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為啥像三個???看看地名就知道了

有人說,從陜北到陜南,就像從內蒙古到了四川。
無論是口音還是飲食,陜西省內都好像藏著“三個陜西”。在陜北、關中、陜南,南北地形差異,造就了不一樣的陜西——

陜北的黃土高原,是質樸的陜西。
攝影/許兆超
榆林的響水堡、延安的金湯城......陜北的黃土高原上,邊塞風沙吹拂著各種堡寨關城;

位于關中平原的西安,是富碩的陜西。
攝影/張永鋒
長安的灞橋送別、寶雞的暗度陳倉......渭河平原上的關中富碩,自古王氣蒸蔚,也“滿腹經(jīng)綸”;

秦巴山地里的商洛山水,是溫潤的陜西。
攝影/李海
漢中的留壩、安康的鎮(zhèn)坪......秦巴山地的陜南勝似江南,地名暗合四川,也與陜北呼應。

地形迥異的陜西南北,印刻著不同的地名。
設計/吳玖洋
但是,陜西地名不僅僅是“三個陜西”的地名。它還藏著中國的縮影,它也連接起今天的冬奧,與千年前的長安。

折柳送別,千年前在灞橋、渭城,今天在鳥巢。
圖/視覺中國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折柳送別”的場面令人動容。千年前的漢唐,最著名的折柳送別之地,在灞陵灞橋,在渭城。李白寫“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王維寫“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灞橋與渭城,一個長安頭,一個長安尾。盛唐的長安,詩人們揮墨成詩,讓這里流傳千古。

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依然燈火通明。
攝影/楊瑞良
不知你有沒有留意,還有無數(shù)像渭城與灞橋這樣的,被今人銘記的陜西地名。
漢中之“漢”、周原之“周”、雍城之“雍”、華夏之“華”......它們最初印刻在陜西地名里,如今早已深入所有中國人的基因。它們關乎中華文明的來路,關乎“何以中國”。

統(tǒng)萬城遺址,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大夏國都。
圖/視覺中國
陜西的地名,還是“老陜”數(shù)千年悲歡離合的見證。
灞橋不再是橋, 而是今天西安的城區(qū)之一;“三秦”原是秦朝末年的三位降將,今天卻是陜西的別稱;昔日的秦都雍城,相傳鳳凰飛過、神雞啼鳴,白麒出沒,如今都定格為寶雞境內的地名。今日西部百強縣排名第一的神木,是千年前宋人徹夜守衛(wèi)的麟州。

中華石鼓園內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是全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院。
?圖/視覺中國
陜西這片土地,隨便跨出一步就踏過千百年的往事。刻在這里的名字,從未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消失。
- 01 -
陜北、關中、陜南陜西地名有啥不同?
被譽為“中華龍脈”的秦嶺,不僅分割了中國的南北,也分出了陜北、關中和陜南。

巍巍秦嶺,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
攝影/吳俊瑞
除了秦嶺,還有北山等多條山脈橫斷出不同地貌,共同塑造出今天的陜西。

因為地形差異,陜北、關中、陜南地名各自特色。
設計/安琪、九陽
陜北:常年的戰(zhàn)鼓催征,永遠的和平呼聲
從陜西看,陜北位于北山以北,是關中的北部屏障;從黃土高原來看,陜北位于其腹地,北部是瀕臨沙漠的風沙區(qū),南部是丘陵溝壑區(qū),小地名里多的是梁、峁、塬、溝等黃土高原地形。

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攝影/李文博
從整個中國來看,陜北位于陜甘寧晉蒙五省交界處,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碰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也總是處在戰(zhàn)爭前沿。陜北地名里,還有很多與軍事布防有關的“城”“營”“堡”“寨”“軍”,比如吳堡、永寧寨、統(tǒng)萬城等等。榆林之名,同樣來自榆林寨。

陜北的隱秘角落,還有色彩瑰麗的波浪谷。
圖/視覺中國
為人熟知的成語“固若金湯”,其中的“金湯”曾也是陜北的一座軍事重城,位于延安志丹縣一帶。一千年前,金湯城不知目睹過多少北宋與西夏將士的相互殘殺。

陜北出土的塑像,怒目圓睜。
圖/視覺中國
越大的城鎮(zhèn),軍事意義也越大,可人們都明白,和平安定才是永遠的希冀,所以就有了延安、定邊、安邊、靖邊、保安等地名。

