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
以前看過一部修真小說,里面有關于“劫”的一些很有意思的設定。作者將“劫”分為“天劫”、“地劫”和“人劫”,并分別對這三種“劫”加以講解。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于是將我個人的理解講給各位聽。
?
1.天劫
修真世界中廣泛地存在這樣一種設定,修真者若要讓修為跨越一個大境界,是需要渡天劫的。至于為什么存在這樣一種設定?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修真是逆天而行,所以天降劫難于修真者。通俗點兒說,你跟老天爺對著干,老天爺肯定得干你啊。
天劫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為雷電,即“雷劫”。每當修真者要跨越境界時,老天爺就會感應到他的氣機,鎖定他的位置,然后放雷劈他。鑰匙扛住了,他就突破到下一個境界;要是扛不住……那他可能就得想辦法突破一下自我了。反正修真這個事兒,最后不是成仙就是成灰。
這是修真小說中的設定,咱們沒那么離譜,咱也不是修真世界,不會有那么玄幻的玩意兒。在現(xiàn)實中,就算真有人被雷劈,也不會上仙界,最多上個熱搜。
?
2.地劫
“地劫”是咱們華夏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設定 ,雖然可能不叫這個名兒吧。
地劫的表現(xiàn)形式分兩種。一種是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等;另一種是人文災害,如旱災、饑荒等。
在華夏的封建王朝,一個國家發(fā)生了地劫,通常被認為是統(tǒng)治者的問題。當然不是說統(tǒng)治者會施法什么的。因為古時一個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者被稱為“天子”,意思是說統(tǒng)治者的權利由上天賦予。所以人們認為,天子的表現(xiàn)是有天在看的:天子若品行端正治國有方,那么國家就會風調雨順;若是天子品德敗壞、驕奢縱欲,那么上天將“降罪其子民”,國家便會發(fā)生天災人禍。
其實這么一想,也挺不合理的?;实鄯噶隋e,跟百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降罪降到老百姓身上。
所以補充知識,后來人們認為,天子生病也跟他沒好好治國有關。這下事情莫名其妙就合理起來了。
?
3.人劫
“人劫”的說法很有趣了,這下子跟老天爺沒有直接關系了。
“人劫”的表現(xiàn)形式很簡單易懂,將人放在這世間凡塵歷練,便叫做“渡人劫”。也就是,只要人沒死,就是在渡劫。
這種說法很新奇,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于是發(fā)出類似這樣的疑問:不對啊,我一生多災多難,你說我在渡劫,這我還能理解;要是我一生順意,你怎么能說這是在渡劫呢?
很簡單啊,因為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你只看到其中好的一面,但不好的一面也不能隨便忽視的。
舉個栗子,說一個演員,剛出道就大紅大紫,大概算是順意吧;但他以前平平無籍,這樣一下子把他放在一個許多人目光聚焦的地方,他的所有行為都被無限放大。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他只好無時無刻不去“演戲”,每天活得很累,這樣還能說是“順意”么?
比如說一個官員,偶然得到上級青睞,被提拔至一個很高的位置,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又可以名利雙收,大概算是順意吧;可是別忘了,一定有一大群眼冒綠光的狼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的位置,一個不小心就是家破人亡,這樣還能說是順意么?
所以人無時無刻不在渡劫的。因為想得到一些東西,就一定會失去一些東西。
不過啊,同樣不能說貧苦之人渡劫就一定比其他人難。雖然他們生活貧苦,但也免除了許多煩擾。一對賣早餐的夫婦,起早貪黑地干活,每天很辛苦,又賺不到多少錢。但他們的生活有盼頭,盼著攢錢買個大冰箱,盼著兒女考上好大學,于是他們過得很幸福。我們不能說這樣的恬淡生活一定比其他人要差。事實上,能擁有這樣平靜的生活,也算是一種順意了。
?
每個人生活在這世上,其實都是在渡一場劫。只不過我們修的不是仙,而是自己的心。命運的饋贈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而命運的不公也總會在其他方面給予補償。于是只要懷抱有一顆平和的心,無論什么劫,也總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