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得了絕癥后,為什么通常會選擇放棄冶療?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記得有一次,我回到自己的老家,路過一戶人家的門口,聽到一位老人在呻吟。走近一看,原來是老人得了絕癥,雖然已經確診了,但是子女們卻沒有讓老人住進醫(yī)院,而是采取了保守治療。這在農村可并不算罕見的現(xiàn)象。

我跟老人聊了幾句,他說他的子女們都有自己的家庭,照顧不了他,而自己也不愿意成為負擔,所以就只能在家里接受治療了。我看了看老人,他的身體非常虛弱,臉色蒼白,看上去已經很虛弱了。但他依然堅持著不去醫(yī)院。
這讓我很疑惑,為什么在農村,很多老人得了絕癥后,子女們不愿意讓他們去醫(yī)院,而要采取保守治療呢?
我在此之前曾經聽過類似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得了絕癥,子女們當時也是把他帶回家,采取保守治療。他們認為,無論在醫(yī)院里還是在家里,老人最終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如果在醫(yī)院里醫(yī)治,不僅起不到治療的作用,反而會讓老人痛苦不堪,還浪費了家里不少的積蓄。所以他們認為,在家中采取保守治療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這位老人的家里,子女們也是同樣的想法。他們覺得,醫(yī)院治療費用高昂,而且老人已經年邁,治不治療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再加上在農村,很多人的社交圈子都相對狹小,很難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在家中進行保守治療是最為便捷的方式。
在農村,有一種“孝道文化”,子女會把老人的善終放在第一位。他們認為,在家中照顧老人,可以親自照料,讓老人得到最好的關愛,而且也可以更好地享受晚年時光。在外面,老人醫(yī)療費用和交通費等不斷增加的開銷也不必擔心。
但是,這種看法往往忽略了一點,就是絕癥的實際情況。絕癥是一種病情比較嚴重的疾病,需要依靠專業(yè)醫(yī)護人員治療才能效果最佳。如果采取保守治療,可能會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甚至會加重病情,讓老人承受更大痛苦。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老人得了絕癥,子女們應該引導他們去醫(yī)院治療。即使病情很嚴重,孝順的子女們也應該協(xié)助老人進行治療。畢竟,這是一種“善終”的實現(xiàn)方式,可以讓老人得到最好的治療和照顧。而且如果真是治不好,至少也讓老人在最后時光,有人陪伴和照料,讓他們沒有遺憾。
農村里的一些老人有時候可能會因為經濟或者是其他原因,放棄了治療自己的疾病。但這樣做并不明智。在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不斷進步下,很多疾病的治療方式已經非常先進,需要及時處理。即使治療無果,也至少可以減輕痛苦,還可以讓患者心中沒有太多遺憾。
總的來說,老人得了絕癥之后,農村里的子女們采取保守治療,有時會讓人覺得孝道文化貫穿全程。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老人最好去醫(yī)院治療,以便更好地診斷和治療。所以,在此希望更多人可以勸導老人去醫(yī)院就診,讓他們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