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
那位老者對我說:你心有不安吧。
我那身經(jīng)百戰(zhàn) 偽裝到牙齒的社會面具角色 下意識地回到: 哈啊? 我哪有什么不安? 我可比一般人活的通透呢
老者并沒有理會我口中的說辭? 回道:? 因為現(xiàn)在 你的生命狀態(tài)? 并不是你心安時候? ?應該有的樣子
這話好似雷擊? 引得我虎軀一震? 我站在風中? 內(nèi)心雖有驚濤駭浪? ?但卻還要表現(xiàn)得有所顧忌? ?生怕旁人看出我的軟肋···
當我緩過神來? 老者已不知去向····
我默默回到家中 過了許久 才敢回憶起? 老者對我說過的話:(回憶有缺失)
對坐的人是誰
? 我回道:我
? ? ?你是誰
看過幾個禪宗公案和哲學書籍的我? ?當然不會輕易的? 用俗世大眾的話術? 來回答這個問題? 以免暴露自己的無知 遭人家嘲笑
我回道:? 我? 是這個特定時空? ? ?特定認知下的信息載體? ?僅此而已? ?唯有剝開這層面具? ?真我才會顯露
可這段話 我不說還好? 一開口的同時? ?我就切實的感受到? 這一舉動? 更加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因為我平時讀到這句話? 內(nèi)心并無波瀾? 但是如今在人前一開口對答? ? 突然心中一虛? 自我懷疑了起來:? 我是真的懂這段話嘛?? ?真的懂? ?說出來? 怎么會有一種心虛的感覺??
因為 讀過這些教導之后 我并沒有自我反省過? 只是單純的在腦子里添加了一個新穎的知識點? 只是為了賣弄給另一雙耳朵聽的? ?其背后的核心? ?居然還是自我的虛榮 唉。。?
老者 當時并沒有理會我口中的說辭? ?現(xiàn)在看來? ?他怕是早已看穿我虛榮賣弄的面具? ?想到這兒? ?我心里頓時羞愧難當??
老者回到:首先 你要清楚一件事:人的身心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響的? ?除了你身體臟器受損導致的問題之外? 你生平中 感受到的一切 煩惱 焦灼 恐慌? ?都只發(fā)生在你的脖子以上
你的煩惱 只是你矛盾的認知? 外化出來的癥狀而已? ? 都是你在某種認知維度上? ?交錯組合? 輾轉(zhuǎn)出來的必然? ? 就像在特定的公式 程序里? ? 帶入特定的數(shù)值 代碼? 無論過程多么復雜? 其結(jié)果? 早已注定
除非你能夠切實的覺察到這一點? 并且升維你的認知? ?否則你就很容易 在某種閉環(huán)中 僵化 麻木 消磨殆盡 而不自知? ?其中所謂的快樂? ? 實則也是一種痛苦
解決問題 要像治病一樣 首先你要有覺察到病的能力? 尚且能覺知自己偏道的狀態(tài)? 那病 還不算嚴重? 如果連這個覺 也失去了? 那么這個病 就已不容樂觀? ?而后你要去找到那個核心的病根? ?
病癥? 自然就能一層一層的被突破化解? ?反之? 之所以你還沒有通透? 還有些許焦灼? 問題還沒有解決? ?就是因為 你沒有找到那個根本
病? 萬變? ?藥? 亦萬變? ?萬變 卻不離其宗
? 寥寥幾句平淡樸素的話語? ?卻早已將我過往? 堅強又脆弱的認知打碎? ?不過縱使我有醍醐灌頂之感? 但是 我們這代 自幼被某些刻板教育框出來的? 捧殺出來的? 這傲慢的自我? 怎么可能輕易再去聽信誰的教育? ? ? 我故作鎮(zhèn)定的點了點頭? ?好似自己胸有成竹? ?同時又假裝虛心的? ?繼續(xù)傾聽著??
?
“修道如同一窩蜂? ?抓住蜂王莫放松? ?蜂王歸到風箱內(nèi)? ?周天蜜蜂自歸宗”
老者 望向遠處人家 門口的狗子 說到
你看,拴著狗的鎖鏈 只有那一條, 而拴著我們?nèi)说逆i鏈, 卻是密密麻麻的---
乞丐只討食物? 而大眾 所討的東西? ?豈止下萬件
困著囚犯的 是那面看得見的墻? ?困住大眾的? 卻是扎根在其認知里的? 那存而不在的墻壁? ? ??
