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前期,江戶民眾為什么要在鐵鍋里貼“米澤”二字?
古今中外的老百姓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在后人或者外人看起來奇怪的民俗,對這些民俗的研究和解讀也是獲得歷史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舉個例子,在日本江戶時代前期,江戶城的民眾有一個奇怪的民俗:鐵鍋里貼寫有“米澤”二字的紙條。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說說一家之言。

慶長五年(1600年),“關(guān)原之戰(zhàn)”落下帷幕,以德川家康為總大將的東軍獲得了全面勝利,戰(zhàn)敗的西軍大名基本都被沒收了全部領(lǐng)地。而西軍三大主力之一的上杉景勝雖然沒有被沒收全部領(lǐng)地,但領(lǐng)地規(guī)模從會津一百二十萬石降到了米澤三十萬石,成為江戶幕府的米澤藩。

可能是受到養(yǎng)父上杉謙信的影響,在領(lǐng)地已經(jīng)減少到原來四分之一的情況下,上杉景勝卻拒絕削減上杉家的家臣數(shù)量。再加上米澤藩當時的經(jīng)濟開發(fā)程度較低,結(jié)果就是米澤藩從建立之日起就存在入不敷出的財政問題。上杉景勝在位時尚且可以維持財政,但越往后越糟糕。

寬文四年(1664年),年僅二十七歲的米澤藩三代藩主上杉綱勝在江戶城猝死,沒有留下子嗣,也沒有兄弟。按照江戶幕府的法律,無人繼承的藩要被幕府廢除。幸虧在“賢侯”保科正之和上杉綱勝的妹夫吉良義央的斡旋下,吉良義央之子改名上杉綱憲,成為米澤四代藩主。

雖然避免了廢藩的命運,但幕府認為上杉綱勝死得“不合法”,還是將米澤藩的領(lǐng)地從三十萬石降到了十五萬石,導致米澤藩本就入不敷出的財政大幅惡化。更要命的是,上杉綱憲是個喜歡大興土木和生活奢侈的藩主,吉良義央也通過親兒子將米澤藩變成了自己的“提款機”。

于是米澤藩的財政在“寅吃卯糧”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等到上杉綱憲病死的時候,米澤藩本就不多的積蓄被揮霍一空,欠了一屁股的賬。由于內(nèi)外交加的各種原因,之后的四代米澤藩主都沒能改變米澤藩那慘不忍睹的財政狀況。米澤藩就此獲得一個外號——天下第一窮藩。

當時的江戶民眾認為鐵鍋會產(chǎn)生有害的“金氣”,而人稱“天下第一窮藩”米澤藩肯定是與“金”無緣的。正因如此,江戶民眾在鐵鍋里貼“米澤”二字,希望用米澤藩“窮氣”抵消鐵鍋的“金氣”,也算是對米澤藩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