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的浪潮下我們需要重新定位漢服產業(yè) 還你一個真實的湯圓姐姐
漢服+的浪潮下我們需要重新定位漢服產業(yè) 還你一個真實的湯圓姐姐
圖文來自:漢服全搜索v
特別聲明:本號本號除原創(chuàng)文章外,其余文章均為原作者觀點,發(fā)布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 ? ? ?有的人復興漢服,畫著精美的妝容,穿著華麗的服裝;有的人復興漢服,查閱典籍,追溯形制,考據(jù)出處,默默耕耘;有的人復興漢服,搖旗吶喊,嘔心瀝血......而她,用一組表情包征服了大眾,讓漢服走出漂亮衣服的設定,讓人們重新認識我們的民族服飾。

? ? ? ?很多人認識湯圓姐姐,是從一組可愛的表情包開始的,里面的唐朝女子猶如復活的唐陶俑,豐腴的身材穿著考究的唐朝服飾,圓潤的臉龐畫著夸張的唐氏妝容,用極其夸張的接近滑稽的表情吃著中國最具傳統(tǒng)意義的湯圓,因此,她有了一個可愛的名字,湯圓姐姐。
? ? ? ?這次,蜀風漢韻網有幸在成都浣花溪“漢文化推廣新青年2020年度評選大賽”的現(xiàn)場活捉湯圓姐姐,并對她進行了專訪,下面,請跟隨我們的采訪,了解最真實的湯圓姐姐。
? ? ? ?小編:湯圓姐姐您好,很高興能采訪您。請問您對漢服的愛是源于什么呢?
? ? ? ?湯圓姐姐:源于傳統(tǒng)文化。初期,我對傳統(tǒng)文化并沒有什么概念。我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畢業(yè)以后在成都工作了四年,主要做兒童插畫,后來回到重慶工作,從事文創(chuàng)和壁畫,直到09年接觸了很多同袍,開始對漢服感興趣。也許就是一種命中注定,好像我一直在期待它出現(xiàn),而她在恰當?shù)臅r候出現(xiàn)在了我的生命中,而我一眼便看中了它。2012年我面臨工作轉型,我的集合店面開始由線下轉線上。我開始是幫朋友做漢服內搭,然后發(fā)現(xiàn)了里面的商機,于是從12年底到13年初轉型做漢服。漢服讓我前30年經歷和愛好的積累找到了一個恰當?shù)慕Y合點,那一瞬間我便知道,我此生都將與漢服作伴。

? ? ? ?小編:那您是怎么理解漢服和漢服文化呢?
? ? ? ?湯圓姐姐:我覺得如果只把漢服當做一個服裝,其實是非常狹隘的一種看法,漢服應該是一種漢服+的概念,它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如果漢服已經普及到了普通人正常接受,就像是中國吃飯要用筷子一樣,穿漢服成為國人的日常穿著,就不用每個人穿著漢服去推廣傳統(tǒng)文化了。而目前的漢服熱潮,折射出的是一部分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丟失,需要一部分人穿著漢服來發(fā)聲,讓大家看見漢服本來的樣子。
? ? ? ?小編:如今在漢服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考究形制,一種是支持創(chuàng)新,您更支持哪種觀點呢?
? ? ? ?湯圓姐姐:我覺得形制考據(jù)和創(chuàng)新應該是漢服的兩條腿,缺一不可。我的品牌叫京渝堂,其中有個子品牌叫唐本傭,更被大家所認可,唐本傭便是復原古畫中的服裝。我們的品牌體系分得很多,有走復原傳統(tǒng)路線的,有走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線的,因為我的思維是發(fā)散型的。我們需要有一部分去做仔細的研究,去把血脈的根基延續(xù)下來,也需要有人去創(chuàng)新,為我們的未來找到一條發(fā)展之路。兩者并不沖突,也不矛盾,唯一應該規(guī)避的是融合性。就像筷子,有竹筷子,不銹鋼筷子,銀筷子,它的用途就是吃飯,它是我們東方文化的展現(xiàn),它有別于刀叉,這是它的根本,與它的材質具體是什么沒有關系。而漢服本身是一個龐大而抽象的東西,它代表著我們民族的特色,蘊含著民族的文化傳承,但它的根本是服裝,是人們用來保暖,修飾身體的,只要抓住了這個核心,沿著這個核心走下去,它就會迎來它應該有的美好未來。

