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預測九個不準,預測股市有價值嗎?
喬小白:最近看到一條有趣的新聞,有個頭部券商,在2022年初做了10大預測,現(xiàn)在一年過去了,有人找到這十大預測,和事實一對比,發(fā)現(xiàn)9個都預測錯了。
你說為什么頭部券商的預測正確性都這么低?
錢老板:這很正常,巴菲特曾經(jīng)一再強調(diào),市場是不可預測的。
股市中有一個流行的理論,叫隨機漫步理論。
這個理論也認為指股票價格的變動是隨機且不可預測的。
如果股市不可預測,那任何對股市的預測,正確率低都是正常的。
喬小白:你說的這些,我相信頭部券商肯定都知道,為什么他們還這么熱衷做預測呢?
錢老板:因為他們的目的本來也不是預測正確,不管預測正確與否,他們的目的都達到了。

喬小白:他們的目的是什么呢?
錢老板:很大程度是展示公司的專業(yè)性和研究能力,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這有利于他們業(yè)務的開展,從而增加收入。
喬小白:為什么投資者這么關注預測呢?
錢老板:因為對投資者來說,預測也是一種剛需。
就像自然界討厭真空一樣,人類非常討厭隨機性。
在股市中,尤其如此,幾乎每個人都想知道未來是漲是跌。
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有人想辦法滿足需求,或者讓人們產(chǎn)生滿足需求的感覺,所以券商明知預測的正確性很難,也愿意堅持預測。
預測錯了,很正常,因為股市很難預測。
預測對了,就顯得公司很厲害,會獲得很多好處。
喬小白:這有點像網(wǎng)上一些股評家的做法。
錢老板:是的,網(wǎng)上有些股評家號稱自己預測得很準,也是類似的道理。
預測錯了,大家覺得很正常,很快就忘了。
可預測對了,就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產(chǎn)生一些盲目的崇拜。
此后他只要一直強調(diào)自己做了哪些正確的預測,對錯誤的預測絕口不提,就能吸引很多關注和流量。

喬小白:這些券商都有豪華的專家團隊,就算預測不準,也不至于錯這么多吧。
錢老板:這是因為投資中的變量太多了,券商能預測對一些變量,但不可能預測對所有變量。
就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就算再厲害的專家,去年年初有多少能預測到很快會發(fā)生俄烏沖突?又有多少能預測到美聯(lián)儲的加息頻率和幅度呢?
而且就算能精準預測到行業(yè)的規(guī)模增長,或者具體公司的業(yè)績變化,也很難預測到股價的變化,因為股價更多是由預期決定。
喬小白:確實,幾乎沒人能預測到,這樣看,券商這些預測是不是對投資者實際操作沒什么指導意義?
錢老板:這倒不一定,對投資者來說,這些預測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首先你可以通過這些預測了解專業(yè)機構(gòu)的觀點。
其次你可以思考這些預測背后的思維邏輯。
然后你可以提前做好不管預測結(jié)果對和錯的應對。
如果預測對了,怎么操作,如果預測錯了,怎么操作。

喬小白:明白了。
我有幾個收獲:不要太相信預測,即使專業(yè)機構(gòu),預測正確率也不高。
比預測結(jié)果更重要的是,怎樣應對各種可能的結(jié)果,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以不變應萬變。
錢老板:是的,很多投資者都在舍本逐末,他們自己的“不變”做不好,基本功不扎實,像止損這類許多能做的應對都做不到。
反而去關注市場的“萬變”,期望能提前獲知市場走勢,從而先人一步,這樣做投資是不行的。
喬小白:正解,投資中也要盡人事,聽天命。
我們應該忽視那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比如市場或股票明天的漲跌。
專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堅持多元化投資和嚴格止損,大概率能取得不錯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