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的最高境界是不雞,其次是雞自己?扯淡,想多了——養(yǎng)娃記0153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長的中年胖子。
最近流行的“手抄本”,北有《牛娃手冊》,南有《雞娃寶典》。暫時都還沒有仔細讀過,雞娃的最高境界是不雞,這個是毋庸置疑的。雞娃的最大成本是機會成本,也是最大的焦慮來源。而雞娃和雞自己,本質(zhì)上并沒有什么關系。
01 雞娃的最大成本,是自己的機會成本

我們都知道,沉沒成本不能算,但是人卻并不是理性人。
我為了你努力工作,熬夜加班,給你吃,給你穿,你看看你學了個啥,考了個啥。
這個成本是必須付出的,即使表現(xiàn)很差,也必須付出。
但是我們?yōu)楹⒆拥膶W習考慮,為孩子的成長考慮,為孩子的各個方面考慮,所花費的時間,精力,財力,這個投入的差異會很明顯。稍微多一些,就會被歸到雞娃里面去。
而這才是雞娃成本的大頭——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如果我不干這個,我能干點啥。這種犧牲就是機會成本。
如果我沒在陪孩子,我的崗位升了。
如果我沒在陪孩子,我的能力強了。
如果我沒在陪孩子,我的職稱有了。
……
如果我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多年耕耘,勇猛精進,最后有了一個更深更高的行業(yè)位置。這些都是機會成本。甚至,更大的人生可能性。
本來有個公司挖我去,但是考慮到孩子還小,需要人陪伴。
這些機會都在平行世界里。
02 偶然和必然,瞎放手是自欺欺人

大部分情況下,完全不管不顧的情況不多見。只是說參與的程度問題。
個人幾個關于孩子放手失敗體驗。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跟著體育老師練習籃球,我也跟過去了,順便自己帶了一本書,自己看書,他練球,好像沒練出個啥來,我只是覺得,孩子應該得自己面對,我給了這個機會就不錯了。心里甚至有點洋洋自得,好像自己還挺雞血的。
二年級的時候,帶去學游泳,學了十節(jié)課,蛙泳勉強會了,基本的戲碼也是他練他的,我看我的,我想作為一個好父親,這樣夠意思了,他應該自己面對各種狀況,后來了解到,相比同齡人,其實慢了。
再后來,還學過足球,每周倒是都帶過去了,進入狀態(tài)比較慢,機構是說要相信孩子,那我也應該相信孩子,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現(xiàn)在孩子也對足球沒啥興趣。
其實這些事,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中間有很多機會糾偏自己的想法,只是都沒有太過深入地去想過。
時間精力花了不少,結果其實沒有太去追求。
機會成本,是焦慮的很大源頭。瞎放手就是自欺欺人。
03 牛爹雞娃,多了很多外掛

前幾天說到,雙一流大學畢業(yè),去機構的問題。
從邏輯上講,一個人接受頂級教育,然后成為全職陪娃,這個投入產(chǎn)出比是不是合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
可以想象的是,在學術上,很難說,他能怎么樣的精進,很有可能是沒想過要精進了,畢竟只是個人的選擇。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大部分學校的專業(yè)知識,基本上畢業(yè)即失業(yè),原因在于很多大學專業(yè)的設立,基于研究的目的,所有的機制都是圍繞這個目的來的。教材,師資,學制,進階等等。
相對而言,學習能力更強的雙一流大學生源,配備的培養(yǎng)資源也更豐富,結果卻是全職,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某種程度來說,孩子在成長中,這是相當大的外掛。這個外掛不光是簡單的輔導作業(yè),也包括規(guī)劃,資源的整合,也包括更多的糾偏容錯。
這樣的投入,似乎是優(yōu)勢疊加的降維碾壓。問題在于成功總有概率。
04 代價只是成本嗎

可以說,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很難具備真正做全職的資本。
大部分情況下,機會成本的焦慮很難破除。為什么類似雞娃寶典無法直接套用的原因,興匆匆買了雞飼料回來,發(fā)現(xiàn)雞不肯吃,那就很尷尬了。
缺乏系統(tǒng)性支撐,就無法長期應對各種狀況。
某某演員沒有如愿考入父母的大學,某某教授的孩子沒有如愿考入復旦。這些概率始終會存在。
對于一胎孩子,總是摩拳擦掌地想要來一把,各種資料齊備,萬事俱備,只缺娃出生了。
更大的狀況在于,我們一直跟著漂亮國前進,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超過漂亮國了,這下咋辦,沒作業(yè)可以抄了。
陪伴孩子走,深入地投入以后,培養(yǎng)了孩子的各種能力,各種技能,各種方法論,于是,孩子真正進入戰(zhàn)場了。
刷題的娃,和自發(fā)的娃,還是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很久以前李開復說自己從州里數(shù)學優(yōu)等生,進入大學的數(shù)學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小聰明不夠用了,無法面對對數(shù)學發(fā)自內(nèi)心狂熱熱愛數(shù)學的同學,退出來學了計算機。
相對應的,送上馬,扶一層,并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具備的。何況在瞬息萬變的過程中,自己的優(yōu)勢,弄不好也正是自己的認知天花板呢?
05 雞娃的最高境界是不雞

答案呼之欲出了,雞娃不如雞自己?
我想孩子和自己的人生軌跡定然是不同的,也不用妄圖去給孩子做什么樣的規(guī)劃,原因是所謂底層邏輯,也會在快速發(fā)展的過程,沖擊得支離破碎。如果不夠堅定,價值觀也會被沖刷的土崩瓦解,更何況在此之上的長遠規(guī)劃呢。
雞娃的最高境界是不雞,并不是不管不顧,我想每個人都還是得走一遍傳統(tǒng)所謂雞娃的路,才好讓自己真的放下雞娃的心。
不雞也得是風景看透的細水長流。孩子的成長中,面臨的大環(huán)境完全不同,更大變化的是孩子的競爭狀態(tài),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想要照搬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基本都是亂扯,要不就是沒帶過孩子,要不就是沒怎么關注過,不干活瞎指揮。
不僅是一種姿態(tài),更是對孩子對自己的信任,相信孩子可以應對,即使有挫折,即使一直并不太靠前,只有他自己明白,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的道路自己走,才能真的對自己負責。才真的有可能突破家庭的局限。
06 雞自己就可以了嗎?其實沒關系

某種意義上來說,雞自己和雞娃并沒有什么關系。
雞自己,是想要告訴孩子,自己很努力,希望感化孩子,這種想法和雞飼料是一樣的,只是把自己當雞湯原料來熬了。不是雞湯不好,而是孩子不喝。
雞自己是為了給孩子兜底,其實也沒啥用,兜底的成本實在太大了,以至于無法達成。
所以雞娃和雞自己其實沒有關系,即使萬千財富想敗也就那么一下。我想更重要的是,本來只是兩個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軌跡,不同的人生道路,雞不雞都是自己的事。
該吃吃,該喝喝,自己就那樣,也就那樣吧,還能咋樣呢。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不知不覺,已經(jīng)進入中學階段,叛逆的萌芽已經(jīng)越發(fā)明顯,許多看起來無法接受的缺點,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緒管理不善,丟三落四,凡此種種,一應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給打壞了。不管如何,還是希望嘗試著記錄這段經(jīng)歷,聊以慰藉,撫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