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 --理想與毅力的挽歌

“身未升騰思退步, 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 星落秋風五丈原。” “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 --水鏡先生 以孔明的智慧,初出茅廬的他會算到自己理想結局是失敗嗎? 世祖重振漢室的一百四十九年后,黃巾起義爆發(fā)。國亂歲兇,四方擾攘。搖搖欲墜的漢王朝即將迎來自己的終結。國將不再,伴隨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利益階級你方唱罷我登場。名門世族明哲保身,君臣秩序不復存在。在這樣黑暗的亂世下,光亮還能照進來嗎? 理想主義者對于現實的抗爭是悲壯的。從劉關張?zhí)覉@結義開始,到北地王劉諶自刎殉國結束,三國是一個激情又悲壯的時代。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為兄弟不要江山的仁義皇帝;可以看到一個為先主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丞相;可以看到一個為謝丞相知遇之恩為大漢忍辱負重的將軍。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一個浪漫的年代,一個史詩般的年代。 三國如果沒有季漢,就如同先一個五胡十六國的煉獄;三國因為有了季漢,才能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閃閃發(fā)光。 常有人說:“劉備假仁義,曹操真性情”。可是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很仁義,那么他是真的還是裝的還有必要探究嗎?如果一個盜墓殺人屠城的人被叫做真性情的話,那你會愿意工作在他的麾下嗎?昭烈皇帝身邊聚集著大量的仁人義士,他們彼此親密的關系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至少不用像曹魏那樣擔心被殺頭) 玄德與弟講述自己理想事業(yè)時不斷長嘆躊躇,可他舉國之力為弟報仇的時候可一點都沒猶豫過。
“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昭烈皇帝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 ----關云長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 “成都身死日,漢將有余哀?!? ----羅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