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代工模式?驍龍8 Gen4或開啟“抽獎”模式,差異化會很大
在手機性能上的選擇,這幾年的變化真的是頗大,因為驍龍采用臺積電工藝后實力重回巔峰,而聯(lián)發(fā)科卻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擠牙膏”。
這也是為什么在驍龍8+、驍龍8 Gen2面世后,聯(lián)發(fā)科失去存在感的理由,原因是芯片的提升幅度突然沒有之前那么大了。
而且高通驍龍?zhí)幚砥鬟€控制了工藝技術(shù),并且在優(yōu)化和性能上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結(jié)合廠商的散熱加強,效果自然變好了許多。
正當(dāng)消費者開始期待驍龍8 Gen3處理器的時候,市場中卻出現(xiàn)了驍龍8 Gen4處理器的消息,看來市場變化速度很快。

據(jù)悉,驍龍8 Gen4處理器的變化幅度很大,比如會采用三個版本,而不是跟現(xiàn)在一樣的單版本。
比如面向旗艦市場的SC8380XP處理器,擁有8個性能核心以及4個效能核心,總共12核,而這也是移動處理器中擁有核心最多的版本。
而且高通也將推出SC8370,擁有10個核心,具體分配為6個性能核心以及4個效能核心,而SC8350則是相對來說的入門型號,搭載4個性能核心以及4個效能核心,總共8核。
不管怎么說,從性能的角度來說,驍龍8 Gen4處理器所普及的面積會更加的廣泛,對于消費者來說,吸引力也會更強一些。

關(guān)鍵是會采用自研的架構(gòu),用2個Nuvia Phoenix性能核心和6個Nuvia Phoenix M核心的全新雙集群八核心CPU架構(gòu)方案,這將是高通驍龍5G Soc史上的一次重大變化。
這也是很多用戶比較擔(dān)心的地方,如果自研的效果并不是特別好,那么還不如現(xiàn)階段去考慮驍龍8 Gen3處理器。
相反,如果自研效果很好,并且軟件方面的適配也不差,那么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體驗將會變得非常的優(yōu)異。
只不過對于終端廠商而言,ARM公版架構(gòu)還有PPT可供參考,高通驍龍8 Gen4轉(zhuǎn)向自研架構(gòu),性能、功耗等不確定性會增加。

除此之外,驍龍8 Gen4處理器的工藝方面也有了新的改變,有消息稱會采用雙代工模式,分別是三星和臺積電工藝。
這種模式此前也出現(xiàn)過,在2015年的時候,蘋果A9芯片就采用了臺積電、三星雙代工模式,當(dāng)時A9芯片臺積電版本是16nm工藝,三星版本是14nm工藝。
所以有消息稱臺積電版本的驍龍8 Gen4采用N3E工藝,三星版本的驍龍8 Gen4則是采用3nm GAA制程工藝。
這對于手機用戶來說,在選擇新機的時候可能需要做到“抽獎”的情況,體驗上自然也會變得有很大的不同。

重點是雙代工的差異化可能會很大,比如三星是全球第一個成功將GAA技術(shù)應(yīng)用到量產(chǎn)的3nm芯片當(dāng)中的晶圓代工廠商。
要知道,GAA FET架構(gòu)的晶體管提供了比FinFET更好的靜電特性,可滿足某些柵極寬度的需求。
這也意味著在同等尺寸結(jié)構(gòu)下,GAA的溝道控制能力比FinFET更強,尺寸可以進一步微縮,對手機的空間把控更好。
然而臺積電基于FinFET晶體管架構(gòu),從這點來說,也就很難對三星的工藝造成特別大的壓力了。

當(dāng)然了,此前的三星工藝確實帶來了不好的表現(xiàn),這也讓臺積電工藝的口碑和期待值變得非常的高。
那么接下來會以什么樣的情況來表現(xiàn)目前還不得而知,起碼對消費者來說,真的需要等新機正式發(fā)布之后下定論了。
而且如今距離驍龍8 Gen4處理器發(fā)布還有一些時間,現(xiàn)階段還是先看看驍龍8 Gen3處理器的市場表現(xiàn)到底如何吧。
驍龍8?Gen3仍然采用的是ARM的公版架構(gòu),而且主要是在GPU上有著比較大的提升,CPU提升幅度不是很大 ,此外在AI性能上提升明顯。

總而言之,手機處理器這幾年一直都在大幅度的迭代,如果新款芯片能夠帶來驚喜,那么對聯(lián)發(fā)科和海思麒麟,都會造成不小的壓力。
對此,大家有什么想表達的嗎?歡迎回復(fù)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