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提面命,投桃報李
耳提面命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投桃報李”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白圭可磨”
莫捫朕舌
靡哲不愚
? ? ? ? ??《詩經(jīng)·大雅·抑》
(周厲王昏庸殘暴,他不采納榮夷公等人的主意,壟斷山林川澤的專利,還讓衛(wèi)巫監(jiān)視國人,發(fā)現(xiàn)有散布不滿言論的人就隨時告密和殺害,結(jié)果引起國人暴動。周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縣),十四年后死在那里。后來成為西周重要大臣的衛(wèi)武公對這段歷史總是牢記不忘,并以此作本詩《詩經(jīng)·大雅·抑》自勵和教訓(xùn)后代。)
【第一章原文】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今譯】
審密威儀多莊重,智者品德應(yīng)端正,端莊美好的威容儀表,是品德端正的人才顯露的樣子。但是古人也言:智者有時也昏然。普通百姓若糊涂,那是缺陷太一般。聰明之人若糊涂,違背常理惹禍患,聰明人的愚蠢會犯下罪行。
【第二章原文】無競維人,四方其訓(xùn)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訏謨定命,遠(yuǎn)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今譯】
求得賢人是上策,四方諸侯都聽命,做國君的要得到賢明的人才,國家才能強盛。若他德行很端正,四方之國都順從。制定國政懷全局,遠(yuǎn)大謀略告人民。嚴(yán)肅謹(jǐn)慎有威儀,才是百姓的典型。(強調(diào)國君應(yīng)賢明,有正直的德行才會受到人民的擁護(hù)。)
【第三章原文】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今譯】
(如今之世)其人至今不覺醒,昏昏迷迷亂朝政。惡德敗行無收斂,成天都把酒來貪。你只貪圖安和樂,不慮祖業(yè)繼先德。不求先王治國道,以便執(zhí)行明法典。(可如今國君德行敗壞,沉湎淫樂,不想怎樣繼承帝業(yè),指斥國君荒淫誤國。)
【第四章原文】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寐,灑掃庭內(nèi),維民之章。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今譯】
所以皇天也不保佑你,老天不肯來幫忙,如那流泉日夜淌,君臣相率趨敗亡。勤政應(yīng)早起晚睡,黎明即起深夜眠,認(rèn)真打掃堂和院,好為人民做榜樣,當(dāng)好表率帶好頭。修備馬匹和車輛,舉起弓箭和刀槍,以防戰(zhàn)爭突爆發(fā),治服反叛平蠻邦。(應(yīng)該早起晚睡不松懈,警惕禍?zhǔn)掳l(fā)生。謹(jǐn)慎自己的言行,為民作出表率。以泉水下流作比,勸告國君不要沉淪下去。)
【第五章原文】質(zhì)爾人民,謹(jǐn)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今譯】
使你人民得安寧,尊你王法不徇情,以防動亂意外生??谥谐稣Z應(yīng)小心,儀表舉止也恭敬,這就無不美好稱人心,處處和善安寧。潔白玉圭若有瑕,尚有磨石可去掉;如果言語出差錯,沒有辦法可取消。
(以白璧微瑕作比,勸告國君謹(jǐn)慎自己的言語。)
【第六章原文】無易由言,無曰茍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今譯】
講話不要太輕率,不可隨口把話吐,莫道己言很謹(jǐn)慎,說話不可太馬虎,無人幫我捂住舌,一言出口難追回。沒有言語無反應(yīng),沒有知德不報恩(出言總會有回應(yīng),施德總能得回報)。對待朋友講友情,以此推及普通人。子孫世代承祖德,萬民無人不順從。
【第七章原文】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今譯】
善待朋友和君子,和顏悅色笑眉展,差失怎會常出現(xiàn)?小心過失莫發(fā)生(就不會有什么過失)。即使在家獨處幽室,還是不會愧于心。休說室內(nèi)光線暗,沒有人會來查看(沒人能夠看得見)。神明無處不在啊,天意不定難預(yù)見,怎可倦怠不恭敬。
【第八章原文】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今譯】
修明德行養(yǎng)情操,使它至善又至美(高尚且美好)。舉止行為須小心,不讓過失損威儀。不做錯事不害人,無人不向你看齊。別人送我一紅桃,我用李子相回報。小羊無角裝有角,敗你政事太不好。(以禿羊無角作比,勸告國君識別奸佞。)
【第九章原文】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
【今譯】
木材柔韌質(zhì)地勻,裝上絲弦做成琴。溫良恭敬好君子,美德乃是他的根。倘若此人很聰明,你講好話讓他聽,他便按理去執(zhí)行。倘若此人很糊涂,反說我話悖于情,人心各異萬民實有萬種心。(以柔木作比勸告國君樹立溫恭為德的根基,警惕內(nèi)憂外患,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yīng)該更加謹(jǐn)慎,自己應(yīng)該能夠為百姓作個榜樣。)
【第十章原文】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jǐn)y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今譯】
嘆這小子很年輕,善惡不能辨分明。不但手拉手來教導(dǎo)你,還用事理來說清。不僅面對面來指點你,還提著耳朵細(xì)叮嚀。說你年幼尚無知,可是你已抱兒子。做人如果不自滿,大器怎能不晚成?