身心? 被那么多東西束縛著 牽引著 消耗著? ? ?哪還有什么靜心的力量? ? ?就連眼前發(fā)生的事情? ? 他們也是沒法看清真相的
當他們的生命能量? 被那些東西消耗殆盡? ?生命? 也就開始 漸漸落入僵化? 麻木? ?在不知不覺中? ?成為存而不在的? 機械般的傀儡
想到這兒 我才明白: 原來我們大眾? 才是這個人間? 真正的奴隸? 真正的乞丐? 真正的階下囚? ?怪不得其生命? 被稱為 百漏之身? ?我們就像篩子一樣? 瘋狂泄露 四散著自己的精華而失覺?
孟子曰:空竅者 神明之戶牖也,耳目竭于聲色 精神竭于外貌 故中無主 中無主 則福禍如山 而無從辨之? 故曰:不出戶 知天下 不窺牗 見天道
就像學生上課,心不在焉者, 那主人都不在屋里? ?你怎么做事呢
我問到: 那怎樣才能看清楚真相呢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凈方成稻? ?后退原來是向前
回歸身心的清靜處? ? 生命本有的覺知力? ?自然升起(智慧,判斷力,靈性)
什么是清靜
不著萬物謂之清?
不留萬物謂之靜? ? 此為清靜? ?人的智慧? 覺知? 靈性 都是從清靜中自然升起的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在人尚未開悟時? 精神能量 跟萬物 必然有所依附? 同時覺知 就會產(chǎn)生盲區(qū)? ? 借著這盲區(qū)? 便會迎來糾纏幻境? ?有所消耗沉淪? ? 你我? ? 也就無法完全清醒的覺察到整體真相
但是? 當你生命的各個層級已然全面清靜? ?那么也就沒有了依附與不依附的界限? ? 你在其中? ? ?卻也似不在其中? ? 出得淤泥? ?而不染??
清靜? 也是打坐和冥想的最終方向? ?而不是假惺惺地接受某種教導? 刻意遵循某種形式? ? 打坐? 冥想? 只是通往清靜的一種手段??
? ? ? ?——————? ? ?你在意什么 能量就會流入哪里
如 包拯 宋慈 狄仁杰 這類神探在斷案時? ? 如果他們被情緒? 或者諸多因素干擾? ?有所牽引? ?就勢必會遺漏一些信息? ?導致 無法透徹地了知真相??
? ?——————心無掛礙? 無有恐怖? 究竟涅槃
對大部分人來說:身體上沒什么負累? 精神上也不存留什么壓力? ?能做到這樣? ? 就足夠他們盡終天年的了
老者觀我迷離的眼神? 似乎看穿了我對打坐 修行的想法? 突然話鋒一轉(zhuǎn)? 提到: 何為迷信??
我回到:就是求一些啊拜一些什么的····
他說:在你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時候? 你就相信了? 你就予以了肯定? ?這就叫迷信
同樣的? 在你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時候? 你就否定了? 你說那就是錯的? ?這同樣叫迷信? 所謂迷之信念?
所以無論如何 我們得先去了解一樣事物 它到底是什么 而非想當然
聽完這段話? 我的內(nèi)心里? 仿佛有什么東西被打開了 ···我的三觀又一次被顛覆了? ?過去一直以為打坐? ?冥想是特定人群才干的神叨的行為? ··· 原來自己才是固步自封? ? 畫地為牢的新時代小丑?
老者繼續(xù)說道:為什么? 歷史上? 一代又一代? ? 有那么多的人? ?無法醒悟過來
因為人與人的先天稟賦不同? ?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并非在分門別類? ? 就像你生來? 吃一碗飯就能飽? ? 有的人? 則要吃三碗? 五碗??
很多人的悟性 和 慧根有限? ? 很容易深陷其中? ?無法覺察??
就像老話所講的:? 當局者-迷? ? 旁觀者-清
如果想看清自己的現(xiàn)狀? 我們需要跳出自我個體的視角
如果想看清? 目前我們?nèi)祟愖陨淼默F(xiàn)狀
只有跳出這個 特定歷史時期? 特定時代背景? 特定人類群體所形成的 共識 以及 固定且局限的思維墻壁?
萬年歷:4720年? 坐標:地球? 人口:80億+?
