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改革
一 背景
演變:以物代錢 工資 結構工資制 專業(yè)技術職務等級工資制 崗位績效工資制

改革背景
1 全部法律要求?《義務教育法》《公務員法》
2 理論?(博弈?)
集中度?中央財政稅收
背景分析單一;
論點不能支撐小標題?
二 問題
成效與問題1 部分地區(qū)績效工資經費保障不足
中央支持不夠
省統(tǒng)籌不好
結果:中央請客,地方買單2 教師工資收入差距拉大
中部塌陷現象?為什么呢?3 績效工資分配不均
領導 管理層 行政人員
現象:官效工資 關系圈子 平均主義4 考核以顯性指標為主,分配方式單一
考勤 成績 科研成果 量化5 績效工資總量低,激勵作用有限
獎勵性績效工資 占 教師收入 6%-10%6 農村教師津貼和生活補助低
《中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年鑒》
各地政策文件
300-600年/月 10%7 教師與公務員的績效工資差距依然存在
公務員新設各類績效考核獎(沒有納入比照范圍)
薄弱地區(qū)財力弱8 教師對績效工資政策的滿意度低
數據:
比較合理 非常合理 比例低
一般 比例高
三 原因
宏觀層面 深層次原因(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學校三大主題 多重制度邏輯的復雜關系網)
學校:量化 簡單化
教育部
中國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年鑒
中國教育支出排名(19年 110名)1 績效工資分配公平性缺失
國際性
中央政府
高層地方政府聯(lián)合承擔
各級政府聯(lián)合承擔
基層政府獨立承擔
比例?明確規(guī)定,無!2 績效考核中教師評價方式不合理
1 獎勵性:忽視差異性 總體性評價 面向過去
2 發(fā)展性:關注過程,個人,以教師為本
實際操作中,重物質 重個人 重量化 重升學 官效工資 重獎懲等3 重視績效考核卻忽視績效管理
計劃 考評 分析 溝通 改進 即完整的績效管理過程
實際,并沒有融入教師發(fā)展 并沒有過程控制 沒有重視績效改進4 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發(fā)放仍沿襲“以縣為主”的體制
績效工資分配標準不統(tǒng)一:學校領導崗位系數不同意;班主任津貼標準;重視行政輕視教學
績效工資分配程序不公正:參與決策;教師工代表人少,話語權少;績效工資分配對申訴程序缺失5 績效工資的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
1 績效工資經費投入監(jiān)督機制缺失——
地方政府”經濟人“特性 GDP導向 (逆向選擇 道德風險)
經費挪用
(信息博弈)(多科層制度的管理)
地方執(zhí)行歪曲和誤解
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
中央政府沒有完全意義上掌握執(zhí)行信息和情況
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利益來執(zhí)行和落實
教育政策的自由裁量的空間?(無監(jiān)督機制,給地方政府轉空子行為)
2 績效工資分配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
學校程序不公開
暗箱操作
考核方案即使不合理但是還會過關
四 政策建議
國家經費?
自己的思考?學者的研究?1 優(yōu)化政府政策治理能力
中央——標準:量化和不能量化的度?
地方——結合本地區(qū)的情況 引導多元主體參與——辦法 程序 時間表 標準 不是對上位政策的簡單修改2 完善經費保障機制
1 加強省級統(tǒng)籌
目前縣級現在經費不夠(各縣財政的能力)
明確投入責任 投入比例 減輕縣級投入負擔
2 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擔績效工資財政保障機制
發(fā)達 自行承擔 中等 5:5 貧困 8:23 提高農村教師經濟待遇
體現鄉(xiāng)村教育教學特征 (多科教學 跨學科教學)
促進薄弱學校的發(fā)展(美國教師改革 增值工資)
個體增值測量:學生進步幅度 成績 分析考試科目教師對學生的凈貢獻 (比例/權重相關)4 完善教師績效評價機制
1 建立各具特色的指標評價體系 教師 管理 服務
2 堅持教師績效工資形式多樣化(個人 團隊 學校等績效工資制度)
我國部分地區(qū)實行的平均主義——激勵效果不是很好,補償功能大,激勵功能少
英國經驗——教學 培訓 聘任和留任補貼 互動津貼
給學校自主權
3 還要注重評估反饋
書面形式
4 建立專門弄的教師績效工資評估小組
教師 教師代表大會 人數2/3 保障民主5 加強教師績效管理
民主管理
(彼得圣吉)管理愿景 學習型組織
學校辦學目標 部門工作目標 個人發(fā)揮目標 方向一致
運行績效管理過程監(jiān)控(行為 過程 總結 結果)6 創(chuàng)新績效工資監(jiān)管機制
兄弟學校 交流建議
學校
教育主管部門
討論
名目眾多?透明?
績效工資實施情況:
1 績效評價指標:安全 餐補 班主任津貼 管理 行政 教學 等;材料費;質量分析等文件
2 發(fā)放情況:每年?每學期?第二年發(fā)上年?
每月
年終
頒獎大會
3 不合理的地方?
思考:名目;隱形和顯性的思考;不公開 不透明;工資條的制作(個性和學校)
稅前 稅后 13薪水
能力而定?(班級 教學成果?)
公辦和私立等(加班情況:寒暑假?節(jié)假日;招生指標?流失率?安全事故?)
4 建議?
新老師 老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