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阻隔之間,筑共情之橋
林林總總有形或無形的阻隔,在紛紜蕪雜的世間劃定萬物邊界;千千萬萬渴望著相
遇的心魂,在奔赴彼此的路.上撞得頭破血流。在這擁擠著、卻又疏離著的人世,醉心獨處
的人需要阻隔,鐘愛晤談的人怨恨阻隔,但,無論如何看待,阻隔都將永存。
竊以為,于阻隔之間,筑共情之橋,方為應(yīng)然之姿。
阻隔以各種形式立于世界的曠野,在一定意義.上,活在阻隔間乃人類生存之基本境
遇。這阻隔,是往昔與今朝間深鎖的重門,門]外的我們只能聽見歷史的嘆息,卻始終無
法一睹屬于昨日的光影;這阻隔,是魯迅筆下橫亙在迅哥兒和閏土間堅不可摧的“厚障
壁”,縱然一度在童稚而遲鈍的年歲隱了身,也會于生活的磨蝕中重現(xiàn);這阻隔,亦是名為
立場、信仰或觀念的滾燙烙鐵,它不由分說地在每個人心間打下不可抹滅的烙印,而這
烙印又成了溝通路上的通行證....于是原本扶搖漫展的萬千自由靈魂被迫分裂,理解之冰川開始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偏見的萌蘗甚至仇恨的滋生,卡佛筆下的溝通困境幾乎充斥著生活的每一一個角落。 人心疏離了,漸漸地,對阻隔的痛恨開始蔓延。但若擎理性之燈細(xì)細(xì)勘尋,便會發(fā)現(xiàn),阻隔從來不可或缺。“獨處是 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甭?,智者箴言跨越時空,輕叩心扉。是啊,這個世界太過擁擠,面對滔天的嘈雜聲浪、滿目的攢動人頭,現(xiàn)代人是如此迫切
地需要獨屬于自己的精神空間,需要一方不受外界侵?jǐn)_的靈魂自留地。而正是阻隔,劃
定了人際關(guān)系中的邊界,它是邊界感產(chǎn)生的必要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講,阻隔是- -切物
質(zhì)上與精神上的獨立空間可能存在的基礎(chǔ)。毫無阻隔意味著對隱私的侵犯和對個性的
取締,那樣的人間將淪為反烏托邦小說里描繪的煉獄。更重要的是,唯其存在阻隔,共情的意
義方能彰顯?!耙暯菦Q定生活?!蹦岵梢云湟暯侵髁x的洞見揭示了后真相時代的病因,阻隔
的存在意味著完全-致的視角不復(fù)存在,于是韋伯所言的有如“諸神之爭”的價值沖突
不斷上演。而正是由于這種給定的隔閡,理解這個概念才真正被賦予了意義,
共情的可貴才得以昭示。
由是觀之,試圖毀滅阻隔就像試圖摧毀現(xiàn)代的鐵籠”一樣荒謬,正確的態(tài)度應(yīng)是活
在阻隔之間,卻筑共情之橋。
正如再高的墻垣上也能有荊棘鳥振翅飛過,總有以精神為介質(zhì)的事物能超越阻隔。
筑共情之橋,路易斯格利特超越人我之阻隔,以自己傷痕累累的心去洞察大世界里他人幽微的苦難,并將之升華成詩的韻腳;筑共情之橋,葉嘉瑩超越古今之阻隔,以今人之軀奔赴詩歌古的召喚,諦聽發(fā)自古人生命的詠
....這些閃爍共情光芒的澄澈眼眸無不向我們證明:共情之光微而不暗,能高逾阻隔,
燭照人間。
像前輩們勇敢地接受人生必然的荒誕
那樣,坦然接受阻隔的存在吧?;钤谧韪糁?/p>
間,而筑共情之橋,何嘗不是一種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