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木仙庵評詩大會

2022-05-26 20:21 作者:綠柳山莊靈芙醉客  | 我要投稿

86版《誤入小雷音》這一集,占了原著三回篇幅,包括了木仙庵、小雷音寺兩個故事。

但是,嚴格來講,木仙庵相關情節(jié)很有可能是出版商加進去的。明朝有個人叫盛于斯,他說過這樣一段話:

余幼時讀《西游記》,至《清風嶺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談詩》,心識其為后人之筆,遂抹殺之。(《休庵影語》)

盛于斯小時候,就覺得木仙庵吟詩的這一段是后添進去的,就拿毛筆把這一回涂掉了。后來他遇到一個叫周如山的朋友,一討論才知道,原來《西游記》這部書,是從開封的周王府傳出來的。原來只有99回。最后一回叫《九九數(shù)完歸大道,三三行滿見真如》。出版的時候因為不是整數(shù),所以又加了一回。

盛于斯生于1598年,他說他“幼時”最早也是1610年之后了。這個時候,現(xiàn)存最早的世德堂本《西游記》早就印出來了。但他看到的版本,明顯和我們今天的不一樣。這說明,即便是世德堂本《西游記》流行之后,市面上的《西游記》居然還有好多個版本,連里面的故事都還沒有統(tǒng)一。原版的第99回,也就是最后一回,叫《九九數(shù)完歸大道,三三行滿見真如》。盛于斯說木仙庵三藏談詩的這一回是后加的。很有可能,因為這一回太特殊了。但今天的第99回叫《九九數(shù)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按原來的版本,全書到這里就該結束了。但又多出一個100回:《徑回東土,五圣成真》。這個第100回,很可能是從原來的99回拆出來的。一回拆作了兩回。

而且,盛于斯看到的《西游記》那一回叫《清風嶺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談詩》。今天我們看到的《西游記》,是木仙庵,不是木棉庵,甚至還有“清風嶺”這個莫名其妙的地名和妖怪。

唐僧經(jīng)歷了八十一難。這些難,都被護法神記錄在案,最后拿出來給菩薩看。這里也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拿著絕大多數(shù)出版社的《西游記》看,保證看不出什么問題。因為那些版本雖然號稱根據(jù)世德堂本印的,但那個81難的難簿,已經(jīng)是修改過的了。為了和前面的故事統(tǒng)一。在世德堂本《西游記》的81難的難簿里,稀柿衕故事、荊棘嶺故事,甚至黑水河故事,都跑到無底洞故事后面來了。出城逢虎、折從落坑、雙叉嶺上三段跟前面也對不上。

在荊棘嶺木仙庵,四個樹精和唐僧吟詩作賦,談禪論道,并不想吃唐僧肉。這件事,在整部《西游記》里是從來沒有過的。這段情節(jié)就算不是后加的,也是拿來湊數(shù)的。因為這個故事和取經(jīng)故事半點關系都沒有,從頭到尾就是個猜燈謎加賽詩會。

86版電視劇刪除了前面豬八戒披荊斬棘的情節(jié),改成了簡單地用釘鈀撥開草木引路。其實這一段在劇本里是有詳細描寫的,可能是技術方面存在困難,后來張紀中版拍攝了豬八戒披荊斬棘的情節(jié),但還是魔改了不少,把豬八戒主動出力改成了被孫悟空忽悠,也沒有使用變大的神通。原著中十八公冒充土地為唐僧師徒獻上的食物是蒸餅,劇本和電視劇都改成了水果。原著里唐僧被擄走后并沒有樹精藤怪跟三個徒弟為難,劇本和電視劇都設計了打戲,做得還挺不錯。但劇本里孫悟空直接打斷了困住他們的植物,并騰空而起殺出重圍。電視劇里是孫悟空沒有幫助師弟脫困成功,而是用恐嚇的手段嚇跑了那些嘍啰。

那些樹精的名字,其實都是字謎?!笆斯保掀饋硎莻€“松”字。這原本是個三國的故事:三國時有個吳國人丁固,夢見肚子上長出一株松樹,對人說:“‘松’字可拆為‘十八公’三字。過十八年,我應當被封為公?!焙髞砉蛔隽怂就?。柏樹“孤直公”出自李白《古風三十二首》:“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strong>檜樹“凌空子”出自蘇軾《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strong>竹精“拂云叟”出自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strong>十八公自號“勁節(jié)”,出自南朝梁詩人范云《詠寒松》詩:“凌風識勁節(jié),負霜知真心?!?/strong>

