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小辭典》11.17 唯識宗
【本文轉(zhuǎn)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僅供學(xué)習參考】
17、唯識宗
? 又稱“法相宗”或“慈恩宗”。中國佛教派別之一。源出于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宗,因強調(diào)“萬法唯識”,故名。實際創(chuàng)宗者為唐代玄奘及其門人窺基。窺基常住慈恩寺,世稱“慈恩大師”,亦將該教派稱“慈恩宗”。唯識宗的基本教義是“心”為實有,“萬法唯識”,“一切唯識所現(xiàn)”,認為“識”有八種[i]。主張宇宙一切事物都是意識所變現(xiàn)的影象,客觀事物好象是在意識之外[ii],其實都是在意識之中[iii]。世界除意識以外,一切都不存在,這是一種露骨的主觀唯心主義學(xué)說。唯識宗還把世界分為“我”和“法”兩大部分?!拔摇敝干闹黧w,“法”指事物及其規(guī)律,二者包括了一切物質(zhì)現(xiàn)象與精神現(xiàn)象,都是八識的顯現(xiàn),是虛構(gòu)的假象,“但由假定,非實有性”。[iv]唯識宗又把意識活動分為“能緣”與“所緣”兩方面?!澳芫墶敝敢庾R的能動作用,又稱“見分”;“所緣”指意識的對象,又稱“相分”。離開“見分”和“相分”,就沒有“我”和“法”。故曰:“依斯二分,施設(shè)我、法。彼二離此,無所依故?!睘榱似瞥拔摇薄ⅰ胺ā倍?zhí),唯識宗又提出“三性”說。所謂“依他起性”,是說一切意識活動都互相依賴而生,萬事萬物又都依賴于心識而生滅;所謂“遍計所執(zhí)性”,是萬事萬物普遍地分別計較,執(zhí)著心外實有;所謂“圓成實性”,是說要去掉“遍計所執(zhí)性”,了解萬事萬物都以心識而生滅,“我”、“法”本來就是空的。他們認為通過修煉,使自己的認識達到“園成實性”,就可以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進入極樂世界。
注:
[i] 詳見“八識”條。本書未收錄,見《哲學(xué)辭典》。
[ii] “似外鏡現(xiàn)”。
[iii] “相在識中”。
[iv] 《成唯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