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為什么成了“反賊”的溫床

眾所周知,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都活躍著那么一批人或者數(shù)字生物,他們有些有著未曾謀面的故鄉(xiāng),有些有著靈活的道德底線以及薛定諤的工資待遇。這其中,某紅黃配色APP自然因為基數(shù)大導致這類人和數(shù)字生物數(shù)量多而全國聞名,被稱為_____(3分)
但是今天我要說的這款A(yù)PP卻因為其獨特的機制,成為了這些社交平臺中,反賊和1450比例最高的一個,它就是我大學時曾經(jīng)最喜歡的社交平臺:知乎。當然當年喜歡它的原因無外乎“大家都玩”加 ?“數(shù)碼意林”,看多了以為自己真的覺醒了。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

知乎相比于其他平臺,有三個很特殊的機制。
1.可以不顯示評論通知,且拉黑后依舊會顯示
顧名思義,它的作用就是讓在發(fā)表了一條評論或者答案后,別人對你的所有評論你都不會收到通知, 無論你的評論或者答案有多逆天。
發(fā)言者不用為自己的回答和評論付出幾乎任何代價,就算評論區(qū)問候了它上至周口店人,下至它未曾謀面的孫子,它也不會收到任何提示。
而知乎的拉黑功能就更有意思了,即是你把一個人拉黑,也僅僅是他無法回復(fù)你,他的動態(tài)依舊會被推送到你的首頁,在相關(guān)問題下你依舊能看到他的答案,這簡直就是單方面輸出。

2.匿名用戶(已被取消)
與第一條類似,當你以匿名用戶發(fā)表一個答案后,這個答案下所有的評論也都不會顯示通知。很有一種鬼刀一開看不見的感覺。
在陰謀論者眼中,“匿名”=“真實可靠”。所以匿名用戶反倒借此大行其道,編造各種不負責任的言論。
3.仲裁官制度
如果你的知乎積分達到一定值,則你可以成為知乎仲裁官,用來處理一些日常的舉報內(nèi)容??此品浅C篮谩5?,因為知乎仲裁官來自于用戶,其中的用戶組成比例也和知乎總用戶比例極其相似。如果知乎總用戶比例中反賊多,則有更多反賊成為知乎仲裁官,他們會在日常舉報中更偏向于反賊,從而讓更多的反賊評論通過,形成真正的道德滑坡。

綜上,在知乎,罵反賊的成本比成為反賊要高很多。成為反賊,你可以開放評論區(qū)表現(xiàn)得很“言論自由”,但是自己看不到任何評論通知,也可以通過匿名賬戶把自己偽裝成苦大仇深的“真相爆料人”。但是你要是罵反賊,你面臨的將是“一天禁言”,“三天禁言”甚至永久禁言。
當然這種做反賊容易,罵反賊難的現(xiàn)象各平臺也都存在。由于我不太了解小紅書和豆瓣(畢竟兩者口碑在外),只能說,在我的認知范圍內(nèi),知乎在這方面著實做到了首屈中指。
如果你是一個未踏足知乎但是想試試知乎的人,我的建議是,多看看首頁第一條,當個故事會之類的小說軟件非常棒。反正看啥也只能當個樂。
如果你是一個像我一樣的老知乎用戶,我只能說守住自己的底錢,別被知乎里各種奇葩言論影響,知乎現(xiàn)在真的就只是電子版的意林讀者。
除此之外,不要因為蠅頭小利就把自己的知乎號賣給奇奇怪怪的人,你不知道他們會拿著你近800分的知乎賬號干什么,甚至楞編出一個“忠臣跳反”的苦情角色。
我是御坂初琴,我們下期專欄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