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侏羅紀世界3》時的恐龍問題,答案全在這里?。ǘ?/h1>
本文以討論恐龍與古生物學相關知識為主,不涉及過度深入的劇情討論,但可能會“暴雷”一些即將登場的新恐龍,尚未觀影的朋友如果在意的話建議立刻收藏本文后暫時回避,等觀影后再來相見~
風神翼龍真的能飛起來嗎?

風神翼龍是體型最大的翼龍,風神翼龍的翼展超過10米,在陸地上站起來跟一只長頸鹿差不多高,因此這么龐大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是否真的能順利飛行,至今都仍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風神翼龍可能在陸地獵食,在是否能飛的問題上,體重是一個關鍵,但由于化石僅有骨頭,所以只能透過不同的公式來推測重量。
2010年有研究團隊透過骨骼估算風神翼龍體重大概有540千克,這個重量顯然是無法起飛的;但同年另一個研究團隊則認為風神翼龍體重應該更輕,僅有不到250千克,如果是長距離、持續(xù)性的飛行,風神翼龍應該能連續(xù)飛個7~10天甚至橫跨數千公里。
但就算是后者的推估,依然難以解釋在這個重量下,風神翼龍如何起飛和降落而不傷到自己的身體結構。
從目前的證據看來風神翼龍似乎難以起降,但也許未來更深入的研究會發(fā)現到它們有不為人知的生理結構來克服這個物理限制,這就要期待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更精美的化石發(fā)現了。
火盜龍真的能游泳嗎?

火盜龍(Pyroraptor)的化石發(fā)現于法國的普羅旺斯,由于是在一場森林大火后發(fā)現的因而得名。和野蠻盜龍、小藍等都屬于馳龍類的成員,因此這三種恐龍的外觀都非常相似。
化石證據顯示了馳龍類成員都應該長有羽毛,因此火盜龍的形象反而是最接近真實的恐龍樣貌。
實際的火盜龍標本非常零碎,因此研究也有限,但從化石推估的體型僅有1.6米左右,因此電影中的體型仍是被放大后的。

電影中對火盜龍描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莫過于它突如其來的游泳能力,但可惜的是現實中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種恐龍會游泳。
此外,馳龍類和鳥類的親緣關系接近,骨骼也像鳥類大多中空,因此真的到水中大概也很難潛下去。
現在推斷有水生或半水生能力的恐龍并不多,大概只有三種:
第一種是遼寧龍,但這是一種小型甲龍類,雖然有觀點認為它會吃魚,但整體來說形象還是太過溫馴不適合作為電影的驚悚選角。

另一種是廣為人知的棘龍,雖然兇狠,但體型足足有15米,不適合電影中需要的敏捷追逐戲份。
最后一種則是哈茲卡盜龍(Halszkaraptor),和火盜龍同樣都是馳龍類的成員,雖然體型僅有60厘米但反正電影中的馳龍都被放大了,所以我想不選這種恐龍攻擊主角的主要原因大概還是外觀太像天鵝,缺少恐怖感吧。

培養(yǎng)室里的厄兆龍其實是霸王龍的老祖宗?

厄兆龍(Moros)在電影中的畫面一閃而過,如果不仔細看可能就錯過了。不過它其實在前導預告中就已經出現過,并在南方巨獸龍的口中窺探食物。
厄兆龍成體是一種小型適合奔跑的暴龍類,體重大約僅有78千克,生存于9500萬年前的猶他州,是2019年才發(fā)表的新恐龍。

厄兆龍的體型不大,雙腿修長適合奔跑。整個暴龍家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從侏羅紀中晚期直到恐龍滅絕,大約出現有1億年的時間,而9500萬年前的小型厄兆龍的發(fā)現,代表暴龍家族演化成廣為人知的大型霸王龍主要是集中在最后的1600萬年而已。
科學家推測,可能當時地球上還有許多異特龍等大型肉食恐龍霸占著頂級掠食者的位置,導致霸王龍的老祖宗只能躲在邊緣忍辱負重,直到這些大型掠食者滅絕后,才把握住機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中完成了變大變強的演化。
琥珀礦坑里有背帆的生物是?

這個生物叫做異齒獸(Dimetrodon),雖然很常被誤會成恐龍,但實際上不但和恐龍沒有什么關系,反而是我們還得稱呼它一聲“大表舅”。
異齒獸生存的年代比恐龍還要早,距今約2億9500到2億7000萬年前的二疊紀(目前最早的恐龍大約出現于2億3000萬前年的三疊紀晚期)。
這種生物屬于“似哺乳爬行動物”,是我們祖先還更接近爬行動物時期的一個演化分支,背上的大帆可能是用來調節(jié)體溫的。
之所以叫異齒獸是因為它有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牙齒,這也和我們哺乳動物有門齒、犬齒、前臼齒、臼齒的區(qū)別較為接近,而不像多數恐龍口中的牙齒大多只有大小的區(qū)別,而沒有形態(tài)或功用上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