四個樹精說自己年齡的時候,也用了不少典故。十八公說自己烏棲鳳宿非凡輩?!盀鯒背鲎浴稘h書·朱博傳》,書中記載朱博為御史大夫,府中有柏樹,常有數(shù)千只烏鴉在上面棲息。“鳳宿”出自唐代杜甫的《病柏》詩:“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strong>

拂云叟說自己七賢作侶同談道,六逸為朋共唱酬戛玉敲金非瑣瑣,天然情性與仙游。“七賢”是晉代的阮籍、嵇康、山濤、劉伶、向秀、王戎、阮咸等七人,經(jīng)常到竹林里游覽,當時人稱為“竹林七賢”。 “六逸”是唐代在徂徠山隱居的詩人李白和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后人稱為竹溪六逸。戛玉敲金非瑣瑣形容風吹竹林的聲音。宋代張半湖《掃花游》:“窗外風竹打。似破戛玉敲金,送聲瀟灑?!?/strong>“戛”是“敲擊”的意思?!艾崿崱笔请p關語,一指敲擊的聲音,二指平凡之輩。

唐僧問四個樹精是不是漢時之四皓”,四皓是秦末隱居在商山的四位隱士東園公、甪(lù)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漢惠帝為太子時,曾經(jīng)請四人輔佐。四人須眉皆白,故稱“四皓”。四個樹精說他們是“四操”,但這是附庸風雅,實際上他們應該是“四皮條”。

后面四個樹精問唐僧年齡,唐僧發(fā)表了一套長篇大論。唐僧的這段話,由三部分雜糅而成。從“禪者靜也”“幸莫大焉”,是根據(jù)佛教教義對修禪的粗淺解釋。而“至德妙道”以下至“踏碎涅槃”,卻襲自《鳴鶴余音》卷九馮尊師《升堂文》。“必須覺中覺”之后,襲目同卷馮尊師《悟真歌》。這段話貌似講參禪,實際上大部分是道士所言。“人身難得”三句,佛教謂修道求解脫有六種難處,北本《涅槃經(jīng)》卷二十三:“一佛世難遇,二正法難聞,三善心難生,四中國(原指印度恒河中下游一帶佛所教化的地方)難生,五人身難得,六諸根難具?!?/strong>此六難,道教也有襲用,如《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jīng)》簡為三難:“老君告天師曰: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假使得生,正法難遇?!?/strong>希夷”是“虛空玄妙”的意思,形容所謂的“道”是不可捉摸的?!独献印分袑懙溃?strong>“視而不見名曰夷,聽而不聞名曰希。”元始鉗錘”即至道的約束打造,“牟尼手段”跟這一個道理。鉗以約束,錘以打造,比喻佛法使其信徒成器?!洞蠡燮沼X語錄·鼓山宗逮》條:“故一味本分以鉗錘似之,后來自在打發(fā)別處,大法既明,向所受過底鉗錘,得一時受用。”象罔是《莊子》寓言中的人物,含無心、無形跡之意?!肚f子·天地》載:黃帝遺失玄珠,遍尋不得,而不以智求、不以目視的象罔得之。宋代林希逸這樣解釋這句話:“此段言求道不在于聰明,不在于言語,即佛經(jīng)所謂以有思惟心求大圓覺,如以螢火燒須彌山?!?/strong>(《南華真經(jīng)口義》)踏碎涅槃略同“踏碎虛空”。佛道二教常以“虛空粉碎”、“踏碎虛空”等比喻打破外在形相,露出本來面目。明代蓮池袾宏《皇明名僧輯略·天琦瑞禪師》謂參禪:“莫管純熟不純熟,只故參將去。參來參去……忽然爆地一聲,虛空粉碎,大地平沉,獨露一個本來面目?!?/strong>元代丘處機《修道二十首》之六:“踏碎虛空界,崩開造化權。浮云收靜境,慧日照禪天?!?/strong>元代李道純《中和集》卷三:“身外有身,未為奇特。虛空粉碎,方露全真?!?/strong>“全保護”原作“無遮護”,這幾句句大意為覺而又覺,悟而再悟,顯露本性靈光,包涵照耀娑婆世界。

