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暗訪偷拍產業(yè)鏈的紀錄片,到底都講了啥

鏡頭搖晃著,追蹤一個女孩上了地鐵。
擁擠的車廂里、密集的人群中,鏡頭背后不知名的人與不知情的女孩緊緊貼在一起。
一起性侵犯堂而皇之地發(fā)生了。

很快,這段記錄出現(xiàn)在某個色情平臺,得到曝光,繼而售出、獲益。隱秘的角落里,女性的恐懼和不安成為更多窺視者的下酒菜。
很遺憾,這并非臆想出來的犯罪故事,而是真實世界里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的:
偷拍。
偷拍絕不是什么陌生名詞。
它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在新聞報道中,在航空公司,在醫(yī)院診療室,在學校,在公交車上...
在每一個有機可乘的公共場合。




最近沸沸揚揚的地鐵偷拍烏龍事件,更是把相關話題推向了高潮。議論聲良多。
而在BBC不久前發(fā)布的紀錄片《追查“癡漢”》里,我們終于看到偷拍視頻背后的蠅營狗茍。

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事件不是個人的心血來潮或鬼迷心竅,而是一群人的居心叵測、有所預謀。
偷拍已經形成堪稱成熟的產業(yè)鏈。
有人將偷拍到的畫面?zhèn)鞯骄W絡上售賣,還有些設置有專門的論壇和會員制度,只要付上一些小錢,就可以窺探到陌生人的私密。
某個三字中文網站成為紀錄片的追查重點。在這里,數(shù)以千計的影片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它們赤裸露骨,被冠以大膽的封面與標題。


網站側邊欄提供了更為詳細的分類,包含著迷奸、偷拍等不堪的關鍵詞,令人發(fā)指。

大多數(shù)內容都像文章開頭描述的那樣,跟蹤目標,選定場所,暴露生殖器,然后公然猥褻,在女孩的衣物或頭發(fā)上留下精液的痕跡。

記者驚悚地發(fā)現(xiàn),某部影片的拍攝地就是她以前每天都會乘坐的地鐵。

此外,公交、電梯、商場也被偷拍者鐘愛。
甚至,網站提供視頻定制任務,只要開得起價,“大神”什么樣的都能拍。

種種信息顯示,這并非一個普通的色情網站——拍攝視角隱蔽,影片內容沒有事先編排的痕跡,被卷入其中的當事人更是絕非自愿。
她們是被隨機選中的受害者,遍布東亞各地。

根據(jù)我們熟知的蟑螂理論,當你看到一只蟑螂出沒,代表有成千上萬只蟑螂在埋伏。
同樣的,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偷拍網站在運營時,或許還有無數(shù)個類似的網站隱藏在暗處。
光是和這個三字網站有關聯(lián)的,就有兩個。它們各自提供更有側重點的影片,有不同的會員機制,還有各自的推特賬號,用于宣傳推廣。
網站還有用戶群組,超過四千人聚集其中,分享偷拍和性侵女性的技巧。

這被他們稱之為“技術交流”。


顯而易見,這是一條完整的偷拍產業(yè)鏈,有人提供平臺,有人負責偷拍,有人花錢購買。
在他們眼中,女性的隱私與尊嚴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是謀取利益、滿足私欲的工具。

挖出偷拍產業(yè)鏈僅僅是個開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鏈條的源頭是誰?
線索指向一個叫做齊叔的人。

因為經驗豐富,群組里的人稱他為“大神”。
找出齊叔身份的過程如同解謎,謎面首先出現(xiàn)在四千人聚集的群組中——有人為了炫耀,曬出一段和齊叔同行的偷拍視頻。

通過影片中隱約可見的站臺和地板圖案,記者鎖定了位于日本東京的池袋站。
這似乎解釋了網站為何能明目張膽地運營至今。因為它的運營者和服務器都藏在海外,就連用戶使用的也是境外的社交軟件。
幸好,互聯(lián)網上一切都有痕跡。
網站的收款信息中,唯一一個支持接收日元的賬號引起了注意:Xinyu Zang。

網站教程暴露了賬號對應的注冊郵箱。通過谷歌搜索,金屬樂隊The VERSUS的成員Notics浮出水面,他的中文名正是臧新宇。

雖然他本人生活在東京,過去卻活躍在國內的社交平臺上,微博、B站、小紅書都有賬號。


早在2022年,樂隊的攝影師就在微博上對Notics發(fā)起過指控,痛斥他是網絡罪犯,稱他和樂隊貝斯手Lupus Fu合作,建立了黃色網站。

攝影師提供了一些證據(jù)。
比如,Notics的手寫記賬單上,有著和網站分類相似的筆記。

又比如,他的瀏覽記錄里出現(xiàn)了網站的后臺管理中心,以及關聯(lián)網站的瀏覽記錄。

這足以證明他和平臺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平臺背后的管理者,至少是之一。
記者以音樂經紀人的身份與Notics進行接觸。

