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龍頭”
最近,我們班的同學越來越會整活了,尤其是那種生草大活。而且,一整起來,就延續(xù)個它幾十天。
要說最近——我所知的——一個好活,就是“四班龍”。所謂“龍”,就是好幾個同學站成一豎排,第一個同學直著身子,第二個同學把雙手放到第一個同學的肩上,把頭埋到后背后面,第三個同學也會這樣做,后面會有很多同學。就是這么像蛇的一個隊伍,被稱作了“龍”。再加上我們是九年四班,所以有幾個同學,就命名它為“四班龍”。
最初的“四班龍”,只有幾個人,其中站到第一位的同學,就是我有幾篇專欄里面寫到的姓褚的一個同學。所以,他就被稱為“龍頭”(或“四班龍頭”)。后來,就有了“龍頸”等等稱呼。
每次大課間跑步之前的那幾分鐘的“自由活動”,這條“龍”就“組建”起來。而且是不約而同地“組建”起來的。有一兩個同學一見到了“龍頭”,就會“啪”把兩只手一搭,把頭一埋,就轉圈跑起來。后來越來越多的同學站成一排,我也包括在內。有時候,我還會拍“龍頭”,讓他加速。
“龍頭!”
“龍頭!”
“喲喲,這不龍頸嗎?!今天跑步我跟你跑!”
說實在的,每天操場上,聽到這種聲音,就感覺一半很想笑——似乎就要笑出來,一半會感覺很親切——是似乎重見離別了很長時間的熟人的那種親切。
成為“龍”的時間不會很長,大約一分鐘,更多的時候是幾十秒。當大家散開的時候,一般會有兩種說法,一種比較偏“俗”,直接就叫“S”。另一種說法,在這種說法的基礎上,有了一點“改觀”,叫做“解體”。而我更偏向后一種,畢竟是個老歷史迷了。
現(xiàn)在的“龍”,站的位置并不是很一定了。有時龍頭還會站到最后一個同學的后面,有的同學就會站在旁白吐槽:“你這‘龍頭’咋還變成‘龍尾(yi,三聲)巴’了!”旁邊的同學們也就哈哈笑起來。當這條龍“解體”的時候,同學們一邊喊幾句“解體,嘿嘿!”,也有喊“蘇聯(lián)解體”的,一邊就笑著散開。
也不知道,這條龍,還能延續(xù)幾天呢?即使我希望,它能延續(xù)很長時間,延續(xù)到遠方,但它也早晚會散開,而且真的就像蘇聯(lián)解體那樣,徹底而且永遠散開。“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嘛。但只要它一天不散,我就會珍惜和它的每一天,它就有一天的“生命”。所謂的“龍頭”的外號,也會永遠被我們記住。我們早都立下了“茍富貴,勿相忘”的誓言。希望別上了高中就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