? ? ? ?小編:剛才您講到您自己的漢服品牌,那么最近有上新嗎?
? ? ? ?湯圓姐姐:沒有?。ù颂幱兴实男β暎┪?guī)缀跤幸荒隂]有上新了。在去年9月份我發(fā)起了“禮儀華夏”漢服模特大賽,也正在以學習的狀態(tài)做文化的推廣。
? ? ? ?小編:春節(jié)和春季是漢服銷售最佳的時機,今年準備上新嗎?
? ? ? ?湯圓姐姐:沒有!
? ? ? ?小編:為什么呢?
? ? ? ?湯圓姐姐:我今年的工作重點是推廣“禮儀華夏”,希望去年剛誕生的這個IP今年能走得更遠,因為我們是跟徐州政府合作的,屬于半官方的推廣,而我選擇在能力和金錢都有限的情況下,為傳統(tǒng)文化的推廣作出更多的努力。
? ? ? ?小編:你放棄了掙錢的機會去做公益,您覺得值得嗎?
? ? ? ?湯圓姐姐:我覺得是值得的。老一批的漢服商家,尤其是原創(chuàng)漢服商家,都非常有情懷,和現(xiàn)在很多資本商家的行為是有所區(qū)別的。
? ? ? ?小編:的確,就像重回漢唐這些最早的一批漢服商家,都是源于對漢服的愛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可才從事這個行業(yè),而且在做漢服行業(yè)的同時,還在做文化的挖掘與推廣,你們這種大愛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敬佩。那么對于學術研究和漢服推廣,你什么看法呢?
? ? ? ?湯圓姐姐: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yè)目前更需要學術的支持和幫扶。漢服行業(yè)發(fā)展不過十多年,許多商家的初心是因為愛好,但是我們畢竟是非專業(yè)的,尤其在資本的面前,我們的初心在資本的沖擊下,猶如螳臂當車,很容易被淹沒。幾年以前,我們就很擔心會被降維打擊。漢服市場的前景是非常廣闊,肯定會做得很大,因為它是民族產業(yè),是一個民族自信展示的符號。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的資本進入漢服產業(yè),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很多傳統(tǒng)的做服裝的資本商家進入并沒有成功,比如七匹狼,比如報喜鳥等等,這些很大型的服裝產業(yè)進來后發(fā)現(xiàn),利潤并不如他們預期的那么高,銷量并不是很好,因為他們沒有抓到漢服產業(yè)的脈搏。而我們目前面臨的降維打擊恰巧是文創(chuàng)系統(tǒng)的資本商家,很多文創(chuàng)的商家做漢服并不是從服裝的角度,而是從文創(chuàng)的角度去做,將漢服作為他們文創(chuàng)系統(tǒng)的品類來經營,反而做得很好。我認為我們漢服產業(yè)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是草根里發(fā)芽起來,沒有一個從上而下的規(guī)范制度和指導方向,大家現(xiàn)在都是各占山頭,各自為政,肆意生長,對外的抗風險能力很弱,從工廠到供應商等,都是無法控制的。就像今年疫情,許多漢服廠家打出了9.9一套漢服的最低價,這對于做原創(chuàng)漢服的商家來說是非常沉重的打擊。
? ? ? ?小編:今年疫情的確對各行各業(yè)的影響都特別大。
? ? ? ?湯圓姐姐:是的,其實這些廠家或者商家打出低價,也是形勢所迫,因為他們要養(yǎng)活那么多的工人。但是對于整個漢服產業(yè),這其實是一種警醒,我們需要改變,需要重新梳理我們的脈絡,因此我才會提出漢服+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