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提琴,別再只知道《梁?!妨?!
本文首發(fā)自公眾號:Yusi音樂審美養(yǎng)成
未經(jīng)允許嚴禁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說起小提琴,大概不少人的腦海里會自然響起《梁祝》的旋律。
這首源自中國民間故事、飽含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品,早已成為中國音樂中最經(jīng)典的代表作,廣泛流傳,經(jīng)久不衰。
但除了《梁祝》這首曲子之外,大家對小提琴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小提琴被稱為“樂器皇后”,不僅是獨奏與重奏的重要樂器,同時還是交響樂團里的排頭兵,是不可或缺的主旋律擔當。

我們在之前的視頻里,也為大家多多少少介紹了一些小提琴家,比如每天只練三十分鐘依然能成為頂級小提琴家的于翔、天才少年提琴家李映衡。

而最近呢,我們也對比鑒賞了一些演奏片段,幫助大家細致感受中國青年小提琴家李傳韻與本屆帕格尼尼金獎得主朱塞佩演奏的差別。

也非常直觀地對比了當代大師們演繹同一首巴洛克時期的曲子《被遺棄的狄朵》的不同版本。

或許大家對這些演奏家并沒那么熟悉,但是當琴聲響起,相信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感受到來自音樂的力量。
之前,我們?yōu)榇蠹医榻B了很多鋼琴大師,今天我們就借著這個機會,來走進小提琴的世界,聊聊上世紀初誕生的一批小提琴大師,他們有的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提琴家”,有的深刻影響了帕爾曼等后輩,有的則間接助力了于翔、李映衡的成名。
沒錯,這是一份聽懂小提琴之前非常有必要了解的大師名單,可以很好地輔助大家更好地聆聽音樂??靵砜纯炊加姓l吧~
艾薩克·斯特恩:第一位來華的小提琴家
第一位要介紹的,是我們視頻里提到的艾薩克·斯特恩。他是一位具有猶太血統(tǒng)、出生于俄羅斯、成長于美國的小提琴家,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來華演出的小提琴大師。

盡管我們說他在《被遺棄的狄朵》這首曲子的演奏上,并沒有完全做到還原曲子的本意。但一首曲子的表達,并不影響他是20世紀應(yīng)該被記住的小提琴大師之一。
斯特恩的母親是一位歌唱家,受家庭的影響,他從四歲開始學習彈鋼琴,盡管學習效果還不錯,但他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對小提琴更感興趣,于是在八歲時,改學了小提琴,從此就開啟了開掛的人生。14歲首次登臺,16歲開始在美國各大城市公開演奏。
1944年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的獨奏音樂會更是讓他瞬間名噪天下,天才般的表演贏得了公眾和媒體熱情的贊揚。就這樣,斯特恩以24歲的年齡,躋身世界一流小提琴演奏家行列。

斯特恩的技術(shù)爐火純青,揉弦自然且舒展,對帕爾曼等后來的小提琴家產(chǎn)生深刻影響。而他的情感表演也通常充滿了真摯的活力,演奏中飽含豐富的情感與柔美的韻味。
1979年,斯特恩來華演出,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調(diào)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他是第一位來華的世界級小提琴家,我們視頻里顯示的就是他訪華時指導(dǎo)中國學生演奏的畫面。斯特恩的到來為長期處在封閉中的中國打開了一扇通往西方音樂世界的窗戶。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莫斯科的帕格尼尼”
我們視頻中提到的另一位小提琴大師,是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他被稱為上世紀蘇聯(lián)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還有一個稱號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

出生于1908年的奧伊斯特拉赫,與斯特恩的出身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同樣有著猶太血統(tǒng),母親也同樣是歌劇演員。在家庭的影響下,奧伊斯特拉赫從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2歲登臺演出,經(jīng)過一系列的演出和比賽,年僅24歲就成為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副教授。
1937年,奧伊斯特拉赫參加了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伊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并以精彩的表現(xiàn)拿到了第一名,從此聞名世界。
正如我們在視頻中聽到他演奏的《被遺棄的狄朵》,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有著非常明顯的“戰(zhàn)斗民族”特色。他演奏貝多芬的《春天奏鳴曲》極具生命力。當他的小提琴聲響起,仿佛瞬間置身春意盎然的草原,讓人等不及想去奔跑,去追逐,想在這青春煥發(fā)的朝氣中,縱情珍惜、享受每一刻。

