Desmond Llewelyn),而且還擁有了一個更廣為熟知的代號——Q。從這部電影開始,Q成為了007系列電影中的常住角色,不斷地提供給邦德無數(shù)新奇花哨的特工工具。而戴斯蒙·李維林也一直扮演這一角色,直到1999年因車禍意外去世。

在之后的每一部007電影中,沃爾特PPK一直伴隨在邦德的身邊,為他提供著十分可靠的火力支援。直到1997年上映的《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中,為了體現(xiàn)一種升級換代的時代感,邦德的手槍變成了更為先進(jìn)的沃爾特P99。從這部電影開始一直到《擇日而亡》(Die Another Day),邦德并沒有再使用過PPK。

但正如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長盛不衰一樣,沃爾特PPK并沒有就此在007電影中徹底銷聲匿跡。在007系列電影的重啟之作《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中,沃爾特PPK與P99都有出場,而在《量子危機(jī)》(Quantum Of Solace)中,邦德再次開始全程使用PPK執(zhí)行任務(wù)。

在2012年上映的007系列電影五十周年紀(jì)念 《天降殺機(jī)》(Skyfall)中,由本·威士肖扮演的新任軍需官Q(mào)閃亮登場。而他送給邦德的第一件特殊裝備,是一把沃爾特PPK/S型手槍。這是一款PPK的混合型變種型號手槍,采用PPK的套筒和槍管以及PP的套筒座,這樣做旨在增大尺寸以繞過1968年通過的美國槍支管理法的限制。

只不過電影中的這把PPK/S并不是普通的手槍,其握把上集成了掌紋識別功能,可以確保只有邦德本人能夠用這把槍開火。相比于以往Q為邦德準(zhǔn)備的小道具,這把PPK/S顯得有點寒酸。但是如果回望Q這一角色的起源,我們就會明白,如果不是當(dāng)年杰弗里·布斯羅伊德致信弗萊明,建議邦德使用PPK手槍,那么代號為Q的軍需官布斯羅伊德上校這一角色可能根本就不會出現(xiàn)。所以當(dāng)本·威士肖扮演的新一代軍需官閃亮登場時,送邦德一把PPK/S就成了最好的致敬方式。


時至今日,沃爾特PPK依然是最受歡迎的世界名槍之一,因為007電影的緣故,它早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把殺人武器,也是一個文化符號。從中所體現(xiàn)出的優(yōu)雅可靠、威力巨大、長盛不衰特質(zhì),既可以用來形容PPK,也可以用來幫助我們解讀詹姆斯·邦德這一角色以及007電影本身。我們也完全可以預(yù)料,在以后的007電影中,沃爾特PPK將會一直是詹姆斯·邦德最可靠的伙伴,繼續(xù)陪伴他勇往直前。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特工的安全屋,歡迎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