因一些特殊的歷史背景 當時當下的人們普遍采用的是一種西方公元紀年法 21世紀初 2023年
如今主導人類 哲學 科學 醫(yī)學 政治學 人類學 社會學等等的意識形態(tài)? 名為西化思維? ? 它可以被總結(jié)成四個字:天人分離? ? ?人類在這段歷史區(qū)間中? ?沒有劃時代的大師
有位名人曾說:人類在歷史中獲得的唯一教訓? ? 就是人類從未在歷史中獲得任何教訓
百年內(nèi)發(fā)生的歷史事件? ?身處其中的大眾很難獲悉真相
正如古詩所云: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看不到山的整體輪廓? 就是因為被困在其中?
想要看到山的整體? 還可以通過內(nèi)觀····科學已經(jīng)告訴我們? 這個世界是同構(gòu)的 是一個整體??
你向外觀 和 向內(nèi)觀 結(jié)果是一樣的? 你我肉眼所見的色身形象? ?不過是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波呈現(xiàn)出來的相而已
經(jīng)過層層篩選? ?最后要翻過的那層山? ?恰恰是我們這個 自以為存在 的自我
我們?nèi)?降生在這個世界上? ?隨著這個軀殼? 擁有了諸多局限性 (身體的局限 怕熱怕冷)?
依據(jù)著 六根? 也就是這些感官和感官所形成的認知庫存--人類群體所制定的規(guī)范規(guī)矩? 篩選? 過濾著我們生活中的信息?
而我們?nèi)祟惿眢w的感官是非常有限的? 人的眼睛? 只能捕捉到一些可見光波? ?人的耳朵 只能捕捉到一些特定范圍內(nèi)的震動聲波
而貓狗牛羊的聽覺范圍? 要比我們的更加廣泛? ?我們的大腦? 就是在處理這些局限的感官? 傳送過來的局限的信息? 形成其特定的認知集合
每個人 依此集合 或多或少的都形成了? 不同程度的自以為是的自我結(jié)構(gòu)? 所以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 都不盡相同? ? 聽到這里? ?我們身為人? 這個物種的局限性一覽無余? ? ?我們荒蕪半生? 卻也只是承載了某些信息的器物
————道德經(jīng)曾講:人失純樸? 而成器物
聽好書? 可以適當?shù)淖屛覀冏砸詾榉? 解放單一的思想牢籠 開闊視野? ?同時? 卻也更容易? 培養(yǎng)出更加頑固 激進的自我?
————————當一個超過你二十年的智慧認知 與你交談? ?你就可以少走二十年的彎路?
————————當一個匯聚無量智慧的圣哲? 與你交談? ?你可以少走幾十輩子的彎路
————愛因斯坦曾對自我結(jié)構(gòu)有過通俗的解釋: 衡量一個人的真正標準? ?是看他從自我中解脫的程度————? ? 無我?
所謂燈下黑? ? 眼耳鼻舌身意? ? 這幾個我們從出生就一直在依賴著的感官體系以及自我結(jié)構(gòu)? ? ?恰恰是我們最難認清的? ? ?
曾經(jīng)我們以為? ?正是有了這 六根 才讓稚嫩的我們得以感受這絢爛的人間煙火? ?我們也害怕失去六根??
如今的這六根? ?根根都都彰顯著我們身為人類的局限與渺小? ? 對它們的濫用? ?也就成了我們覺醒的障礙
這并不是說? ?我們要像過去某位狂熱的哲學家一樣? ?挖掉眼睛? 耳朵? ?而是學會塞其兌,閉其門,開源節(jié)流 。? ? ? ? ? ?橫幅——? ? ?外三寶不漏 內(nèi)三寶自合。
我們大眾? 就像混沌大地一樣 被日鑿一竅 七日而亡?
我們六根所涉及的-世界-? 與我們 只是相對存在的狀態(tài)? ?同一個世界, 卻滿是不同世界的人 。
我們的心? ?就像收音機的頻道(FM)? ? 只是一個震頻上的微妙區(qū)別? ?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 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人類群體之間? 就像達成了某種程度上 同頻共識的話劇? ?
就像極了童年時期? ?我們玩的過家家的游戲? ? ? 正如魯迅和莎士比亞曾說的:這個世界是個舞臺 所有的男人跟女人 都只是演員而已 面具待久了 就摘不下來了 除非傷筋動骨八層皮??
