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思維
有時候真的看不清楚別人,以前小時候性格不太好,對所有人都有所防備,覺得別人都是壞人,或許也有嫉妒在里面吧,但是到了大專發(fā)現(xiàn)宿舍很多人都很好,被感化了,我的性格就兩級大反轉(zhuǎn),覺得好人很多,都是好人,我要對別人好,但是專升本后又發(fā)現(xiàn)同學不是這么好,但是我依然覺得都是好人,所以我還是樂于想幫助對別人好的,但是真的有些人是喂不飽的,對他好也會坑你,我覺得壞的人發(fā)現(xiàn)是對我很好的人,我覺得會是好的人居然會坑我,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很難判斷誰好誰壞,所以還不如對所有人都有所防備算了,不去判斷了,當然除了親戚和父母,防備到一定時間當你了解知道再判斷是否值得深交,是否值得掏心掏肺,是否值得做朋友,但是也要小心,因為好人也會變壞,因為人心是會變的,你也不知道為什么而改變,所以還是要提防點好,無論以前多好,多好的朋友,都有可能會變。所以一開始也不要抱有什么期望,就算默認全部都不是好人或許也無所謂吧?這樣就不用這么累去分析感覺了,就像以前我分析感覺也出錯了,那不如一開始就覺得不好,就算是好的你這么想好人也會變壞,所以懶得去分析,這樣來安慰自己吧?
記得小時候喜歡和別人比較,都喜歡復雜的,也覺得學習是復雜的,數(shù)學都喜歡找復雜的來做,但有時候不會做就卡在那里,現(xiàn)在覺得非常不靈活,這種心態(tài)也非常累,但是到了大學開始也是很努力,也覺得復雜,但是努力之后后面就越學越好,開始兩極分化,我就是學得非常好的那一批,當時又在網(wǎng)上遇到了培訓機構(gòu)視頻,看了下發(fā)現(xiàn)比大學老師講得好太多,而且簡單易懂,覺得看視頻比看書和大學老師講得好太多,當時可以說幾乎沒壓力,放松的狀態(tài),心態(tài)很好,效率也非常高,可以說是最好的狀態(tài),老師同學都覺得我很厲害,當時編程剛火,很流行,特別是php,簡單,培訓費又低,文憑英語各方面要求也低,當時我就在思考選擇java還是php還是安卓或者c#那些,我就覺得選擇php好,風險最低,因為要求低,培訓費低,而且簡單,如果php都學不好那java那些不是更難,所以從容錯率角度來說php在當時確實非常好,而且我當時就覺得你看那些簡單的軟件甚至比那些復雜的軟件更流行,更賺錢,當時就覺得技術(shù)深度再高也沒用,要做出別人用的,大眾都喜歡的才好,所以思想上發(fā)生了改變,選擇都是以簡單的為主,覺得容錯率高,但是專升本畢業(yè)后環(huán)境就發(fā)生了改變,php不這么流行了,而且技術(shù)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其他流行的web前端也難,網(wǎng)上說比php難,這導致我都不知道選什么好,迷茫導致最后的失敗,所以這種想法也是錯的,什么都想要簡單其實容錯率非常低,這種思想,因為想想,環(huán)境好的時候比如大專確實很多簡單又賺錢的,但是后面變得越來越難沒有這么多簡單的了,這時候你要不要學?要不要做,所以從思想上就應該做好克服困難,復雜的準備,如果有簡單的當然可以選,但是也要做好如果沒有簡單的復雜的也沒關(guān)系的心態(tài)的準備(當然這里的復雜只是適當?shù)膹碗s,而不是你都做不了的那種復雜),復雜的再做簡單的容易,容易轉(zhuǎn)到復雜可沒這么容易,所以以前什么都覺得復雜都想做復雜的哪怕不會,這種心態(tài)也不好,有時候做不了又自我懷疑,但是大專的時候變得什么都想做簡單的也不行,因為這對條件很苛刻,對環(huán)境很苛刻,運氣好可能可以做簡單又賺的,但是如果像后面發(fā)展越來越難了,簡單的少了,就必須要選擇復雜點的,這就要克服,但是當然有簡單的選簡單也沒問題,要根據(jù)環(huán)境和當時的流行的來說,但是要有克服復雜的心態(tài),就算學php也會有復雜的東西,并不是說什么都簡單,遇到復雜的就想逃避(很多時候復雜的東西努力點其實也不復雜了,只是開始自己內(nèi)心覺得太復雜恐懼,讓自己連嘗試都不敢,心態(tài)轉(zhuǎn)變后嘗試后發(fā)現(xiàn)也不過如此)。
只能說大專的時候整個環(huán)境都太反常了相對于以前讀書的時候,因為大專的時候真的環(huán)境太好了,學了喜歡的編程,而且又學得好,沒有壓力,同學又整天打游戲我都沒任何壓力,就認為簡單比復雜好,大專比本科好?這種反常也讓我對簡單放松更加堅信是對的,但是最近才發(fā)現(xiàn)似乎根本不對,或者說只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是對的,當時環(huán)境太好了,但是對于有困難點的環(huán)境根本或許不適用,后面的失敗來看,以前大學之前緊張認為復雜的雖然狀態(tài)也不好但最少能學得點,能堅持,而本科畢業(yè)后總想找簡單的,遇到困難點的就逃避,想著如果沒專升本就能選擇簡單的php,也不會這么失敗,導致后面浪費很多年,錢也沒賺,這幾乎一點收獲都沒有,非常被動,所以太過于放松,追求簡單感覺更錯誤,除非環(huán)境允許,那或許會發(fā)揮非常厲害,可惜條件太苛刻。
當初看到極簡,感覺很有道理,后面也因此喜歡一體機(其實內(nèi)心一體機是比不過組裝機的),但是發(fā)現(xiàn)有些極端,還不如直接追求自己喜歡,管他是否精簡,以后是否會淘汰,淘汰又如何?關(guān)我什么事?直接追求好的,這樣范圍更大,容錯率更高,而不是什么都追求什么簡單,顏色,普及的來限制束縛自己,這樣更累。淘汰又如何,我不配擁有好的,非要擔心什么淘汰?什么是否普及的?以前選擇或者買東西判斷標準這東西是否買的人多是否大眾,是否會淘汰,是否流行,而不是先考慮自己是否喜歡,時候適合自己是否好的,這樣無非限制自己更累,所以要變,變?yōu)槭欠褡约合矚g,時候內(nèi)心認為是好的,淘汰也無所謂,別人用的人多無所謂,主要是我覺得好不好,我覺得好就是好的,就像組裝機雖然線多麻煩,但是只要我認為是好的那就是好的,而不需要其他各種限制自己,以后淘汰沒得用以后再說,關(guān)我現(xiàn)在什么事?
以前很多事情想不通,覺得如果不對直接反向操作,反向想就對了,但是后面發(fā)現(xiàn)也不一定可以,因為有些事情不是所就兩個選擇方向,反向想也不一定能想通。
雖然有時候分析和想太多確實不好,說著要心之所向,跟著心走,但有時候沒想通,心的狀態(tài)就不好,跟著心走也一樣迷茫吧,這就是根,所以有些事情還是想通,想好了再跟著心走比較好,而不是說因為是想通分析的所以不跟著心走了,以后都是通過分析想來選擇了,但是這樣太累,而且分析和想很多時候也會出錯,還是跟著心走比較好。(雖然說改變了,但是以前的習慣和思維是有慣性的,以后的行為和思考都會帶著這種慣性,就像大學的時候改變了認為要幫助別人,對別人好,但是還是會嫉妒別人,有些慣性思維還是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