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佩洛西赴臺剛滿一年,美國對烏援助改道入臺,洪秀柱拉響警報
佩洛西竄訪臺灣剛剛過去一年,美國此時卻讓對烏援助改道進入臺灣,島內的洪秀柱拉響警報,直言現(xiàn)在要抓緊讓局勢“轉危為安”。
去年的8月2日,83歲的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qū),此舉對中美兩國關系造成了極為重大的打擊,也讓臺海局勢火速升溫,以至于有人用“第四次臺海危機”來形容其影響。但在佩洛西竄訪臺灣剛滿一年之際,美國看起來沒有吸取足夠教訓。上個月月末,美國宣布了一筆最新的價值3.45億美元的對臺軍援,而據(jù)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消息人士稱美國總統(tǒng)拜登擬請求國會用追加援助烏克蘭的預算,給臺灣提供武器。也就是說,美國不打算因為軍援烏克蘭,而放緩在亞太方向給臺灣送武器的速度。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拜登動用了“總統(tǒng)撥款權”來轉送軍援,這在以往是并不常見的。
按照美國先前出臺的法案,美國總統(tǒng)允許以特別的“總統(tǒng)撥款權”,直接把現(xiàn)役的美軍武器、裝備或服務提交給臺灣。由于是直接抽調美軍現(xiàn)役力量,這在削弱美國軍方自身能力的同時,轉送的速度也會很快,這是一般的軍售比不上的。而且,理論上拜登擁有的權限允許他每年轉交最多10億美元的相關資源,注意是每年,這意味著拜登一次性地用掉了超過3成的“總統(tǒng)撥款權”限額。從這個角度上看,拜登把對烏克蘭的援助改個方向輸入臺灣,再度展示出美國政府對臺灣的高度重視,以至于哪怕俄烏沖突如火如荼,美方還不忘優(yōu)先把軍事裝備送到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手中。

對于美國方面的這一筆最新軍援,可以想象民進黨當局肯定是興高采烈的,尤其是叫囂著要“以備戰(zhàn)來避戰(zhàn)”的民進黨黨首賴清德,拜登的出手可謂是給了他直接的支持。但對于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勾結的行為,島內還是有人看到了背后的危險性,并大聲疾呼島內民眾及時醒悟。近日,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參加一場公開活動時表示,島內的“臺獨”勢力勾結外部干涉勢力,導致臺海面臨“兵危戰(zhàn)兇”的險境。而臺灣同胞應該把握機遇,積極參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更好發(fā)展。洪秀柱特別強調,指出他們這一代人應該肩負起“轉危為安的重任”,要把和平統(tǒng)一的志業(yè)勇敢、堅定地傳承下去。

從洪秀柱的發(fā)言中可以看出,她對當前臺海局勢的定義還是“兵危戰(zhàn)兇”這四個字,雖然很簡短,但足以描述臺灣如今的現(xiàn)實處境了。說到底,無論美國如何提供軍援,都無法改變海峽兩岸的軍力對比,只會讓沖突爆發(fā)的風險加劇,增大臺灣的危險。而洪秀柱強調必須肩負轉危為安的重任,堪稱給島內民眾和政治力量發(fā)出警報。言外之意,臺海的情況已經非常危險了,現(xiàn)在不是不承認危險的時候,而是抓住僅剩的時間窗口,努力讓局勢“轉危為安”的時候了。洪秀柱作為一個多年經驗的政治家,對臺海局勢的理解是非常人所及的,她如今發(fā)出這種急迫的警告,應當引起島內的高度重視。

不過,按照民進黨當局的一貫風格,蔡英文等人會繼續(xù)鼓吹所謂的“以武拒統(tǒng)”的能力,以及所謂的“美臺關系”,并將繼續(xù)把希望寄托在美國的干預之上。民進黨若一直在這條路上走下去,最終的結果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真的觸發(fā)中國大陸發(fā)起“武統(tǒng)”的紅線,導致臺海沖突的全面爆發(fā)。趁著現(xiàn)在還有時間,島內民眾應該好好把洪秀柱的警告聽進去,及時地“下架”民進黨當局,免得臺灣的未來被這些“臺獨”分裂勢力引入災難性的方向,這是島內的當務之急,也是讓臺海局勢“轉危為安”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