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人性
?
兩種人性
人性分為兩種,一種是“人的天性”,指的是人生理上的本性,比如吃喝的需求,生殖的需求,自我情緒的抒發(fā)需求等;另一種則是指人文主義下的“人性”,這一種“人性”是后天獲得或養(yǎng)成的,是對他人的體諒、理解,以及對自己情緒的管理,即拘束及調順。
“人性本惡”,指的是人的天性和動物沒有區(qū)別,有頑劣的本性,時常由于自己不經(jīng)思考的行為而導致嚴重的后果,就像動物一樣。無疑,哺乳動物和人都是具有情感的,也會因為情感而爆發(fā)出觀念、產(chǎn)生動機、做出行為。但人之所以是高級動物,正是因為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做出相應的調整,對人對己都有好處——人也是地球上唯一一種相信虛幻概念的動物。
從人的大腦構造上來看,分為三層,對應了生物進化中,動物大腦的三種等級,一級是最原始的爬蟲腦,囊括了動物基本的生命功能以及本能;二級是哺乳腦,讓對應的生物擁有了深入的感覺與情緒,能更好地生存、繁育;三級是皮質腦,給予了動物一定的分析以及思考能力。
人的的天性就是涵蓋了前兩者的大腦功能及潛意識;而人性,則與后天的人性和顯意識相關。
如果人在早年,幼童時期沒有得到很好的關愛和培養(yǎng),輕則導致一些心理病態(tài),無法控制調順自己的情緒,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重則永遠失去顯意識,或者顯意識發(fā)展遲緩,智力低下。
人的觀念,“觀”指的是五感的感受,如眼耳口鼻舌,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念”則指的是想法,也就是說“觀念”其實第一種十分直接的感受,如果不加以理性處理的話,“觀念”就是十分情緒化的,十分狹隘的,如同被捉弄了,就會主動采取行動報復別人的大象一樣——與哺乳動物一樣原始。
如何獲得理性呢?答案是獲取開闊的視野和見識,見識廣了,思考得多了,心胸也能變得寬廣,也就不會拘泥而狹隘,糾結于一些小事而不考慮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