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諸葛亮北伐之路》摘錄11-五丈原
十五、悲喜交加五丈原
褒斜道
南端離南陽和沔陽很近,道中雖然需要修筑大量的棧道廊閣,但有褒水和斜水可利用;北端箕谷、斜谷出口,位于陳倉和長安之間的渭河盆地,東據(jù)長安不過兩百里,北向祁山不過幾十里,又有渭水連通。
若能站穩(wěn)腳跟,將會對曹魏防線造成巨大威脅。所以趙云從這里出兵時,曹真才會誤判成主攻方向。
這次,諸葛亮放棄了先前孜孜不倦進行著的隴西經(jīng)營,決定直入關中。也許他覺得上一次蜀軍表現(xiàn)優(yōu)良,已經(jīng)具備了正面對敵作戰(zhàn)的信心,也許他對自己的命運有時不我待之感。也許,與司馬懿有關。
自上次祁山大戰(zhàn)后,司馬懿在關中向西擴建了成國渠,筑了臨晉陂,還從冀州調遣了大量農民去上邽屯田,還在京兆、天水、南安等地建兵工廠。
建興十二年春,蜀漢軍團踏過褒斜道,穿過斜谷,進入關中腹地。
司馬懿說:“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
五丈原
背靠秦嶺,東武功,西陳倉,北岐山。
武功縣
西扶風、北乾縣、南周至,距離西安只有140里。
若諸葛亮出斜谷后東進,貼著秦嶺和渭水殺至武功,蜀漢兵峰直指長安,這在政治上會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司馬懿將被迫放棄死守戰(zhàn)略,與諸葛亮決戰(zhàn)。
關中平原在五丈原一帶的南北寬度只有二十多公里。諸葛亮以五丈原為基地,只要北上攻取岐山,就等于把關中盆地攔腰截斷,無論是 關隴道還是陳倉狹道都沒用了,曹魏的西北防線會被切成隴西、陳倉、關中東部三塊。屆時,諸葛亮可以切斷分割,從容消化。
郭淮也是這樣預料的。
司馬懿不怕對峙,就怕決戰(zhàn)。所以當他聽說諸葛亮去了五丈原,非常高興。
蜀兵出斜谷,駐扎五丈原,又占領了附近的良田蘭坑。發(fā)兵攻北山,不得,退回五丈原。魏軍從東、西、北包圍了諸葛亮,卻沒動手。諸葛亮在五丈原種地屯田。
五月,孫權、陸遜、孫韶攻合肥、襄陽、廣陵三處要害。
魏明帝不讓司馬懿退,自己帶人南下救援,結果孫權七月在合肥城下大敗而歸,伐魏草草收場。
只要在魏明帝回軍之前干掉司馬懿,蜀軍還是有勝機。于是諸葛亮開始挑釁。
……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表現(xiàn)很差,用兵謹慎呆板,要么被司馬懿牽著走,要么等著孫權配合。自己的命運完全交付于他人。
我寧愿把這種失常理解為諸葛亮已經(jīng)身患重病。