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兵魂歸故里的臺灣“里長”:收到了近百通大陸的拜年電話
18年間,一名臺灣“里長”背負(fù)200多位亡故老兵的骨灰,渡過海峽,歸根故土。從2004年第一次履行對一位老兵“伯伯”的“回家”承諾開始,劉德文義務(wù)尋找并帶著老兵們的骨灰返鄉(xiāng),足跡遍及大陸近28個?。▍^(qū)、市)。劉德文的先輩生活在江蘇徐州,后來移居福建再到臺灣。
2月6日,劉德文告訴南都記者,今年春節(jié)他收到了來自大陸的96通拜年電話和微信,都是曾經(jīng)幫助過的老兵后人送上的祝福。身處臺灣高雄,他細(xì)數(shù)春節(jié)年俗,感慨兩岸同根同源,“是祖先帶來的中華民族文化?!毙碌囊荒辏钆瓮咔樵缛者^去,“大陸的親人朋友,身體健康,平安快樂,恢復(fù)正常生活,讓更多老兵‘回家’。”
已送200多位赴臺亡故老兵歸根故土
南都此前報(bào)道,劉德文出生在臺灣屏東,年少時(shí)曾到高雄打拼。2002年起,他作為高雄市祥和里“里長”服務(wù)社區(qū)。那時(shí),祥和里住著1800多位赴臺老兵,他們的親人大多在祖國大陸。
漫長的尋親之旅始于2003年。一位“伯伯”在臨終之際托付劉德文,將他的骨灰?guī)Щ丶遥裨诟改笁炃?,讓十幾歲離鄉(xiāng)的他,在身后盡一份孝道?!拔耶?dāng)時(shí)就跟伯伯說:‘沒問題,里長一定會圓你的心愿?!?/p>
2004年,他聯(lián)系上這位老兵在湖南老家的親人,背著“伯伯”的骨灰渡過海峽,了卻一樁夙愿。此后,更多人通過兩岸的媒體、在大陸做生意的臺商、網(wǎng)絡(luò)等渠道找來,委托劉德文找尋親人的骨灰,帶回大陸落葉歸根。
過去18年間,劉德文收到了三四百封委托信件。最近一次帶著老兵踏上回鄉(xiāng)旅程是在2019年12月,他把一位名叫王書銓的老兵“背”回了湖北荊州。那一年,他一共送了24位老兵“回家”。
2月6日,劉德文告訴南都記者,目前已有200多位亡故老兵的骨灰,渡過海峽,歸根故土。還有100多封委托信件中提及的老兵,下落不明,正在找尋。委托人提供的信息往往十分有限,一字之差便會造成許多麻煩。要回溯年代久遠(yuǎn)的往事,完成老兵家人的心愿,有時(shí)要一周,有時(shí)要兩年,“我不放棄,老兵的家人就不會放棄。”

春節(jié)期間,他沒有休息,繼續(xù)穿行于人跡罕至的靈骨塔、公墓與寺廟,找尋老兵們的遺跡。曾住在祥和里的千余名老兵日漸凋零,如今剩下38名獨(dú)居的老人。劉德文春節(jié)又去探望他們,“送點(diǎn)菜,祝福他們身體健康。”他把老兵當(dāng)作父輩對待照顧,“他們也把我當(dāng)作自己的兒子?!?/p>
春節(jié)收到老兵后人的拜年電話和微信
劉德文的先輩生活在江蘇,后來從福建移居到臺灣。到了他這一代,祖上已在臺灣土生土長了6代人。背負(fù)老兵骨灰穿越海峽送歸回鄉(xiāng),他的足跡遍及大陸近28個省(區(qū)、市),在這過程中也意外找到了家族根柢。
在臺灣劉氏宗祠里,刻在中廳上的堂號為“彭城”,這是江蘇徐州的古稱,意在提醒后代子孫,不能忘記先輩故土。有一年,劉德文前往徐州沛縣送歸老兵骨灰時(shí),翻閱當(dāng)?shù)刈遄V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所屬的“德”字輩就在其中,是第73代后人。當(dāng)?shù)厮徒o他一本族譜,他興奮地帶回臺灣,“父親好高興。”他告訴一雙兒女,“要知道根在哪里”。后來,再到大陸為老兵尋親時(shí),他也會專程搭車到沛縣祭祖。
“兩岸都是一家人,我們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也是祖先帶來的中華民族文化。”劉德文介紹,在高雄迎接新春的活動與大陸相似,小年夜“送灶神”,除夕“大團(tuán)圓”,初一“拜親友”,初二“回娘家”,初九慶“天公生”,十五“鬧元宵”,爆竹聲中除舊歲,總把新桃換舊符。
今年春節(jié),他收到了來自大陸的96通拜年電話和微信,都是曾經(jīng)幫助過的老兵后人送上的祝福?!半m然沒有血緣,但我們比血緣更親”,劉德文笑稱,“我也蠻高興的,在大陸的親人比在臺灣還多”。
劉德文今年55歲,臺灣天氣炎熱,尋找老兵遺骸時(shí),中暑是家常便飯,還曾因跌入深坑摔斷肋骨。但他說,每一次接受委托都是承諾和緣分,“大陸的親人把這件事交給我,我就要堅(jiān)持做下去。”他開始著手為老兵墓地建檔,在外用手機(jī)記錄下墓穴,回家整理墓主、位置等信息,以便收到委托人請求時(shí),更快從建檔資料中查詢。

現(xiàn)在,又有25位老兵的骨灰已被找到,但由于疫情,兩岸往來不便,還未送歸大陸。新的一年,劉德文最盼望疫情早日過去,“大陸的親人朋友,身體健康,平安快樂,恢復(fù)正常生活,讓更多老兵‘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