??
?++++——————沒有絕望的處境 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我們將 相對存在 聚焦 到每一個人類的生命中? ?無論他在世俗中有什么標簽? 地位? ?是皇帝? 是乞丐? ?其一生中? 喜怒悲恐驚等情緒? ?與其他個體? ?并無明顯差別
相反的? 所受公共名相 枷鎖越多的? ?操的心也越多? 負累就越多? ?顧忌就越多? 身心反而無法自在
馬云當初說:自己生命中 最快樂的時候? 是當老師掙幾十塊工資的時候? ? 這話啊? 是真的
他身居董事長的時候? 遠沒有當老師的時候 輕松 快樂 自在? ? 因為你一旦到了那個位置? ?你需要承擔的東西就多了? ? ?很多時候? ? ?你就已經(jīng)不是你自己了??
這身不由己的感覺? ? 才是最難受的?
對于 每一個人類個體的不同階段? 亦是如此?
少年時期? 有少年時期相對的痛苦? 比如作業(yè)沒做完? 同學之間的鄙視鏈 霸凌 侮辱? 這對學生時期? 就是天大的急需解決的事情? 可是很多老師? 往往就會忽略學生的那些問題? 認為不過就是小打小鬧 殊不知? 在這不易人覺察的細節(jié)中? ? 這就埋下了學生對于成人世界抵觸的種子。(人情,階級的種子 虛偽的種子 恃強凌弱的種子····)?
成年時期? 有成年時期相對的痛苦? 車貸 房貸 家庭關系 事業(yè)關系?
而我們總是后知后覺 被牽著走
而成年人最大的失覺: 是認為少年的痛苦無關痛癢? ? 卻忘了? ?自己也曾被少年時期的痛苦? ?烙下終身難忘的印記??
就這樣? 一代又一代? ?一代坑一代
這也是當代人性的弱點之一? ?自己一旦擺脫了困境? 就會忽略其他正在受苦的人? 歷代都是如此? 他們經(jīng)歷過? 所以嫌棄? 免得摻和? ?因為其背后的核心? 存著 一個? 爭 字 爭的本質(zhì) 又是個 貪 字
這幅相對的牢籠? ?仿佛是為每個人 每個眾生 量身定做? 如影隨形的
除非? ? ? 你可以識破它的真實面目? ? 否則? ? 這副心智牢籠將一直存在? ? 我們大眾口中所謂的成熟? ? 不過是一種空泛的成長? ? 不過是這種牢籠的增強放大? ?
循環(huán)? ? ? 依舊存在? ??
我們從幼年到成年的目標?
不過是從小紅花? 擴大成了榮譽? 大洋? ? ? 從玩具車? ? 放大成了大一些的鐵殼子??
這個本質(zhì)的核心? 卻絲毫沒變? ?人們一直是在被牽著走?
只要清楚了這個真相? ?我們就根本不會去 羨慕 其他人?
?
一個對自己有完整 清晰 客觀認識的人? 是不會對外界的贊賞和詆毀產(chǎn)生波動的??
反之? 之所以你會因為他人的贊賞和詆毀產(chǎn)生反應? ?正是因為你對自己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 客觀 完整的了解? ?用民間老話講? 就是 你連自己是哪根蔥都不知道? ? 連自己是哪塊料也不知道? 自然會被他人 和外界的聲音四處拉扯 無法做回自己
當代年輕人 最核心的問題? ?就是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幾斤幾兩? ?有多大屁股? ?就穿多大褲衩? 有多大胃口 就吃幾碗飯? ? ?這? 就叫 智慧??
很多人卻并非如此? 看到別人吃得多 自己心中也失衡? 強迫自己 或者 強迫自己的父母 孩子 朋友 也要強撐 最終兩敗俱傷
? ?
當我們知道了? 我們有自己的天性? 屬性? ? ?所以知道了? ? 他人也有他人的天性 屬性
所以不會對他人指指點點? ?所以不會輕易干涉他人的自由? ? 所以不會被他人的指指點點所波動
?
當我們知道了? 我們有自己的姻緣? ?所以根本不會去羨慕他人的姻緣? ? 所以不會因為某些公共標準而違背? ?委屈自己的心愿? ??