榆林的清平堡遺址,會不會是“清靜和平”的希冀?
圖/視覺中國
與軍事相關的,是帶有“條”“鋪”“驛”等的陜北地名。
為了方便調兵遣將、戰(zhàn)事傳達,早在秦國時期,這里就修筑了秦直道,郵驛制度也從秦漢設置,到了明代,陜北郵驛制度已經(jīng)十分發(fā)達,明代設立的47處陜西驛站,其中延安府就有19處。

五里墩長城,牛羊成群,早已不見彌漫的烽火。
圖/視覺中國
再加上被陜北人稱為“二邊”“大邊”或者“頭道墻”“二道墻”的長城,古代陜北景象,堪稱驛鋪相望,烽燧遍地。因為戰(zhàn)爭,陜北與關中緊緊聯(lián)結在一起。

榆林府谷,龍王廟長城椅子樓。
圖/視覺中國
陜北偏南處,由于民族碰撞,留下“海子”等少數(shù)民族的地名,神木市的補花兔、榆林市的大免兔,都是翻譯過來的有趣地名。并且,因為一帶較為和平,所以各民族貿易交流頻繁,茶坊、集義、店頭等等也出現(xiàn)在地名里。
關中:王氣蒸蔚,也滿腹經(jīng)綸
如果把陜西的版圖比作一尊秦代跪射俑,那他的頭頂是“長城堡壘軍寨”的頭盔,肚子里卻是滿滿的“文氣”與“王氣”。

秦代跪射俑,形似今日的陜西地圖。
圖/視覺中國
作為古中國逾一千年的京畿之地,關中到處留下帝王印記,比如龍首原、等駕坡,還有楊陵、黃陵等,帝王陵墓所在地也能成為當?shù)氐孛?/p>

“畿內首險”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
攝影/張永鋒
除了“王氣”,還有“文氣”,很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某烧Z和典故,其地點就位于關中——
楚漢之爭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jīng)典戰(zhàn)術,在寶雞陳倉發(fā)生。“陳倉”一名,也是三十六計中僅有的兩個地名之一,而另一個“假道伐虢”的“虢”,最初也位于陜西。

楚漢之爭中的那場著名戰(zhàn)役,讓陳倉千古留名。
設計/安琪、九陽
位于藍田縣的古老橋梁“藍橋”,《莊子》里記錄的“尾生抱柱”,留下“魂斷藍橋”的凄美愛情傳說;用來比喻“意外恩賜”的成語“櫟陽雨金”,其中的櫟陽也是陜西地名。

櫟陽城遺址,在西安閻良區(qū)新興、武屯街道一帶,
是早期的秦國都城。
圖/視覺中國
小地方的歷史故事就更多了:西安的下馬陵是漢代董仲舒下葬之地,“下馬”,是古人對這位大儒的尊重之意,而它的另一個諧音名字“蝦蟆陵”,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家住地,兩個地名各有意蘊,所以流傳至今。

西安孔廟,現(xiàn)改稱為“碑林博物館”,
下馬陵就在此地附近。
圖/視覺中國
西安的祝村,是周文王從紂王處被救出,周國大臣祝賀之地;寶雞的召公鎮(zhèn),是西周召公奭設館之地,不遠處的絳帳鎮(zhèn),是東漢馬融絳帳講經(jīng)之所;藍田縣的萬軍回村,則是劉邦與秦軍斗智斗勇后留下的霸氣地名。

關中地名里的歷史典故。
制圖/孫璐
在西安,有一副對聯(lián)流傳已久:“南廣濟街北廣濟街廣濟南北,東木頭市西木頭市木頭東西。”南廣濟街改名也有趣——唐代滿是皇家風范,叫承天門街,元代作為中藥集散地,叫藥師街,到了明清,因為街口的一個廣濟糧倉,所以又改叫廣濟街,其中南段就是今天的南廣濟街。

推開門,尋找盛唐。
攝影/李文博
總之,關中的土地,不僅填滿了古跡與遺址,還有數(shù)不清的人文地名。
陜南:多元的地名,呼應陜北關中
陜南處于秦巴山地,包括秦嶺、巴山和漢江谷地。山水形勝,最多的是自然地理地名。不過,三市因為地貌差異,地名也有點差別,比如漢中的“壩”較多,安康的“坪”較多,而商洛的“溝”較多。

