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布曼(Taubman)鋼琴方法的原則---第一課(對齊功能)

鍵子下降
-?鍵盤有重量,單個手指摁下琴鍵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一個小朋友會直覺的把小臂和手腕和手指這個系統(tǒng)自然地平衡起來,這樣彈下去或者抬起來就很容易—unified playing—小臂、手腕、手是連在一起的。
-?獨立手指訓練在一項研究中顯示被研究者在進行大量手指獨立性鍛煉后出現(xiàn)了明顯的運動傷害。
-?不要獨立把手指、手腕、手臂分開,而是將它們當做一個整體對待。
-?所謂放松并unified(整體)彈奏—舉例使用了“打網(wǎng)球”:揮動球拍—球拍在特定的一點上接觸到了網(wǎng)球—網(wǎng)球和球拍成為一體—球被打出去,并且不用使用額外的力氣。
-?也就是說,小臂手腕手指放松地抬起,下落,落在鍵盤上的那一刻鍵盤被自然帶下去了,彈到底的時候并不是僵硬的像“咣地砸在硬地面”,而是“像粘土或者有支撐的、有彈性、舒服的表面”。
-?使用pad(介于指尖和指肚的地方)來接觸鍵盤。這個“接觸點”可以讓演奏者很好地感受到支撐的感覺。
-?很多演奏者彈完一個音把手腕摁下去,覺得這是放松,但這種動作使得自由地在鋼琴上移動變得很困難。想想你走每一步都要小小地蹲下去一次,你會損耗靈活度。
什么是重量的平衡:
- 站起來,把重心放在中間。慢慢換到腳后跟,換到腳前掌(ball of foot),彈琴的重心略像重心放在腳前掌的感覺。
- 軀干靈活性很重要:坐穩(wěn)后左右移動時,左腳幫你向右,右腳幫你向左。彈琴不僅僅是左右移動,而是經(jīng)常成對角線移動—比如彈音階如果只有左右移動/完全不移動,力量會被卡住。所有的動作都很微妙——鋼琴技術(shù)教學很難的一點就是沒有什么肌體的改變是極端的,動作如果不解釋的話很難看到。
- 舉例上行音階(對角線)、下行音階(輕微向后)、大跨度(輕微向前“擁抱”)。
手指、手腕、手臂的鏈接/對齊(Alighment):
- 把手放在身邊,抬起來最自然的狀態(tài)—既不過分彎曲,又不是完全伸直。每個人都不一樣,要慢慢嘗試。
- 第三關(guān)節(jié):要確保它們幫助手指鏈接到手腕、前臂。不要過度抬高,更不要塌陷。應該呈拱形,最大程度允許手指靈動。
- 手腕:太高或太低都會喪失“整體性、鏈接感”。
- 手肘:太高時—造成肩頸疼痛,甚至腿部的緊張。肘部自然下垂,不要向外擴張,也不要向內(nèi)擠壓。大臂
- 大指:不要低于甲線(不要把手腕壓低來使用大指)。感受虎口部位肌肉是靈活的。
產(chǎn)生疼痛/傷害的常見原因:
- isolating不論是左右或者是上下的獨立手指移動,會對手指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梢苿拥木嚯x會被限制。
- curving?手型-?對“握住什么東西”的手型的質(zhì)疑。natural curve?自然彎曲
- twisting—過度地扭動
- 凳子的高低和距離:太低了重量會被卡住這是手指就要錯誤地“抓”琴鍵子,太高了重量下不去就要升高肩膀得到更多的支撐會產(chǎn)生疼痛。太近了前臂得不到足夠空間,產(chǎn)生緊張。太遠了小臂和肘部會為了夠到鍵盤近乎伸直,產(chǎn)生緊張感。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要自己做出判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