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為何不愛穿元帥服?答案讓人感佩:愧對犧牲戰(zhàn)友,于心不安
作者:小橘子
徐向前是共和國十大元帥中唯一來自北方的元帥,他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一個秀才家庭,曾祖父就是《紐約時報》評為東方伽利略的晚清名臣徐繼畬,擔任過兩廣總督,和魏源的《海國圖志》齊名的思想啟蒙名著《瀛寰志略》就是他所著。后來徐家衰敗,父親徐懋準只是中了秀才,并沒有做官,家境清貧起來。
青年徐向前樹立了救國救民的志向,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并將名字改為充滿銳意進取精神的“徐向前”三字。
黃埔一期的徐向前學業(yè)優(yōu)異,但他為人一向謙遜低調(diào),不會逢迎巴結(jié),蔣氏作為黃埔校長,早早就暗中在學生中物色和培植自己的心腹爪牙,因此經(jīng)常會私下將學生叫到辦公室聊天,以觀察誰對自己更加忠誠。
但徐向前每次見到蔣氏,都是不卑不亢,有問方答,這讓習慣以貌取人、愛聽恭維獻媚之言的蔣氏評價為“不會有出息”的學生。
但他哪里知道,就是這個徐向前日后卻成了黃埔軍校出息最大的學生之一,成為統(tǒng)領(lǐng)紅軍實力最雄厚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其指揮才能遠超蔣氏都器重的其他“門生”,甚至主席還曾說,“一個徐向前頂上三個林總”。
徐向前雖然年紀輕輕就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但謙虛謹慎、低調(diào)沉穩(wěn)的性格依然不改,一點官架子沒有,吃飯與戰(zhàn)士一個鍋,住宿和戰(zhàn)士一個大院,穿衣也和戰(zhàn)士一塊布料裁剪。今天我們從影視作品中經(jīng)??吹降募t軍一律頭戴八角帽,身穿佩戴兩個紅色領(lǐng)章藍色軍裝的形象,其實這是與真實歷史有出入的。
當時中國有好幾個紅色蘇區(qū),不同地方的紅軍并沒有統(tǒng)一軍服。由于條件簡陋,許多地方的紅軍官兵都沒有制式軍裝,甚至很多只是穿著老百姓的服裝,但脖子里系著紅飄帶,或者胳膊上佩戴紅袖標。
不過,當時紅四方面軍實力強,能夠統(tǒng)一制作軍裝。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徐向前不僅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而且心靈手巧,還會動手裁剪縫紉,甚至會用二根鉤針打毛線織毛衣,真是“武能指揮千軍,文能穿針引線”。他織的一件毛衣,竟穿了三十多年,被兒女當作“傳家寶”,后來捐獻給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正是因為有這方面的才能,為方面軍設(shè)計軍裝,也就落到了徐向前的身上。眾所周知,紅軍官兵一致,沒有搞軍銜制,但取消等級不等于不需要彰顯職務不同,不然就不利于指揮,因此軍裝設(shè)計的一個原則,是要體現(xiàn)一些職務等級信息。
徐向前為此設(shè)計出了一眼就看出是戰(zhàn)士還是干部的軍裝,紅軍官兵軍服都是相同面料制作的,唯一不同之處,就是戰(zhàn)士只有上衣口袋,沒有下面兩個口袋,而“干部服”則下面也有兩個又大又方的口袋。除了這細小差距外其他再無差別,都是一顆紅五星帽徽,兩個紅色領(lǐng)章。
徐向前后來對此解釋,之所以干部四個口袋,也是實際需要,因為干部時刻需要處理各種文件、電文,身上多些口袋,方便攜帶擱置一些常用物品。
徐向前就經(jīng)常穿自己動手裁剪的軍服,雖然面料粗糙,裁剪也不是非常合體,但他總是打理得利利索索,時刻透露著軍人昂揚挺拔的氣質(zhì)。
不過自紅軍被迫長征,尤其慘烈悲壯的西征失利后,徐向前一路靠乞討躲避兇殘馬家軍的搜剿,歷經(jīng)千辛萬苦來到延安,這讓他原本就不是很好的健康狀態(tài),受到嚴重的摧殘,之后經(jīng)常發(fā)病,徐向前的軍事指揮受到嚴重限制,以至于當年紅軍時期威震八方的總指揮沒有再獲得更大的戰(zhàn)功,留下很大的遺憾。為此,徐向前更加謙虛低調(diào),1955年時一再寫信給組織,謙讓元帥軍銜。但徐向前對革命的貢獻有目共睹,最終還是當之無愧地成為十大元帥之一。
不過徐向前平日里卻極少穿著元帥服,以至于妻子黃杰過生日,徐向前問妻子有什么心愿,妻子提出的一個“非分要求”竟然是要徐向前在他面前穿上元帥制服。
那么徐向前為什么不愛穿元帥軍服呢?
原來,徐向前一直在內(nèi)心沉痛懷念著無數(shù)犧牲的戰(zhàn)友,他覺得這些犧牲的同志才是真正的英雄,他穿上光華閃耀的元帥服,覺得是愧對戰(zhàn)友,于心不安。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向習慣艱苦樸素的徐向前,對這種仿效蘇聯(lián)的制度,并不是很適應。當時我軍為了學習蘇軍,幾乎全套引進蘇軍一系列軍事禮儀和條例,雖然在軍事正規(guī)化方面極大邁進一步,但是革命時期許多優(yōu)良的作風也受到?jīng)_擊。軍官都穿著漂亮筆挺的軍服,為了保持蘇軍所要求的軍容,必須每天打理幾遍锃亮的皮鞋。為了仿效蘇軍的禮儀,官兵的差距進一步加大,軍官就餐必須在軍官餐廳就餐,這都違背了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賀龍元帥就對此非常抵觸,多次不顧蘇聯(lián)顧問的勸阻,下部隊時,自己端著飯碗和戰(zhàn)士蹲著吃飯,重溫紅軍時期官兵有福同享有苦共擔的深厚情誼。徐向前也是如此,因此他不太喜歡穿這種派頭十足的軍服。
后來,反對意見多了后,組織上也意識到這一點,一度取消了軍銜制,重新沿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艱苦樸素作風,由此誕生了非常接近紅軍軍裝的65式軍裝,也就是國人最熟悉的一顆紅星(帽徽),兩面紅旗(領(lǐng)章)的軍裝。這套軍服干部和戰(zhàn)士的區(qū)別,正是徐向前設(shè)計的那個理念:戰(zhàn)士兩個口袋,干部四個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