陜南多險山,也多平川。
攝影/張永鋒
漢中地處秦嶺之間,大巴山之北,漢江上游。北為秦嶺山地,中間是漢江上游谷地平原。“壩”,是平地的意思,在四川重慶很常見。在漢中,同樣能看到很多“壩”名,比如驛壩、漆樹壩、銅錢壩等等。

漢中的“壩”,多在漢江上游谷地平原。
圖/視覺中國
而陜南最南部的安康,高山峽峙,漢江由西向東橫貫,河谷盆地居中,川多地平,?“坪”,正是指平坦的地方,所以在安康可以看到很多“坪”名,比如麥子坪、黃泥坪、豐坪等等。

大巴山南麓,安康鎮(zhèn)坪縣和重慶城口縣之間的黃安壩。
攝影/邵向東
“溝”字,不僅在陜北地區(qū)多見,在陜南的商洛也很常見,比如秀才溝、東山溝、虎狼溝等等。細看下來,商洛和陜北的地形確實有相似之處,山嶺重疊、溝壑縱橫。

商洛雖然多“溝”,景色與陜北迥異。
圖/視覺中國
另外,陜南地處交通要塞,與陜北一樣,也有很多關口要塞的地名,比如百牢關、褒斜道等等。褒斜道是我國最早的棧道,它巍巍長蛇一般橫貫整個秦嶺,在云中時隱時現(xiàn),因此又叫連云棧,溝通了關中、四川和漢中。

寶成鐵路秦嶺段,是今天的“新蜀道”。
?攝影/王璐
除了地形與陜北呼應,另一個南北呼應的點是“和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陜南是秦、楚、巴反復爭奪的地方。“安康”之名,就是當?shù)匕傩諏Π捕祵幍钠谂?。還有寧陜縣,取的是“安寧陜西”的意思。
- 02 -
最深闊的中國記憶印刻在陜西的土地里
陜西的地名,藏著中國最深闊的文化記憶。這片土地到處都能看到中國的“最早”。

唐代乾陵,也為陜西貢獻一地名:乾縣。
攝影/李文博
寶雞虢鎮(zhèn)、長安區(qū)樊村鄉(xiāng),是中國現(xiàn)存最久遠的地名;周至縣司竹鄉(xiāng),是最早的、歷時最長的國家竹林場;杜城村,最早的縣城遺址;長安區(qū)靈沼街道,最早培育動植物的試驗場;天祿閣村,最早的國立圖書館與圖書編校地......

陜西那些古老地名都位于哪里?
制圖/孫璐
陜西的地名里,還有影響了中國的“民間信仰”。

周至縣的樓觀臺。
圖/視覺中國
樓觀鄉(xiāng),道教圣地樓觀臺所在地,老子講學的地方;香積村、法門鎮(zhèn),佛門重地香積寺、法門寺所在之地;祖庵,則是因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于此結庵修道而得名。

法門鎮(zhèn)的法門寺。
攝影/劉艷暉
更重要的是,這片土地的地名里,還有對中國人影響深遠的漢字——
雍,不僅是寶雞的古稱,雍州也是中國古九州之一;漢,是漢水、漢中,是“漢王”劉邦,是四百年漢朝,是今天的漢族、漢字......位于寶雞的周原,是周朝與周文化的根源;位于彬州一帶的豳(bīn)州,傳唱著《詩經(jīng)·豳風》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

寶雞出土的何尊,
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攝影/動脈影
以及,中華之“華”,有人說來自“五岳”之一的華山,有人說來自伏羲和女媧的母親華胥氏,藍田縣的華胥鎮(zhèn),是這位中華始祖母的故里和歸葬地。

俊秀華山,自古就是“奇險天下第一山”。
攝影/張永鋒
中國為什么是中國?總有一個回答來自陜西,匯聚在陜西。
- 03 -
陜西地名的變遷
暗藏多少老陜的悲歡離合
與“鄰居”甘肅、山西眾多千年未變的地名相比,陜西多的是變化的地名。神奇的是,不管變成哪個,它們總是深入人心。這就是數(shù)千年古中國京畿之地的魔力,也是今天陜西地名的魅力。

西安雁塔區(qū),以大雁塔為名。
圖/視覺中國
唐人送別,不一定在東邊的灞橋。詩人王維送行西出陽關的友人,是在長安西北處的渭城,也就是今天的咸陽。作為秦朝國都,咸陽鼎鼎大名,結果項羽一把火就毀掉,直到漢代重置新城縣,后來再改為渭城——渭河之畔的小城,一個十分平實的名字。

