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程序員,在三線小縣城,以后能轉(zhuǎn)業(yè)干什么?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
一句話帶著4個關鍵信息,33歲、程序員、三線小縣城、轉(zhuǎn)業(yè),聽起來總覺得有點莫名辛酸的情緒在里面。這個問題,不是個例。不光是程序員,30+的年齡,因為公司或個人原因想轉(zhuǎn)業(yè)的情況挺常見的。
首先,按最直接的思路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連串答案...
比如:搞外包,自己接項目自己開發(fā),按單結算;
遠程工作,在招聘網(wǎng)站尋找支持遠程工作的職位;
搞培訓,線下的話,那就是助力三線小縣城IT人才培養(yǎng),同步線上,在各技術平臺可以作為付費課程銷售;
自己開發(fā)付費的軟件產(chǎn)品,App或小程序等等;
如果不想搞技術的話,可以考慮一些入行門檻比較寬的行業(yè);能說會道的話,可以考慮銷售類,房產(chǎn)、汽車、或者任何你熟悉的其他領域;
實在不知道做什么,至少還有跑滴滴、送外賣作為兜底;
上述都是些表面的答案選項,按這個思路其實可以羅列非常多,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還是得問自己。
關鍵點:得有個目標。
你想做什么呢?想清楚這個問題,就算成功了一半。舉幾個例子吧。
比如我自己,同樣大齡程序員,但我一直有個聽起來有點天真的想法,想通過寫文章賺錢。當時有人聽到我這個想法時,總覺得我在開玩笑,認為寫文章賺錢那不得餓死?你們笑歸你們笑,我還是堅持自己的主意。下了班,我就會利用業(yè)余時間寫一些文章,有些可發(fā)表在一些自媒體平臺賺點廣告費,有些是投稿給技術網(wǎng)站賺稿費,雖然賺的錢不多,但我也不斷的嘗試著。
比如我的朋友,高中畢業(yè)就帶著女朋友去南方闖蕩,打工6年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他為自己定了新目標:做程序員;他女友的目標:開一家蛋糕店!
倆人拿出打工積攢的錢,報了培訓班。接下來,學習升級、打工賺錢。高中畢業(yè)的他學起編程非常困難,復讀了兩期,終于成功畢業(yè),并成功簽到了一份外包的工作。
從一個小外包公司開始,不斷打怪升級提升自己。幾年時間,他跳槽升職加薪,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一名項目經(jīng)理,每天帶著團隊風風火火的搞項目。
當年的女友成了老婆,小兩口也成功在老家開了家蛋糕店。
比如我大學舍友,同樣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大學畢業(yè),起初他做程序員。干了兩年很想考公,于是就決定回老家考公,一年后以筆試第一的成績成為了一名公務員。
公務員正做的不錯的時候,他又想成為一名律師,于是通過努力學習,成功拿下知識產(chǎn)權證和律師證,現(xiàn)在成了一名知識產(chǎn)權律師。
這樣的經(jīng)歷,單憑兩段話,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確實就是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事情。
回到開頭的問題,程序員轉(zhuǎn)業(yè)能干什么?
其實,能干的事很多。有自己的目標,并且專注地著手開始做就好了。
這個過程中,你必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你集中精力開始做,你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所有的資源、能量都會向你的目標慢慢聚攏。然后,剩下的部分就交給時間,自然會出結果。
也許有人會說,我也不知道我想干什么,該如何是好?那也好說,先去賺錢總沒錯,找份工作或者做點生意。畢竟生活,總的先吃飽飯吧!畢竟吃飽了,才有心思仰望星河。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多與外界交流學習,忙著忙著,也許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