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人去了之后不想回家,這里的生活,超出了大多數(shù)人的想象。

錢鐘書曾在圍城里說過:“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1
這三年,學(xué)會了很多新詞。
比如非必要,比如穩(wěn)中向好,比如方艙醫(yī)院。
未了解方艙之前,進入方艙的人,心中總是有點忐忑。
在家里呆著都提心吊膽,去了那里,能好么?
是不是你以為的方艙生活是這樣的?每個人都只能蜷縮在屬于自己的狹小空間里,緊張而局促。

但事實證明,方艙里的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越是拘束的地方,越有可能存在瀟灑和肆意。
舞蹈工作者們,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蓜艃?。舞跳得不錯,不過還是想提兩點意見,第一嗎,沒有啤酒、第二燈太亮。

勤奮的小姐姐即使條件有限,也要對著鏡頭練習(xí)甩頭舞。

只要大家堅持鍛煉身體,眾志成城,說不定能拿到團體操前三名。

健身小姐姐也不甘示弱,方法總比困難多,傳播健康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是每一個健身人砥礪前行的初衷和信念。

偶爾切磋交流下牌技,有助于促進文化交流。

哪里有夢想,哪里就有舞臺,紅裙小姐姐為了圓夢,廢寢忘食苦練專業(yè)技能,只為有一天能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圓夢、綻放。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士告訴記者,“我老丈人去了方倉,給我說他好像去度假了。吃的好,有人聊天,還能看廣場舞……樂得都不想回家了!”

大爺心里樂,大爺不想說,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jīng)到達了巔峰...
2
陋室如同金玉屋,人生到處即為家。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無論身處哪里,都可以做到積極、樂觀、向上,用飽滿的熱情和努力生活的態(tài)度去克服困難,迎接挑戰(zhàn)。

沒進來之前,他們都有各自的小家。
進來之后,他們手牽手、心連心,組成了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
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家庭只要幸福,房間小又何妨?!?/p>
美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西奧多·德萊塞在其小說《嘉莉妹妹》中曾經(jīng)這樣寫道:“他開始發(fā)現(xiàn)那個世界活像是一座禁城。城門口有人守衛(wèi)著。你就是進不去。在城內(nèi)的人不屑出來看看你是什么人。他們在城墻里這么歡樂,竟忘記了被擯在城外的一切人等,而他正在城外。”
城外的人,永遠無法體會和了解城內(nèi)人的快樂。
3
曾經(jīng)有一位熱心讀者問了楊絳這樣一個問題:“楊先生,您是怎樣看待人生的?”
楊絳先生略作思考:“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p>
隨后,她又接著說道:“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是把忍受變?yōu)橄硎埽蔷駥τ谖镔|(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xué)?!?/p>
錢鐘書也通過《圍城里》的主人公方鴻漸,向大家傳遞了一種生活理念。?
知乎上有提問,怎么評價方鴻漸的為人?
高贊回答這樣寫的:這是一個真實的小人物,厭惡世俗卻又無法出淤泥而不染,只能隨波逐流,逃避退縮,為無法自主自己的命運而自艾自嘆自憐。
在不同的年齡段讀圍城,會有不同的感悟。但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生活中無奈才是常態(tài)。
年少嘲笑方鴻漸,讀懂已是書中人。
最終,我們都接受了平凡,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p>
生活最大的難題不是墜入平庸,而是無法與自己和解。
有時候,當(dāng)阿Q沒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