唐僧所云文字的后半篇也襲自《鳴鶴余音》卷九馮尊師《升堂文》,大意為至道本在眼前,本在身中,不必執(zhí)著于文字,苦苦外求。只有見到本來面目,才能成仙了道。“都似我荊棘嶺葛藤謎語,蘿蓏(luǒ)渾言”二句,原作“葛藤謎語,敢把人瞞”,葛藤謎語,在馮尊師原文中指徒然講經(jīng)論道,不從心中求,結果被文字所纏繞。禪宗和全真道士常以“葛藤”比喻使人心混亂的文字?!独m(xù)傳燈錄》卷六“雁蕩靈巖寺德初禪師”,僧問:“心生種種法生。如何是種種法生?”師曰:“我與汝葛藤?!?/strong>則《西游記》作者似將“葛藤謎語”創(chuàng)造出荊棘嶺樹精糾纏三藏的情節(jié)?!吧z”是瓜類植物的果實?!皼]底竹籃、無根鐵樹”比喻凡夫的生命損耗不停,頑固難化。道教常以竹籃水滿、鐵樹花開比喻丹成得道?!而Q鶴余音》卷七《迎仙客》:“咽龍肝,吞鳳卵。金丹養(yǎng)就,沒底籃兒滿?!?/strong>金代于道顯《贈移刺答院》:“直待三陽真火降,堂前鐵樹也開花。”靈寶峰指“精氣”或“性命”。元李道純《中和集》卷三:“問:儒有先天《易》,釋有《般若經(jīng)》,道有《靈寶經(jīng)》,莫非文字乎?曰:非也。皆圣人以無言而形于有言,顯真常之道也?!?/strong>此代《靈寶經(jīng)》即《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jīng)》,又稱《度人經(jīng)》。元陳致虛注此經(jīng):“何為靈寶?氣謂之靈,精謂之寶。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曰靈;上無復祖,唯道為身,曰寶?!?/strong>又宋鄭思肖《太極祭煉內法》:“諸家注《度人經(jīng)》,釋‘靈寶’二字,皆未善。夫靈者,性也;寶者,命也?!薄办`寶峰頭牢著腳”二句,意即牢牢把握自身的元精、元氣,性命雙修,才能超凡入圣,進入神仙的行列。“龍華”即龍華會,清代劉一明評三藏與拂云叟兩段文字說:“長老對眾一篇禪機,空性之學,無甚奇特。至于拂云所言……此金丹之要著,學者若能于此處尋出個消息,大事可以了了?!?/strong>

儒釋道三教混著玩也是《西游記》的一大特色,比如前面真假美猴王到西天雷音寺見如來的時候,如來說的“佛法”其實是出自道教經(jīng)典《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jīng)》。佛教教主講道教經(jīng)典,應為作者借取經(jīng)故事宣揚道教理論,或者只是一種游戲筆墨而已。

講禪論道的情節(jié),在86版電視劇中沒有體現(xiàn),但張紀中版拍了,而且是只論道、不談詩,論的還是最淺顯易懂的佛理,屬于禪宗入門知識。

那么,原著中這些老樹作的詩如何呢?不妨一首一首讀一下。

十八公的詩:

勁節(jié)孤高笑木王,靈椿不似我名揚。

山空百丈龍蛇影,泉沁千年琥珀香。

解與乾坤生氣概,喜因風雨化行藏。

衰殘自愧無仙骨,惟有苓膏結壽場。

首聯(lián)兩句中的“木王”是梓樹?!钝拧め屇緦懙馈罚?strong>“今呼牡丹,謂之花王。梓為木王,蓋木莫良于梓?!?/strong>靈椿”是傳說中壽命極長的椿樹。《莊子·逍遙游》寫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strong>?這兩句是十八公自吹自擂,認為自己是很高貴的樹木,用于自我夸耀的話沒什么好意境。

頷聯(lián)兩句中說的“龍蛇”是松樹的姿態(tài),“琥珀”是松香的化石,表現(xiàn)了千年老松樹的特征,算是不錯的意向。

頸聯(lián)兩句“解與乾坤生氣概,喜因風雨化行藏”是抄襲了宋代王公韶《老松》詩:“解與乾坤生氣概,幾因風雨長精神?!?/strong>最后幾個字為了押韻,改成“化行藏”了。確實抄得不錯,算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

尾聯(lián)兩句突然把自己寫死了,“苓膏”是用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茯苓做的,象征了松樹死后的僅存價值,這兩句真的像“老鼠屎”,破壞了整首詩的意境。

再看孤直公的詩:

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絕堂前大器揚。

露重珠纓蒙翠蓋,風輕石齒碎寒香。

長廊夜靜吟聲細,古殿秋陰淡影藏。

元日迎春曾獻壽,老來寄傲在山場。

首聯(lián)兩句比較俗,但“四絕堂”是個典故。湖南長沙道林寺,建有廳堂,珍藏沈傳師和裴休(后改為歐陽詢)的書法和宋之問、杜甫的詩歌,稱為“四絕堂”,堂前有柏樹,相傳為晉名將陶侃所植。所以這里柏樹精要用這個典故吹噓,可是后面三個字“大器揚”三個字就真的俗不可耐了。

