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前幾年很火的手機屏下攝像頭技術(shù),2023年似乎突然不火了?

為什么前幾年很火的手機屏下攝像頭技術(shù),到了2023年似乎突然不火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我認(rèn)為,不火“并不突然”,甚至也沒有“不火”,只是廠商和消費者都開始理性看待這一可以增加視覺觀感的“變革”了。

技不成熟難出彩
就全面屏觀感來說,肯定是畫面視野越寬廣+屏占比越高+邊框視覺越無感 → 看起來越爽。
過大的屏幕負(fù)擔(dān)重,所以主流旗艦手機屏幕尺寸止步于6英寸多一點(折疊屏劍走偏鋒實現(xiàn)更大屏幕畫面,但市售占比少);
蘋果iPhone又窄一點就寫入賣點,可這個做窄也有極限,可能造成持機時誤觸率增高;

屏占比大家都差不多,既然收窄屏幕邊框到了極限,能干掉前攝這塊兒自留地是最佳選擇。

最初的方案,是將前置攝像頭做成自動升降式,相當(dāng)于把前攝換了個位置,但由于這個結(jié)構(gòu)占用空間大,采用這個方案的手機反而要厚許多,稍微流行一段時間后就紛紛被廠商棄用了(同樣消失的還有同期的滑屏手機,這類手機也是把前攝挪到屏幕之外,但滑屏的缺陷依然是太厚,且啟動前攝時多了一步)。

隨后大家開始爭著搶著吆喝著要做屏下攝像頭,把屏幕那塊兒做薄,能正常顯影,又讓鏡頭可以捕捉光線,兩全其美。
2020年vivo APEX已經(jīng)用概念機玩了個前瞻,其他廠商也在暗暗使勁,到了今年,目之所及只剩中興努比亞/紅魔大張旗鼓的力推屏下攝像頭。
然而屏下攝像頭并不像屏下指紋識別解鎖那樣一路坦途,因為它會對手機造成“此消彼長”的影響:屏占比變大,屏幕視野舒服了,但鏡頭拍攝隔著一層玻璃,再薄也會影響成像效果。
用戶反響趨于理性
這幾年用戶需求越來越實際,面對“全面屏占比”的態(tài)度也回歸了理智。蘋果劉海還沒去掉,稍微往前邁一步給你個靈動島,果粉們就大呼這才是未來科技感。早年那種靠PK屏占比的文案再也掀不起滔天巨浪。
相比比一個鏡頭小圓點的遮擋,大部分人顯然更不能忍受前攝拍攝質(zhì)量下降,哪怕不是自拍達(dá)人,視頻通話還是要經(jīng)常使用的,這個時候誰還在乎屏占比啊,拍得云霧繚繞是要罵娘的。

大家兜里的銀子不多的時期,無力激進,還是把錢用到刀刃上吧,所以這兩年做屏下攝像頭的安卓機,一只手就能數(shù)得過來。
注意,這是一種隨著消費市場反響逐漸變化的趨勢。兩年河?xùn)|,三年河西,說不定哪一天又開始“卷”屏下鏡頭了,并不存在“突然”的說法。
技術(shù)穩(wěn)步推進,民眾感知有限
技術(shù)開發(fā)推進從來都不“突然”,“突然”的只會是宣傳文案。
雖然中興官宣新機已經(jīng)升級到“第四代評下攝影技術(shù)”了,其前攝拍照效果依然只能是傳統(tǒng)前攝的弟弟,總體說來就是不夠完善,還要再戰(zhàn)??稍賾?zhàn)是要繼續(xù)投入的,咱們投入是要講究回報了,如果回報太晚,不如緩緩。

以這款nubia 努比亞Z50 Ultra為例,雖說發(fā)布時擲地有聲,但目前掀起的水花依然有限。按說12GB+256GB在3800以下的戰(zhàn)斗力也并非無可匹敵,就看大家的個人喜好了。

在我看來,沒屏下攝像頭我無所謂。啥時候屏下前攝拍照能與傳統(tǒng)前攝齊頭并進了,啥時候再進入屏下鏡頭時代吧。
對了,手機圈有個暗律:安卓獨占未必鰲頭,蘋果一上火遍全球——我猜測下一次的“屏下攝像突然大火”,應(yīng)該是iPhone掀起的。各位手持旗艦手機的大佬們,說說你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