當我們知道了? 每個生命? 有它自己成長? 成熟的時節(jié)? ? ? 只要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 ? ?皆能各從所愿? ?各得其所? 高下不相慕? 民眾間的對抗力最少? 效率最高? ?此即為大同社會
之所以? 你羨慕他人 為他人的所左右? 將自己委曲求全? 受盡波折? ?正是因為你? ?一直在忽略 違逆自己的生命屬性和節(jié)奏? ?如此? ?就會很輕松地被他人? 被公眾的節(jié)奏帶跑帶亂 消耗得筋疲力盡 心力交瘁??
人類外部世界的問題? ?其實都是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縮影? ? 它產(chǎn)生于 特定時代? 被灌輸?shù)钠勒J知??
這也在告訴我們? 你我能討論的? ?是某類 安插在其頭腦中的認知集合? ?而非這個人? 非這個民族? 非這個國家 非這個物種??
這天地之間? 萬物生靈 我們的生命? 其實都是同根同源的
國人智慧的衰退? 最明顯的一個標志是: 家庭中最常見的話術:? 別人都能行? 你咋就不行呢
他們忽略了最本質(zhì)的一個問題: 有多大胃口? ?就吃多大碗飯? ? ?不是你的那碗飯? ? ? ?就別去強求? ?強求 則損
? ? ? 小愛同學曾說:每個人都是帶著天賦來到世間? 但如果用爬樹的能力去衡量一條魚 那這條魚終生都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要么就是累癱在岸邊
我們不用去責備上一輩? ?一絲消耗都不用有? ? 因為他們? 從小也是這么被教育起來的? ? 我們要做的? 最有智慧的方式是? 讓這段家族中的惡性循環(huán)? 在你這里 及時止損?
從你這輩? 開始學會? ?讓自己是自己? 讓世界是世界
前半生的你? 可能根本就不是你? ?那么余生? ? 就把自己? 徹底地? 還給自己? ?這需要一個過程 (過程長短 也是分人)? 過程中? 也會有舊有模式的反撲? ? 不過不要緊? ?不必為之所動??
?—————— 以我的有生之年? 在旁多給你轉(zhuǎn)述兩句:
只要你還在過度依附肉眼凡胎? 和 單一的感官認知? 就注定逃不出? 自我的局限視角
必然還是會迎來一些 焦灼 恐懼 慌亂的反撲? ? 這種反撲? ?名為習慣? 循環(huán)? 輪回
如何擺脫這種恐慌的循環(huán)反撲呢? ? ? ? 古圣有云:? 遣欲澄心? ?了心真性? 真性了心? 無思無慮? ?抱神守靜? ?心無掛礙? 無有恐怖? ?精神內(nèi)守? 病安從來?
反之? ?之所以你還有所恐懼? 焦灼? ? ?就是因為你? 心還未澄? ?欲未遣也
遣欲 澄心的這個過程? 就叫悟后起修? 修行也并不是? 特定人群 在特定環(huán)境? 才能干的事情? ? ——若夫修道? 先觀其心——
?為什么叫修呢? ? ? 因為偏了? 錯了? 歪了? ?壞了? 所以得修
? 目前我們的頭腦中? ?安插了太多偏道的認知? ?卻毫不知情? ? 甚至已經(jīng)沒有覺知自我生命狀態(tài)的能力了? ? 這是大問題? ?得治
有時候 我們可以換個環(huán)境? 就能知道? 那些牽動你我核心能量的人事物
我們看修行的結(jié)果: 哪有什么東西可以去獲得的呢? ? 不過是回正生命的方向? 回歸本自具足的覺知力而已??
修行? 不就是修的覺知力么? ? ? 反之我們的躁動? 有為? 就一直是在擴大噪音? 屏蔽覺知??
自我結(jié)構(gòu) 因某些判定標準 顯示出? 著急 過喜 過悲 過憂時? ? ?所做的決定? ? 幾乎都有失偏頗? ? ?放在眼前的鑰匙? ? 我們也是看不見的? ? ?更別提去分辨什么福禍 是非 認清局勢了
什么是 有為 躁動?
如果將我們的內(nèi)在世界比作一潭池水? 那么無論向其中扔去什么形狀? 什么大小的石子兒? 那灘水? ?都不會再平靜? ? ?
韓非子的那段話:空竅者,神明之戶牖也。耳目竭于聲色? 精神竭于外貌? 故中無主? ?中無主? ?則福禍如山 而無從辨之
這把一切關于人的真理都道盡了?
