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奔騰4電腦極限改造

先看看效果圖
這是原先的配件
硬盤
網(wǎng)卡(沒驅(qū)動不能用)
主板
光驅(qū)(壞)
軟驅(qū)(壞) up主嘗試在原有基礎(chǔ)上升級失?。淳W(wǎng)頁仿佛回到了98年,視頻連360p都播不了,只能拆開看看了 cpu是奔騰4 1.3GHz,與常見的478針不同,它是一塊423針的奔騰4CPU,單核心,沒有任何升級的價值...... 最近UP想組裝一臺電腦,突然想到家里的奔騰4電腦,于是就有了改裝的念頭 UP在某寶上買了一大堆配件,希望還原20年前老平臺的使用體驗,同時滿足今天的使用需求(主板圖片來自官網(wǎng)) 第一大難題是主板:什么樣的主板能同時裝軟驅(qū),IDE光驅(qū)和SATA機械硬盤和固態(tài)硬盤呢?答案是2008-2010年的主板,這個時期的主板是舊平臺向新平臺過渡時期的主板,于是up主選擇了某嘉的770主板。具體型號為GA-MA770T-UD3,雖然這張主板不是很高端,但是它帶有12個USB2.0,pcie x16,4個pcie x1,兩個PCI和軟驅(qū)接口,IDE接口,6個SATA2,火線接口,還附贈了串口并口擋板,擴展性可謂非常強。
CPU選擇了AM3平臺的速龍CPU,對標英特爾奔騰系列,型號為athlon x4 635,比x4 640便宜一點,但不能開核,主頻2.9GHz,四核四線程。雖然現(xiàn)在臺式機的處理器遠比它強大,但它的性能在現(xiàn)在來說,還比某些筆記本強 硬盤使用了金士頓A400(史上最垃圾的固態(tài),沒有之一),雖然垃圾,但又因主板不支持SATA3所以讀寫測試緩內(nèi)緩外看不出去別。機械硬盤采用了希捷的1T硬盤,7200轉(zhuǎn),目前這個型號官網(wǎng)還標為CMR。 軟驅(qū)和光驅(qū)分別采用了索尼的MPF920和昂達的12X DVD光驅(qū),成色挺好但與機箱顏色稍有不搭。同時又加了一臺刻錄機以滿足刻錄光盤的需要 不知道為啥電腦機箱沒有USB和hd audio前面板,于是up主又下單購買了一款前面板 最后是顯卡,顯卡要能夠滿足今天的使用需求,同時又要有低廉的價格,Nvidia的quadro的k620滿足這一需求,最大支持4k分辨率,帶有dvi和dp接口,魯大師跑分15000,能應付很多優(yōu)化好的游戲,4k畫質(zhì)的視頻和基礎(chǔ)的剪輯建模操作,同時又有十分低廉的價格 內(nèi)存加到了16GB,原本買了4條同型號的4G內(nèi)存,結(jié)果有一條點不亮,就使用了其他品牌多余的4G內(nèi)存。 顯示器選擇了雜牌的,看在帶觸摸的份上就下單了 聲卡是創(chuàng)新的A4 Series II,經(jīng)典的PCI聲卡 有線網(wǎng)卡使用了Intel百兆網(wǎng)卡。怎么說呢,家里沒有千兆網(wǎng)絡(luò),同時也能還原20前的最佳網(wǎng)絡(luò)體驗(那時電腦幾乎不上網(wǎng),上網(wǎng)也只是個花錢沒好體驗的事) 電源是從電腦城買的航嘉電源,航嘉電源的使用體驗很穩(wěn)定,畢竟許多品牌機也在采用這個牌子的電源,許多垃圾佬也追求它們
其他的還有eSATA面板,無線網(wǎng)卡,鍵鼠等,總共花費1200元(顯示器占了一多半)
組裝很麻煩。走線如同走迷宮,期間還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兩個光驅(qū)上面短下面長,插SATA線時很費勁;IDE插座在主板側(cè)面,插進去時需要摸索很長時間;插好穿并口接線后聲卡插不進去,只能拆了重裝;硬盤裝進去后軟驅(qū)裝不進去,只好調(diào)整安裝順序;安裝散熱器時裝斜了,拿出來還帶出了CPU,還好針沒彎...... 改造過程花了1天半。 下面是改造成果 插電 開機 一聲滴和黃色五角星很有年代感
安裝Windows server 2008,這個操作系統(tǒng)很適合老平臺
網(wǎng)卡免驅(qū)(板載和獨立網(wǎng)卡都免驅(qū))
軟驅(qū)工作正常
CD讀取正常
觸摸屏使用體驗良好
總結(jié),改造十分成功,這臺電腦能夠在2023年尋回2001年的感覺,Minecraft原版幀數(shù)65幀,加入45個mod后仍可達到20幀,GTA5跑圖40幀,b站1080p高碼率播放毫無卡頓,雖然是2010年的舊平臺,甚至許多附屬硬件來自2008年以前但UP主認為它能再用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