【第十一章原文】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今譯】
蒼天在上最明白,上天看得很明白,我的日子不愉快??茨泐^腦迷糊糊,那種糊涂樣,我心實在太憂傷。誠心誠意耐心教導(dǎo)你,你卻聽不進(jìn),當(dāng)風(fēng)吹過不理睬,既不聽也不睬。不但沒有當(dāng)教誨(不知教你為你好),反作笑話真不該。如果說你不懂事(年幼尚無知),竟然怪我已年邁。(現(xiàn)在的國君卻是一個年輕荒唐,驕傲自滿,聽不進(jìn)教誨,不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第十二章原文】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yuǎn),昊天不忒?;剡y其德,俾民大棘。
【今譯】
嘆這小子很年輕,先王善德你要聽。
你若聽用我道理,用了我的好謀略,不會后悔且煩心。
時勢不佳多艱難,使你亡國遭禍患。
要說取例子也不遠(yuǎn),讓我就近打比方,上天從來無偏見,賞罰不冤枉。
品德不正逆于天,千萬黎民難自安。
(若能聽用我的忠告和主張,就不會有大的悔恨發(fā)生,如果你歪斜的品行不改,國家就要滅亡,人民就要遭殃。諷刺國君不聽勸告,慨嘆國家面臨滅亡的危難。)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箴諫、警惕的詩歌,是西周德高望重的老臣衛(wèi)武公鑒于周厲王敗政的亂象,用來勸戒、諷諫當(dāng)前周王的,宛如一位飽經(jīng)世事的長者對晚輩的談話,苦口婆心,推心置腹,語重心長。
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的腐朽無能和社會動蕩不安都在這首詩中反映出來了。這首詩揭露了周王朝的衰敗已成大廈將傾之勢,作者對江山社稷安危的感嘆,和對國對民的深切感情都包含在這首詩中。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jǐn)y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思是說,唉,小子,不知善惡之理。我非但用手提攜你,還把事理指點給你。我非但當(dāng)面教訓(xùn)你,還要提著耳朵囑咐你。
“耳提面命” 提著受教人的耳朵叮囑,hold one by the ear,當(dāng)面給予指點教導(dǎo),give personal advice,希望他永不忘記。形容對人教誨熱心殷勤懇切,多用于長輩對晚輩的嚴(yán)格要求和殷切希望 earnest exhortations.
“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說話都有回響,德行都有回報。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投桃報李” 別人給我送來桃,我送給別人李子做回禮,拿李子回敬人家。比喻朋友友好交往,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投桃之報”比喻給對方的報答。
“白圭” 古代玉器名,長條形,上端作三角狀。
“玷” 玉上的斑點,比喻人的錯誤、過失。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白圭可磨” 白圭上的斑點還可以將它磨去,皎潔的白玉若有瑕疵,還可以研磨去除,言語若有疏錯,人說了錯話就沒辦法,再也不能挽回它了。
后來就用“白圭可磨”告誡人說話慎重,謹(jǐn)防意外。
“白圭之玷” 多用來借指人的行為道德稍有污損。
后用“三復(fù)白圭” 意指反復(fù)吟誦《詩經(jīng)》這句話,引申為十分重視說話謹(jǐn)慎的功夫。
“莫捫朕舌” 不要信口說話,沒有人將自己的舌頭按住,一言已出難以追回。
詩人從“靡哲不愚” 推演出一套普遍的人生哲理,說明哲人都會有愚昧的時候,就不用說常人了,因此把后天對人的影響和改造,放在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耳提面命,投桃報李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