北邊有山,南邊有水,山水俱陽,所以叫咸陽。
設計/安琪、九陽
如果不是王維那句著名的“渭城朝雨浥輕塵”,這個名字很可能被史海埋沒。時過境遷,咸陽大名輕易回來了,所幸人們還記得渭城,成了今天咸陽的城區(qū)之一。
類似的變動還有漢中。

咸陽渭城區(qū)的清渭樓。
“黃公愛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樓”。
圖/視覺中國
戰(zhàn)國時期,漢中原本在湖北西北一帶,秦國攻占楚地,置漢中郡,治所在陜南的南鄭縣?!皾h中”一詞北移,于是今天的漢中,其實是在漢江上游。而“南鄭”,這個以春秋時期“鄭人南奔”得名的古老地名,也并未被“擠”消失,成了如今漢中市的一個城區(qū)。

漢中的青木川古鎮(zhèn)
圖/視覺中國
更著名的一個想必大家熟悉,昔日的帝都長安,在明代改為西安。可“長治久安”這樣的嘉名怎會輕易消失,即使不作為帝都之名了,長安縣、長安鄉(xiāng)層出不窮。
今天的長安區(qū),就是曾經(jīng)的長安縣。而另一個西安城區(qū)未央?yún)^(qū),也是漢代的帝都嘉名——“繁榮興盛,不盡不衰”。

大唐芙蓉園,盛唐的一面縮影。
圖/視覺中國
至于寶雞,就更神奇了。從周到秦,再到隋唐,這是一片被各種神獸眷顧的地方,神獸帶來的不僅是國運,還有地名——鳳鳴岐山,帶來周人的興盛;鳳凰飛翔的地方叫鳳翔,鳳凰棲息的地方叫鳳州,也就是今天的鳳縣。

大大小小的地名,都是寶雞的舊稱。
設計/九陽
秦公狩獵獲神雞,飛至山上化為石雞,就在今天的雞峰山;唐代安史之亂中,更有神雞護佑唐室轉危為安的傳說,“寶雞”因此得名至今。除了鳳凰與神雞,隋朝時相傳此地還有白麒麟出沒,四處祥游,于是寶雞境內多了另一個神獸之名——“麟游”。

雞峰山,寶雞地名即源于此。
攝影/陳宏偉
各種神話傳說重重疊疊,被后人一個個安放在寶雞的版圖之中。
神獸麒麟還留名于陜北——神木市古稱“麟州”。雖以神獸為名,但少有神獸傳說。但相傳此地“有松樹三株,大可兩三人合抱,為唐代舊物”,一直為人銘記。古時陜北邊塞少樹木,人們信神木取地名,也并不奇怪。

神木二郎山,古麟州的勝景之一。
圖/視覺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建國后陜西一批地名簡化,難寫難認的字變成簡易字。比如西安的周至縣,原本是盩厔縣,因為這里“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曾擔任盩厔縣尉的李商隱如果看到今天的“周至”字樣,大概會滿臉疑惑。再如禮泉縣,原叫醴泉縣,因為這里曾有泉水甘美如醴。
·
老陜們還記得這些地名原本的模樣么?
設計/安琪、九陽
簡化字固然方便,未免也會失去原本的意境。現(xiàn)在,被簡化的十多個地名有的改回來了,有的還沒有。改回來的地名,往往與前述方式類似,屈身成為城區(qū)名,比如曾被改作“戶縣”的鄠縣,如今是西安的鄠邑區(qū)。

鄠邑區(qū)渼陂湖,澇河西畔,
杜甫、岑參、蘇軾等文人都曾在此泛舟賦詩。
圖/視覺中國
當然,這里也有自史載紀年開始,就從未變過的古老地名——大如陜西依然是陜西、關中依然是關中,小如絳帳依然是絳帳、虢鎮(zhèn)依然是虢鎮(zhèn)......

西安城墻,
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攝影/李文博
陜西的地名,無論是來自歷史深處,還是來自小城鄉(xiāng)村,甚至某條街道,之所以讓中國人時常惦念,是因為它蘊含的一股貫穿古今的精神力量。
這股力量,足以連接起黎民祈愿與神話傳說,足以連接起千里河山與萬家燈火。
文 |?李亦圖片編輯?| 李小二
地圖編輯?|?孫璐設計 |?安琪、九陽頭圖攝影 |?許兆超封圖攝影 |?許兆超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chuàng)內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