柴可夫斯基《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對于奧伊斯特拉赫也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是他最常演奏的曲目,也是他在伊薩伊大賽中拿到金獎的曲目。1968年,六十歲生日的音樂會,他同樣因為演奏了這首曲子在現(xiàn)場引發(fā)了極大轟動。

耶胡迪·梅紐因:20世紀珍貴的小提琴天才
稍微對小提琴有點了解的小伙伴,應(yīng)該對梅紐因這個名字不陌生,以該名字命名的梅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被稱為小提琴屆的“奧林匹克”。這項比賽就是由耶胡迪·梅紐因在1983年創(chuàng)立的,我們之前講過的青年小提琴家于翔和天才少年李映衡,也是在這個比賽上嶄露頭角的。
比起前兩位小提琴家,梅紐因的出道經(jīng)歷似乎要光輝燦爛很多。他是真真正正的音樂天才:4歲學琴,7歲登臺,8歲就開了屬于自己的獨奏會。媒體贊譽他:“這不是一般的天才,而是特殊的天才”。

13歲時,梅紐因開始了自己的巡回演出。一次演奏結(jié)束后,他得到了全場沸騰的歡呼,據(jù)說,當時臺下坐著的愛因斯坦也被他震動到,發(fā)出了那句著名的感嘆:現(xiàn)在我知道天堂里有上帝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與很多天才一樣,因為太注重個人的情感表達,他們忽略了基本功的訓練,60年代之后,梅紐因的拉琴音準等基本功也曾受一些非議。所以在聽他的作品時,也需要帶著鑒賞的耳朵。
以及,梅紐因的一生之所以能收獲如此大的聲望,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對和平事業(yè)的貢獻。二戰(zhàn)時期,他曾到前線演出400多場,戰(zhàn)爭勝利后,也第一時間為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進行演奏。同時,他還是納粹大屠殺后第一個去到德國演奏的猶太裔音樂家。
亞沙·海菲茲:上帝的小提琴手
比起梅紐因晚年在技術(shù)上的放飛自我,同樣是猶太裔、極其有天賦的神童海菲茲的一生,可以說是把技術(shù)做到了極致。
海菲茲被全球評論家一致評價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提琴家??梢哉f是非常高的稱贊了。當然,他不僅僅受到評論家們的肯定,他的同胞、同時期的小提琴家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也曾鄭重地表示:“小提琴家有許多,但海飛茲卻只有一個?!?/p>
海菲茲生于立陶宛的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音樂教師。和歷史上那些偉大的音樂家們的故事一樣,從小父親對他的要求就非常嚴苛。
在不滿3歲時,父親為他特意定制了一把四分之一大小的小提琴開始讓他練習,在極高的天賦和刻苦的訓練下,6歲時海菲茲就可以抱著自己的專屬定制小提琴完整演奏《門德爾松小提琴協(xié)奏曲》。

11歲時,已經(jīng)小有名氣的海菲茲應(yīng)邀參加一個在德國柏林舉辦的小提琴家聚會,聚會上演奏了一首《門德爾松E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前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發(fā)出了他那著名的言論:“好了,先生們,我們不妨在膝蓋上砸壞自己的小提琴吧!”。
16歲,移民美國的海菲茲終于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舉辦了自己人生中的首場演奏會,吸引了無數(shù)小提琴手前來聆聽。那夜之后,海菲茲成為了小提琴界的傳奇神話。
海菲茲的演奏以干練、速度而著稱,曲風霸氣而恢弘,同時,演奏的精準度也非常驚人。這顯然與他小時候扎實的訓練脫不了關(guān)系。據(jù)說直到海菲茲成為一名音樂家,他的父親依然會到演出現(xiàn)場挑他演奏中的瑕疵。

1972年,海菲茲做了一次右肩手術(shù),盡管手術(shù)很成功,但胳膊已經(jīng)不能抬到像以前一樣高的位置了。因為無法再達到自己的技術(shù)追求,海菲茲決定終止演出生涯,告別了音樂舞臺。
毫無疑問,海菲茲是一位將天賦與技術(shù)完美結(jié)合的小提琴大師,也是無數(shù)后輩想要模仿與追趕的豐碑。而他的作品與他刻苦練習的精神,都將影響著后面的來者。
好啦,限于文章長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其實說這么多,并非是一刀切地為大家安利這些小提琴大師,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在更多的了解中,進一步去聆聽和理解他們的作品,理解他們表達的形式與原因,這也是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的一部分。
最后,大家有哪些珍藏的小提琴大師或喜愛的小提琴家呢?歡迎在評論里與我們討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