幾次往來后,他放下戒心,并在記者表示對日本性行業(yè)有投資意愿時,引薦了一位“對這個行業(yè)了如指掌”的人——Lupus Fu傅垚。
也就是樂團的貝斯手,被攝影師指控和Notics共同經營黃色網站的合作對象。

新一次見面,大家跳過了前面那些虛與委蛇的過程,讓談話直奔重點。Lupus毫不藏私,侃侃而談,表示現(xiàn)代人的性癖發(fā)展越來越奇怪。
光看著這架勢,還以為在分享什么專業(yè)論文。

直到此時,齊叔仍未露面。
反倒是一個代號“貓咪”的新角色出現(xiàn)在言談間,據(jù)說是行業(yè)“鼻祖”,主攻“小眾內容”。
記者適時拋出網站作為誘餌,對面兩個人對視一眼,沒忍住大笑出聲,“那是貓咪的網站”。

雖然網站歸屬于貓咪,但也離不開這兩人。
Lupus負責宣傳推廣,并且打擊同行。

Notics負責收錢,以及找資源。
他大言不慚地表示幫貓咪上傳的片子超過5k條。



毫無疑問,網站是他們共同的生意。
當樂隊兩人能夠毫無防備地與臥底記者閑聊時,貓咪依舊拒絕見面,他很謹慎。
只能通過他們的描述,拼湊出一個模糊的形象:性格像倉鼠,“人畜無害,對什么都小心翼翼”,“對生意很有天賦”,在這行“一家獨大”。

在這些被曝光的對話中,他們的語氣蘊藏著一種讓人毛骨悚然的平靜,乃至是吹捧。
性暴力被偽裝成性癖,偷拍包裝成為小眾內容,受害人的傷痛無人關心,因為這些不過是他們眼中的“生意”,能賺錢的那種。
很諷刺,一個在公共場合性侵害女性的性犯罪者,一個露骨色情網站背后的操盤手,何以配得上“人畜無害”四個字呢?

談論起這個網站,貓咪始終都報以一種談論生意的口吻,“假如你沒有把蛋糕做大,收了別人的錢,等于是把自己的利潤給縮水了。”
充斥著一種銅臭味的冷漠。


但讓人意外的是,現(xiàn)實中的貓咪是個27歲的年輕男性,真名湯卓然,來自中國廣東,戴著框架眼鏡,看起來像個普通的大學生。

他承認,自己就是齊叔。

他還有一個助手,來自東北。
很難想象,就是這樣一個人經營著一個不堪入目的色情網站,每天的營業(yè)額穩(wěn)定在5k-10k。

另一個關聯(lián)網站有1w+的付費會員。


每月有30-100部片子從大陸傳來。

作為網站真正的中心人物,他培養(yǎng)了一個偷拍團隊,15人左右,其中穩(wěn)定在大陸地區(qū)活動約10人。他們會為網站提供“新鮮”的“資源”。

貓咪對這類性癖的洞察來源于自己的親身感受——在這些天天都有人會經過的地方公開意淫,比直接插入,帶給他們更多隱秘的快感。

他為自己被稱為“行業(yè)風向標”感到自豪。


無法原諒的是,每當一部片子被上傳到網站上獲得利益時,就有多一名女性因此被傷害。
而貓咪從未意識到這點,或者說他只是不在意。
日本的孝子第一次在電車上遇到癡漢時,只有15歲。起初,她感覺到有一雙手在觸碰自己,但因為電車很擠,也很晃,沒有太過留意。
直到那雙手的動作更加大膽,她才意識到自己正在遭遇什么,但依舊無能為力。

那一天,她是哭著走到學校的。
后來無數(shù)次,她被“癡漢”傷害,向母親傾訴。母親反復告訴她沒有錯,但她不可避免地滑落到羞恥的情緒中,反復自問“為什么是我?”
中國廣州的Megan也有同樣的遭遇。
有次在地鐵上,她感覺一個男性緊緊貼住她的后背,出現(xiàn)了明顯的生理反應。她忍無可忍,緊緊抓住對方的衣領,扭送去了派出所。

