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世】填詞思路/個人解讀
鳴鹿大道濫觴 睢水興浪 孤火起心房
【鳴鹿】老子的故鄉(xiāng),又稱苦縣。
【大道濫觴】老子是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
【睢水】多認為莊子的故鄉(xiāng)位于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
【心房】莊子的故鄉(xiāng)宋國為二十八星宿中房心分野之地。
辭卻王侯將相 鬢邊須臾藏
驚風(fēng)筆落崖千丈
吟游四野 恣肆譜汪洋
蝶去空余國破 南華夢悠長
【蝶去空余國破】周赧王二十九年莊子因病辭世,是年,齊滅宋,宋王偃死于魏地溫。
【南華】莊子曾隱居南華山;一說其亦葬于南華。
開篇段總述莊子,從道家和莊子的誕生之地,到其不愿為官;再到其文汪洋捭闔,儀態(tài)萬方,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再到南游諸國,最后南華化蝶。
今夜碧蕪怒濤孤影綽 銜月欲琢窗
小爐繚二爻 世事堪推蕩
【二爻】莊子洞悉易理,易道之基本構(gòu)成被歸結(jié)到剛?cè)岫?,一剛一柔的交錯和推蕩便是變易的根本動因。
枕殘廬 此道隱幽物華霜
試輕舟 銀竹急亂槳
【銀竹】常比喻大雨。
云外著意勾勒 幾汀詩塘
這一段開頭勾勒了夜晚平野風(fēng)雨交加,天地間獨影踽踽的場景。
繼而又寫如此暗夜中,那獨影——莊子的內(nèi)心。乘物游心,輕舟作伴。
稷下爭鳴的諸顏已蒼
我獨逍遙在舊歲草莽
御風(fēng)盡全輿無待此間日長
守心齋 虛靈沉醉無方 江湖坐忘
【心齋】“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心齋”作為方法,是一個“致虛”“守靜”的過程。
【虛靈】心靈。
【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p>
【坐忘】“坐忘”是對自我的超越。世人往往寄情于外物,馳心外求,故需返歸自觀。
乘扶搖酌去 杯中煙波浩茫
這一段寫莊子的自由思想,及實現(xiàn)“無待”之自由的兩個手段:心齋、坐忘。
莊子一生從未去過諸子云集的稷下學(xué)宮,從未在其間大聲宣唱自己的思想。
殘垣外鼓角千嶂
華發(fā)染霜 猶欲說帝王
獨此身長夜未央 向晚鬼火幢
棄偽圣 道以觀之 眾生一
【棄偽圣】人為為偽,莊子宣揚“絕圣棄知”,理想的社會是所謂“至德之世”。
萬物齊 彼是非 天籟清商
【彼是非】即彼此是非。彼此是非的辯證邏輯得到了“天地一指,萬物一馬”的結(jié)論。
【天籟】三籟之一。三籟思想揭示了事物間天然的差異。
坎溝洼野俯視高臺傲將
這一段寫莊子的平等思想。
“萬物齊”“眾生一”和“三籟”體現(xiàn)了莊子強調(diào)的不是萬物絕對的平等,而是包括了對本性和差異的尊重。
前兩句是莊子的角度看向其他諸子,第三句鏡頭一轉(zhuǎn)又回到莊子身上。
他除任職漆園小吏外從未出入官場,當(dāng)諸子于高臺之上高談“治人”之策時,莊子卻在草野間懇切地向眾生說著“自救”。
今夜驟雨初息平野闊 駁犖蒼鱗疏
危樓駐倚處 流盼天河素
至窮途 何談君臣天下負
道不古 自無須爭渡
終路以赴故土 蝶影幻目
這一段開頭勾勒的場景與第一幕形成對比。夜晚驟雨初歇,平野靜謐而遼闊。明月嵌于孤樹,斑駁著光陰。
深暝間恍惚故人新墓
【深瞑】劉向 《說苑·談叢》:“惠施卒而莊子深瞑不言,見世莫可與語也?!?/p>
獨留我為人猗嘆有無
【我為人猗】相和歌:“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p>
濠梁又沉入與地卑的遠幕
【濠梁】即濠梁談魚的典故。
【與地卑】惠子歷物十事:“天與地卑,山與澤平?!?/p>
本難溯 昔來南方有窮 何處歸途
【南方有窮】惠子歷物十事:“南方無窮而有窮?!薄敖袢者m越而昔來?!?/p>
將舛駁絕唱 留予嗔辯之書
【舛駁絕唱】【嗔辯之書】莊子:“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p>
惠子作為名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無傳世之作,而其軼事、思想多記錄于《莊子》,其中包括著名的“歷物十事”。
這一段寫莊子和惠子的友誼。
莊子與惠子,在現(xiàn)實政治觀點上固然有距離,在學(xué)術(shù)觀念上也對立,但在情誼上,惠子確是莊子平生惟一的契友。
尋歸宿星辰安屬
朝暾夕月 無際亦無路
謔將隱者殘廬覆 把浮世放逐
蒼穹俯 乘物游世瞰天樞
窮年兀 去意周旋護殘燭
色相崢嶸可否再起一賦
這一段寫莊子思想的核心:游世思想。
他與出入府邸的游士不同,與對外界完全置之不理的隱者亦不同。
“傳統(tǒng)隱者始終小心翼翼保護著的軟弱的個人生存渴望被莊子戲謔地扔進黑暗的游戲世界之中?!?/strong>
另一方面,莊子的汪洋大才讓他雖有去意,卻不舍這貧瘠的人間。
胡文英:“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嘯篁竹閑庭信步
(竹林七賢)
長歌當(dāng)哭 嘆神州沉陸
(辛棄疾)
把盞剪月為君沽 斟朝暮一壺
(李白)
鯤鵬去垂云長頌傳千古
疏影斜青山如見有還無
(蘇軾)
卻向何處找尋青崖白鹿
【青崖白鹿】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p>
薪盡火傳 又相遇在天地之初
【薪盡火傳】莊子:“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p>
這一段寫莊子思想的傳續(xù)。
莊子生于江湖,他的精神家園卻在那九萬里高空,青天在背,人世在俯。
他懷著鄉(xiāng)愁,如蝶,幻化無方,意在塵外。
他行在江湖,筆寫,朝暾夕月,落崖驚風(fēng)。
他痛苦地說:“我猶為人猗”,但他還要在這草野上繼續(xù)走下去,走向永恒,走進中華民族的血脈,“薪盡火傳,不知其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