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天
? 人與人相似,而情感真的不通,我為此感到從未有過的遺憾。
? 在我看完《絕美之城》的那晚,大約半夜,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一位朋友給我發(fā)來了有關于他精神狀態(tài)極差的傾訴。
? 我看完后為之一振,即使我還沒有從電影情景中走出來,那是一部充滿著人文主義關懷的電影,當我讀著他的文字的時候,教堂中女高音的旋律還依然在我腦中回蕩,在那一刻,看著如此悲傷和絕望的文字,我卻感到了一種極大的精神滿足,請諸位不要理解輕浮,這根本不是幸災樂禍,而是一種承載著真誠的憐憫,厚重的無能為力,碩大的遺憾而帶來的沖擊感。我知道我的文字是無法描述此版心境。而我感覺我從未如此的貼近過“人”這中東西,我腦中不斷地閃過電影中的片段,傍晚深藍的天空和大海,穿著白色連衣裙的眼神,黃色的草坪燈,肅穆的白色雕塑上滿是淡黃的污垢,殘缺的古羅馬斗獸場前那一排排安靜無人的街道,和現(xiàn)代化的路燈,偶爾過往的車子中,有著迷離,癲狂的眼神,所有人在此刻從未有過的產(chǎn)生對于上帝的忠誠,恰恰是此時我們懷著從未有過的歇斯底里的絕望。那幾段文字我不斷地讀,這并不是措辭優(yōu)美,內(nèi)涵深厚的文學巨作,卻比我看過的任何一本書帶來的沖擊更大,因為這足夠貼近”人“本身,那些憂郁,苦難,如同還有著余溫的鐵,如此的真實,如此的令人驚心動魄,就如冬天的晚上打開窗戶,吹進來的那些刺骨的風,而我只想投身進去,徹徹底底純純粹粹的感受著那種猛烈的沖擊。這樣的情緒如同巨大的原石,被磨得渾圓而光滑,這塊石頭就佇立在高高的山頂,而我渴望他能夠向我滾下。而這些,恰恰就是不可傳遞,難以表達的。
??暑假即將了結,我以此作為八百二十天中的暑期的最后一天,所有的一切瞬間都是絕美,而所有的絕美都代表著死亡和消失,所有的絕美都只能用記憶和哀嘆承載,如此這般美麗,有如此這般容易消散,那有如何?假如把所有的絕美都拖得和一輩子一樣長,那么我們感受到的依然是平庸,浮華的日子,這沒辦法,我們是人,因此,我們對此無能為力。
? 八百二十個絕美這個數(shù)字龐大到讓我的恐懼無處躲藏,只剩下期望,也許這也使我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