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對的人,不僅是強的人。
每到申請季結束,就有不少申請人在各大平臺追問自己為什么條件超出被錄取的同學還是被拒絕了。
這其中,不乏各種SAT act幾乎滿分,ap課程對口且4-5個5分,各種活動履歷寫滿簡歷的選手。
包括上一期我們在《我SAT幾乎滿分還是被伯克利拒絕的》提到的申請人其實也是這種情況。
在這,筆者還是想提一下,海本尤其是美本申請,招生官要找對的人,對的人不僅要很強,但很強還不夠,還要看對眼。
從招生官的角度,或者說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
首先,是學校收入來源的問題。學校要從一個學生賺到足夠多的錢,就要學生們盡量在這個學校讀到畢業(yè),中途盡量不要轉走。因此,招生官們要盡量找到真心想來自己學校的學生,這樣學生們可以長留學校,給學校帶來足夠的經濟收益。
其次,學校不僅要學費,還要學生們的錢花對地方啊,因此學生盡量要在學校就學有所成,那要怎么學有所成呢,起碼要適應得了學校吧。以北方哈佛為例,麥吉爾大學旨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科研型人才,學校要求學生們包括轉學進來的學生,成績單里要有好幾門大學級別的物理和化學課程。這在很多加拿大大學里是絕無僅有的。要申請這種學校,申請人們最好在高中期間除了過硬的標準化考試成績,還要成績單里有高難度理科課程的高分成績。
不管什么類型的學校,除了優(yōu)異的成績,還要在文書上給招生官一種直接印象——確認過眼神,這是我想要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