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罪
接下來是有子的話: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首先就講到孝悌,是人的根本,仁孝是孔子學(xué)問的基本。但是,“孝弟”就是孔家店要被人打倒的“罪狀”之一。 為什么孝悌會成為被打倒的“罪狀”之一呢?這要先知道一件事,就是司馬遷作《史記》是一件大事。他當(dāng)時對漢武帝有些做法是反感的,但又不能不服從。服從嘛,在良心上又不安,他就作《史記》,將自己的思想,容納到《史記》中去。如記帝王的事,稱為本紀(jì),而他將未做皇帝的項羽也列到本紀(jì)中去,就是暗示漢高祖與項羽,一個是成功的英雄,一個是失敗的英雄。又如《史記》中“世家”本來是記載諸侯和大臣的事,而孔子不是諸侯,也列入世家,司馬遷的意思,是孔子有千秋的事業(yè),說孔子的言行思想,影響將及于千秋后世,所以將他列入世家。 孔子思想言行表現(xiàn)在書本上的有多處,而孔子最大的重要著作為《春秋》,他著《春秋》后最重要的兩句話是:“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千古以來,這兩句話各有各的解釋,都非常曖昧,到了我們這種時代搞清楚了。為什么呢?自從民主時代以來,大家都罵孔子幫助專制皇帝,因為專制皇帝的思想和制度,用了孔子“尊君”這一部分思想精神,后來我們打倒他,也就認(rèn)為他是這樣的。現(xiàn)在再讀《春秋》,再研究孔子思想,不是這樣一回事了,而是另有一番道理。 第二點我們講到孝悌,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講到這里我要說個現(xiàn)實故事。十多年前,有一個哈佛大學(xué)博士班的學(xué)生,跟我作中國文化的論文,他回國之前,我囑他回到美國去提倡中國文化的孝道,他說很難。我告訴他這是千秋事業(yè),不是現(xiàn)世功業(yè),告訴他孝道是什么東西。我說,中國人談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對的,父親對兒子付出了慈愛,兒子回過頭來愛父親就是孝?!靶钟训芄А保绺鐚Φ艿芎?,弟弟自然愛哥哥。我們后來講孝道:“你該孝,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边@說法有問題,天下的確有些“不是的父母”,怎么沒有“不是的父母”呢?這不是孔孟的思想,是別人借用孔孟的帽子,孔家店被人打倒,這些冤枉罪受得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