這把人這個物種都給看透了
?修行人所謂的閉關? ?閉的也是這些空竅。?
?我們在大城市里? ? ?不可避免的會與人交際? 那就盡量 少見人? 少說話? 少用眼(張至順道長)
?
所以你懂了 為什么修行者的環(huán)境很簡樸??
所以你懂了 為什么醫(yī)院要保持安靜? ?飲食清淡? ?起居有節(jié)
為什么藝術家 創(chuàng)作者 發(fā)明家? 要去潛心靜修?
那是在減少你六根的牽引和消耗? 使生命本有的元氣得以回守? 人類有史以來的? 智慧 靈感? 皆從中出??
? ? 這就是道德經(jīng)里 杜外養(yǎng)中 的功夫? ?
因為不能分心那? ? 分心則神散? 道之所不載
心不歸宗? ? ? ? ? 就無法領略自然之道?
我們剛才談到? ? 當代人性的弱點之一? ? 是自己經(jīng)歷過苦難以后? ? 鮮有人可以回頭指點落難者
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自己淋過雨? ?也就認為 其他人也必須要淋雨? ? 他心里才能平衡。
這一點 普遍存在于人世間? ? 在部隊或者監(jiān)獄里? ?尤為明顯? ?其核心 還是被灌輸?shù)?爭 的觀念(貪)
其二,有一些人不是不想幫,是因為他們確實沒能量了,被苦難折騰得,自身都難保了。
其三,還有拿第二點 當借口的? (憋笑)?
就此 我們談論一個故事:
傳說:有位善人 問天使 :? 升入天上的人們 和 墮入地下的人們? ?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不一樣
天使眼睛一眨 先帶他來到了地下? 地下的人 一個個面黃肌瘦 蓬頭垢面 眼神紅腫? 透出很強烈的怨氣和殺氣? 身上幾乎沒有一塊好皮? 善人不解為什么會這樣? 難道有人是在折磨他們嘛?
? 直到開飯的時候? ?他看到? 每一個人手上都會出現(xiàn)一根湯勺 不過這湯勺 它的柄身很長很長? ? 他們看到飯菜的那一刻? ? 就都拼了命的去搶? 弄得飯菜到處都是? 搶回來的飯菜? ?卻因為勺柄太長 自己的嘴又夠不到? ?他們就開始著急 惱火 反復嘗試幾次 開始急的抓耳撓腮? ?把肚子? ?臉皮都撓出了血 把飯菜甩的到處都是 ···
善人不忍再看? 于是 天使帶他來到了天上? ??
可令善人感到驚訝的是? 這里的環(huán)境設施 和 地下? ?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這里的人? 個個都容光煥發(fā)? 精神飽滿? 每個人體態(tài)都很勻稱? 處處是祥和的氣息?
善人又疑惑了? 這回? 他等著看開飯的場景? ? 在開飯時? 同樣的 每個人手上? 都會出現(xiàn)一根柄身很長的湯勺? 但是他們很有序的 不爭不搶 不慌不忙的 盛飯盛菜?
而后他們將盛回來的飯菜小心翼翼地喂給對方吃? ? 他們之間是那么的信任? ?吃著小伙伴們喂來的飯菜? 滿心歡喜····
我這才明白? 原來沒有那個天上和地下之分? 只有人心之微妙區(qū)別?
果真是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啊。
在我正感慨之際
老者對我說:
你現(xiàn)在 心有不安吧。因為現(xiàn)在 你的生命狀態(tài)? 不是你心安時候? ?應該有的樣子。
?想到這兒? ? 我又一次 腦中一片空白 今日 我能回想到的對話? 就只有這些了? ?甚至我連老者的樣子一時也想不起來了? ?他的磁場一直很平靜? ?不是那種裝出來的平靜??
他早已看穿了我那脆弱的偽裝面具? 卻并沒有指出我的虛偽? ?這反而讓我更加無地自容? ?
如今書而錄之? ? 望有緣人? ?能從中獲益一二? ?勤而行之? 早日脫離枷鎖? 找回真我
?
最后,不要有好高騖遠的心? 實事求是的? 從真從心??
讓我們?nèi)耘f念叨起那位哲人的語錄:
今生 做今生的事? 今生 做今天的事? 今天 做眼前的事
今生 只能做今生的事? 今生 只能做今天的事 今天 只能做眼前的事
一切 要回到 此在 此刻
? ~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