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禾|藝無止境-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展

寫生感悟
每每面對自然,古人詩境的物化遐想與當下書寫的亢奮心思,和著筆鋒在素宣上游走,身心在陽光的溶耐下已不知所以。那種無我、無物、無法、無意的點線似無關(guān)描摹景物的架構(gòu),物我全然不在象物之間。
每當一幀幀寫生排列在案頭,意猶未盡地將涌在內(nèi)心的散落字句牽引到畫面的空白處,將疏闊的興奮暫且釋懷。
面對實景并無針對的臨繪,亦無命筆遣墨的盲從。筆路與境象似自天外而來,由心內(nèi)而生,向素宣溶散。
我不屑勾畫景物的實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豈可以人為褻瀆,面對自然景物姑且以心性坦誠想見,不浮夸個性、不造做故技、不奴性筆墨,任由心曠于對景觀的感懷、虔誠于對自然的崇敬。
以我漸衰之身,壯我伏櫪之志。以我素墨之功,養(yǎng)我生華之心。
王天禾客江西
2022.8.13

王天禾,又名王天和,1956年生于北京。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敦煌美術(shù)館名譽館長、中國禪佛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墨彩畫院院長。
師從:
素描:劉瑞春
油畫:李天祥、趙友萍。
國畫:吳悅石、何海霞、梁樹年、董壽平、陸儼少、白雪石、魏紫熙。
書法:沈鵬。
篆刻:康殷。
2005年進入龍瑞工作室,助教范揚。
入選:
第八屆全國美展。
建國50周年暨全國山水畫大展。(獲獎)
2001年全國中國畫大展。(獲獎)
2003年以后歷屆中國美協(xié)會員提名展。
媒體:
中央電視臺《中華上下五千年-王天禾墨彩山水畫》。
中央數(shù)字臺《既中傳統(tǒng)又力更新的山水畫家王天禾》。
北京電視臺《北京您早-畫家王天禾的山水境界》。
河北電視臺《歷史文化名城交流節(jié)目-王天禾的藝術(shù)世界》。
珠江電視臺《重建精神家園-王天禾的山水畫》。
著作:
《王天禾畫集》1992年中國連環(huán)畫出版社
《王天禾山水畫集》1996年香港唐人書局
《依然有夢》文學隨筆1996年中國連環(huán)畫出版社
《王天禾墨彩山水》1996年日本靜園書道院
《王天禾的藝術(shù)世界》2000年北京墨彩畫院成果交流
《廳堂會所書畫陳列研究》2002年北京墨彩畫院成果交流
《王天禾自作詩書法選》2006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
《王天禾詩文書畫系列叢書》2008年
《如夢水鄉(xiāng)-嶺南風物畫作》2011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
《紅色安源-武功山主題繪畫作品》2013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
《中國書畫第一品牌》2014年東莞韻林軒蘭州秋和堂
《一甲子記》文學小品集2016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
【作品鑒賞】

整理舊作有感
丹青盈畫囊,詩稿滿書箱。
半生毫翰事,一窗日月光。
世外有隔膜,心內(nèi)亦憂傷。
縱有千里馬,何來伯樂相。
王天禾 2022.9.15

2022中秋節(jié)
家和人事全,月向中秋圓。
疫情奈何我,丹青不為難。
親朋拒遠道,微信傳吉言。
眾志開天日,慧心得遠瞻。
王天禾中秋奉吉揖首

巨幅風水畫
素墻上風水,歲月籍閑亭。
石橋通西水,木棧向東松。
家業(yè)敞廣宇,大門望池清。
揖首迎朱雀,背靠堪輿中。
王天禾 2022.8

殺豬刀
已逝青春不返,當年舊景難見。
城鐵縫合山巒,高樓裁剪農(nóng)田。
眼花白發(fā)衰顏,視頻老友談歡。
王天禾于撫州 2022.8.16

撫州夢湖步道
曲徑夢湖畔,為霞燦兩岸。
溫飽人修瘦,獨我思毫翰。
傍晚意閑適,微風輕拂面。
揮手向紅云,深秋儒影現(xiàn)。
王天禾 2022.8.26

夢聆吳悅石恩師教誨
師恩啟智卅五年,
幾回夢里聆教嚴。
藝途歧路多輾轉(zhuǎn),
叮囑儼少與張遷。
先生重洋歸故里,
學子亦步芥子園。
西席詁訓猶在耳,
含化宿墨作云煙。
王天禾于撫州畫室 2022.8.6

憶插隊生活
放馬南山麓,渇飲拉拉湖。
回想年少時,未能遣辭賦。
暮竭望云低,心志無著處。
白首含墨筆,常憶來時路。
王天禾于撫州 2022.8.15

友人處見二十年前舊作十幀
不惑克勤丹青手,
廿載故交兌思久。
時光不負筆墨精,
一朝又見憶心愁。
王天禾于杭州 2022.7.28

杭郊別墅大暑揮汗
遠下余杭夜半遐,
山鄉(xiāng)柴扉謝迎迓。
疏籬暗語依遠客,
老狗狂咒背包俠。
轉(zhuǎn)身得計投畫友,
回頭已是頹書家。
蟬鳴遙度入夢里,
晨燥初圍已浮夸。
王天禾 2022.07.25

昌江望東坡
天朗看云輕,綿雨乘疾風。
連蕉界曠野,疏榕攜曲逕。
捷足修短路,引吭漫長空。
雖末犯朝野,心與子瞻同。
王天禾 2022.5.13
《結(jié)束語》面對現(xiàn)實的自語
王天禾/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初始,對一個民族的生存意義開啟了歷史輝煌的大幕。一個當下的承繼民族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家,應是有博大的人文情懷和民族自尊。
尤如大棚種植,絕無出其類者。亦似圈養(yǎng),無天災之苦,無兇險之危,便無望抜其萃者。
反響大者不外乎院?!皨勺印?、體制“貴族”、仰或標榜異化之,以棄祖為目標的西侵代言。而真正有心傳承,含化中華民族之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民萃,竟無助力于浩瀚的民族文化煙海中揚帆,竟由一派亂象浸朦八掛、污穢傳統(tǒng)、顛倒陰陽。烏呼哀哉!
盼:霧散繁星現(xiàn),傳藝大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