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完結(jié)版】2023法考客觀題【精講卷】 刑法 眾合法考柏浪濤

刑法分為總論和分論。(分值各占一半)
總論:刑法論,犯罪論,刑罰論
一.刑罰論研究刑法的概論(導論)
二.犯罪論,主體部分。研究如何定罪。
解決犯罪是否成立的問題(客觀要件,主觀要件)
犯罪成立后的三大問題:
1犯罪在時間上的發(fā)展問題(所謂犯罪形態(tài):犯罪預備,犯罪終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
2犯罪在空間上的分布問題(教唆犯,幫助犯,實行犯。共同犯罪:最難的)
3犯罪在數(shù)量上的計算問題(一罪數(shù)罪)
三.刑罰論,如何量刑,(在法考地位作用降低了,主要是死記硬背的東西。前期主要理解,后期再考慮刑罰論
第一節(jié)刑法的功能
刑法研究1犯罪2刑罰(如何定罪,如何量刑)
刑法的功能作用根本任務
1保護法益:刑法的保護客體是什么,
刑法規(guī)定一個盜竊罪,想保護的法益就是國民的財產(chǎn)權(quán)。
刑法規(guī)定一個故意殺人罪,保護的法益是國民的生命權(quán)。
刑法保護的以上這種客體叫法益。刑法保護的利益簡稱為法益。因為侵犯了他人的法益,所以定罪。打擊犯罪都是為了保護法益。
在保護法益打擊犯罪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障人權(quán)。(限制公權(quán)力,保障人權(quán),怕以保護法益為名,行侵犯人權(quán)之實)
刑法學界的警局:刑法不僅是善良人的大憲章,也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刑法也要保護被告人,怕傷及無辜,制造冤假錯案。
刑法的功能有兩個,一個是保護法益,一個是保障人權(quán)。有沖突的時候要優(yōu)先保障人權(quán)。
分析故意犯罪的時候有兩部:1犯罪是否成立2成立之后犯罪是否既遂。
要認定嫌疑人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既遂,就要認定嫌疑人的行為和被害人的死亡結(jié)果要有因果關(guān)系。
存疑時有利于被告人。
案件事實存疑了,有利于被害人
我們應當秉持一個觀念,寧可存放一千,也不可錯殺一個。在保護法益和保障人權(quán)這兩個功能沖突的時候,我們要優(yōu)先保障人權(quán)。
從優(yōu)先保障人權(quán)我們推導出,刑法上的原則:
存疑時有利于被告原則。
無法定故意殺人罪既遂,但是故意殺人罪成立,有實行行為。
在實行階段的犯罪形態(tài)有三個:既遂,未遂,中止。
根據(jù)排除法定故意殺人罪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