毋庸置疑,這是個非常勇敢的女孩??蛇@件事同樣給她帶來了影響,她開始盡量避免地鐵這樣的交通工具,“覺得地鐵上太多人了”。

以前還看過這樣一條新聞。
一位女士無意間從網絡上看到了自己被偷拍的視頻,心理上難以接受,最后精神抑郁,看到監(jiān)控鏡頭或視頻就會感到恐懼。
她對這件事耿耿于懷,但擔心事情傳開、影響不好,既不敢報警,又不敢和家人朋友傾訴,只能所有心事都吞下肚,自己一個人委屈。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自己是受害人,卻糾結再三不敢報警,擔心社會輿論,擔心家人眼光,擔心外界言語,只能妥協(xié)、難受、無能余力?
不該如此的。
那些偷拍的人才是罪犯,才是侵犯他人隱私的人,才應該受到譴責、被人唾棄、被看不起。
對于那些被偷拍的人,我們更應該理解他們。他們是受害者,是被傷害的人,他們不該被異樣的目光打量,不該成為別人口中的談資。
為什么總是受害者被反復傷害呢?
紀錄片的尾聲,記者向貓咪提出控訴: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女性有受到過傷害?”“對于這些女性,你有什么回應?”“你是為了錢去做這些事,還是你享受去侵害這些女性的過程?”

貓咪的回應是沉默,以及暴力。
當BBC最終發(fā)出紀錄片后,他的推特賬號公然轉發(fā)了這條內容,如同一種挑釁。

而且截至目前,他的網站仍在運營。也就是說,他還能不斷獲得收益。
(甚至我悲觀地覺得,這部紀錄片的出現(xiàn)幫他開發(fā)出更多潛在用戶)
或許這也是他的另一種回應。
在他(及同行)眼中,女性是被物化的、可以任意擺布的對象。她們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生意里的棋子、是滿足變態(tài)欲望的工具。

這樣的認知讓人惡心。

偷拍產業(yè)鏈的影響當然是惡劣的,而這種惡劣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女性的傷害上。
不乏有人看到那些色情網站上的內容,得到啟發(fā),開始了自己的窺探之路。

結果是得到制裁,并喪失了身邊人的信任。

微妙的是,這種信任的缺失逐步會蔓延到更大的群體,讓更多女性成為驚弓之鳥。
于是,公共場所里,每個舉起手機的動作都變得頗有深意。因為她們不知道鏡頭會指向哪里,只好變得敏感,變得多疑。
與被認證為烏龍的地鐵偷拍事件相似,紀錄片里的日本警方也鬧過一場烏龍。
他從地鐵上帶走了一位男性。
對方只買了一張單程票,在同一個地方來回搭地鐵,看起來很符合“癡漢”的行動軌跡。
男子最后被放走,表示自己不會做這些事。

懷疑出現(xiàn)之前,是傷害埋下種子。
讓人無奈的是,這類行為總是很難取證,如果不能當場抓獲,事后往往會面臨反復的拉扯。
就連警官都只能無奈地表示:


普通市民才是這類犯罪行為最好的打擊者,就像孝子和母親的好友彌生正在做的那樣。
她們組成了團體,發(fā)起抵制癡漢偷拍性侵行為,幫助受害者,希望保護更多的女性。

她們想幫助的,也是很多年前被傷害的自己。

這又讓我想起紀錄片里的一個鏡頭。
一個偷拍者被發(fā)現(xiàn)了。
他在站臺上奔跑,想要逃脫被抓捕的命運。
有人不知所措地看著他倉皇逃竄,
也有人伸出腳絆倒了他。

恰好能作為呼應的,是剛發(fā)生的一條新聞。
大學校園里,有男生扮女裝進入女澡堂偷拍,被發(fā)現(xiàn)后想要逃跑,但被女生們合力抓住。

希望有更多伸出的腳,扶持的手。

最后多說幾句。
這部紀錄片發(fā)出后,第一時間就引發(fā)了關注,很多人都在討論。
有人憤怒,有人恐懼,也有網友看到BBC報道,就覺得是抹黑中國,采取不聽不看不信的狀態(tài)。
我覺得沒啥必要。
一方面,這幾個人選擇在日本搞網站,“打算通過加入日本國籍來躲避中國的執(zhí)法機關”,說明國內的法律還是給他們相當大的威懾。

包括貓咪被記者指控后,第二天就出現(xiàn)在東京成田機場,離開了日本,這就說明他會怕。

另一方面,紀錄片里給出的信息很完整,自己也能去查證,這事大概率是真的。
所以解決這事不也是在幫中國變好嗎?
畢竟有問題不能逃避啊,暴露問題、直面問題,最終才能解決問題,不是嗎?
公開新聞可以看到現(xiàn)在廣州警方已經開始走訪調查,后續(xù)有進展也會公布。

希望事件的熱度能持續(xù)久一點。
更希望這些加害者能盡快得到懲罰,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