頷聯(lián)兩句前兩句抄的是蘇軾的《登州孫氏萬松堂》:“露重珠瓔蒙翠蓋,風來石齒碎寒江。”頸聯(lián)兩句是溫庭筠的《晉朝柏樹》:“長廊夜靜聲疑雨,古殿秋深影勝云?!?/strong>因為是抄的,所以確實好。

尾聯(lián)的元日迎春是元旦用柏葉酒獻壽的習俗。按照古代風俗,以柏葉浸酒,元旦共飲,以祝壽和避邪。漢應劭《漢官儀》卷下就有:“正旦飲柏葉酒上壽?!?/strong>這句就是個謎語,后面“老來寄傲在山場”就真的俗不可耐了。

還有凌空子的詩:

梁棟之材近帝王,太清宮外有聲揚。

晴軒恍若來青氣,暗壁尋常度翠香。

壯節(jié)凜然千古秀,深根結矣九泉藏。

凌云勢蓋婆娑影,不在群芳艷麗場。

首聯(lián)、頷聯(lián)四句,抄自元代傅若金的《古杉行題陳兵曹所藏李遵道畫靈隱道中二杉圖》:“山林萬里那得致,見者皆驚棟梁器。暗壁尋常度雨聲,晴窗仿佛生秋氣?!?/strong>另外,亳州太清宮有八株檜樹,傳為老子親手植,所以說“太清宮外有聲揚”。首聯(lián)不但抄襲,而且改俗了,頷聯(lián)還算不錯,抄到了精髓。

頸聯(lián)中的深根結矣九泉藏是形容檜樹根深。宋代蘇軾《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就有:“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边@句在詩句里出現(xiàn)“矣”這樣的語氣詞,越讀越別扭。

尾聯(lián)兩句寫出了檜樹的神態(tài)和淡泊,算是原創(chuàng)詩句里比較好的了。個人認為這首詩比十八公、孤直公的詩好一些。

最后看拂云叟的詩:

淇澳園中樂圣王,渭川千畝任分揚。

翠筠不染湘娥淚,班籜堪傳漢史香。

霜葉自來顏不改,煙梢從此色何藏?

子猷去世知音少,亙古留名翰墨場。

首聯(lián)說的“淇澳”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淇澳》:“瞻彼淇奧,綠竹猗猗?!?/strong>意為淇水之澳(水邊彎曲處),長滿了盈盈綠竹。用以歌頌衛(wèi)武公英明賢德。 渭川千畝出自《史記·貨殖列傳》:“齊魯千畝桑麻,渭川千畝竹……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意為在渭川種植千畝竹林,生活可以達到王侯一樣富庶。 這兩句用典比較精彩,算是開了個好頭。

頷聯(lián)兩句也是用典翠筠不染湘娥淚是借用了湘妃竹的傳說。相傳舜帝南巡,在路上去世,他的兩個妃子、也就是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傷心地哭泣,淚滴在竹子上,變成有斑點的湘妃竹。“筠”就是竹子的青皮?!鞍嗷X堪傳漢史香”說的是漢代班固在竹簡上撰著《漢書》?!盎X”就是竹筍殼,此處代指竹子。世德堂本“班”、“斑”?;煊?。所以“班籜”即“斑籜”,指有斑點的湘妃竹。這兩句無論從用典還是對賬,都能達到及格線,算是繼承首聯(lián)兩句的風格了。

頸聯(lián)霜葉自來顏不改,煙梢從此色何藏?兩句突然變俗了,只是說翠竹長青,沒有任何表達竹子氣節(jié)、品德的意向,算是俗筆。

尾聯(lián)子猷去世知音少抄自唐代羅隱的《竹》詩:“子猷死后知音少,粉節(jié)霜筠漫歲寒。”子猷是晉代王羲之之子王徽之的字?!妒勒f新語·任誕》記載,王徽之最愛竹,即便是寄居一處,也要種竹,并說:“何可一日無此君!”亙古留名翰墨場一句也算中規(guī)中矩的詩句,不落俗套。拂云叟的詩明顯又技高一籌。

寫得最好的應該是杏仙的詩:

上蓋留名漢武王,周時孔子立壇場。

董仙愛我成林積,孫楚曾憐寒食香。

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

自知過熟微酸意,落處年年伴麥場。

首聯(lián)兩句都是用典。一句是說漢武帝宮中多杏?!段骶╇s記》載上林苑有蓬萊杏、文杏。東海都尉于臺獻仙人所食杏一株,開五色花?!队详栯s俎》卷十八載,濟南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黃如橘,土人謂之漢帝杏。 一句是說孔子曾經(jīng)在杏壇授徒,周圍杏樹環(huán)繞?!肚f子·漁父》:“孔子……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頷聯(lián)兩句同樣用典。一句說三國時期吳國名醫(yī)董奉給人看病不要診費,被治好的重病人給他種杏五株,輕病人給他種杏一株。如此數(shù)年,達十萬余株,蔚然成林。這一典故見于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另一句是引用了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古代寒食節(jié)有飲杏酪(杏仁粥)的習俗,晉代孫楚在寒食節(jié)曾用杏酪祭祀春秋時晉國名臣介子推。

頸聯(lián)“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兩句算是最唯美的原創(chuàng)詩句了,86《西游記》的詞作者也很有眼光,在給杏仙設計歌舞的時候把這兩句詩保留,寫出了優(yōu)美的歌詞: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芍藥艷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香茶一盞,迎君到,星兒搖搖,云兒飄飄,何必西天萬里遙?歡樂就在今朝,歡樂就在今宵。歌詞在保留了詩歌點睛之筆的同時,也使用了其他關于杏的名句,比如宋代宋祁《玉樓春 春景》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這首歌的妙處在于,它既可以單純的當作普通的助興歌曲來欣賞,又可以隱隱感覺到杏仙在勾引唐僧,為后面樹精沆瀣一氣拉皮條埋下伏筆。

至于尾聯(lián),就略顯平庸了。但總的來說,這首詩是本次詩會中最好的一篇,應該沒有爭議。

這次詩會中作詩最差的,無疑是唐僧,看看他的詩:

杖錫西來拜法王,愿求妙典遠傳揚。

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蓮蕊香。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立行藏。

修成玉像莊嚴體,極樂門前是道場。

這里“百尺竿頭須進步”是一句常見禪宗話頭。剩下的“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蓮蕊香”抄的金代元好問《贈答普安師》:“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佛界春。”剩下的“愿求妙典遠傳揚”之類的詩句,就太差了。

雖然詩歌整體水平都不高,但架不住大伙互相吹捧。

凌空子吹孤直公:“好詩!好詩!真?zhèn)€是月脅天心!”拂云叟一捧就是三個:“三公之詩,高雅清淡,正是放開錦繡之囊。”唐僧最會說話,一捧就是四個:“眾仙老之詩,真?zhèn)€是吐鳳噴珠,游夏莫贊!”

這三句吹捧,一句比一句升級:月脅天心,說的是唐朝的顧況,他的詩“穿天心,出月脅”。放開錦繡之囊,說的是李賀,他有個盛詩的口袋(這兩個人歷史上當然是在玄奘之后)。“游夏莫贊”,說的是孔子!孔子作《春秋》,子游、子夏不能添改一個字。清朝的黃周星覺得他們牛吹破了,在后面批了一句:

四老之詩雖不佳,尚能敷衍成章。不似三藏打油。

他還批了一句:

概以斧斤從事,不彌覺已甚乎?道人笑曰:此無足怪,乃作歪詩之報耳!

意思是說,四位樹精也沒干什么壞事,為啥通通被砍倒,是不是太過分了?答曰:沒什么奇怪,這就是做歪詩的報應!

當然,原著里這些樹都死在豬八戒手里,但86版劇本和電視劇中,他們都被唐僧放生了。

86版《西游記》只保留了一首寫得還算不錯的聯(lián)句詩:

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

好句漫裁摶錦繡,佳文不點唾奇珍。

六朝一洗繁華盡,四始重刪雅頌分。

半枕松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86版拍出了木仙庵的文藝范,讓這段原著里湊數(shù)的情節(jié)成了整個劇集的亮點之一,確實不同凡響。


木仙庵評詩大會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台中市| 陆河县| 邻水| 灌南县| 九台市| 青海省| 安阳市| 济宁市| 剑阁县| 塘沽区| 夏河县| 弥渡县| 阿瓦提县| 乌兰浩特市| 井冈山市| 西林县| 准格尔旗| 元阳县| 县级市| 阜康市| 武宣县| 盘锦市| 波密县| 城固县| 双桥区| 永福县| 曲麻莱县| 黄山市| 白沙| 新余市| 保定市| 治县。| 东港市| 南川市| 麦盖提县| 高州市| 防城港市| 东兰县| 景德镇市| 玛曲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